广播电视新闻传播过程是新闻-新闻编辑-受众的传播过程,是一种价值的传递过程。新闻是价值的体现,受众意识是价值的确定者与受惠者,而新闻编辑则是新闻与受众的连接者。“新闻”事实,是新闻传播的客体;新闻编辑是传播的主体,通过对事实的采访挖掘整理编辑,将新闻事实传播给受众。脱离新闻编辑对新闻的整理编辑过程,新闻的价值将会被扭曲异化;脱离受众意识对新闻的收受过程,则新闻的价值将不复存在。
因此广播电视新闻传播活动的成败取决于记者的主体意识。主体意识的发挥程度,又取决于新闻编辑对受众意识的精准把握与深度挖掘。笔者认为,要实现广播电视新闻最好的宣传效果,使广播电视新闻承载价值最大程度普惠受众,应做到编辑主体意识独立思考,受众意识精准匹配。
一、主体意识独立思考
新闻编辑对其“主体意识”的发挥,是对自身主体地位“独立”性的认知。新闻编辑在意识到自己“独立”于客体,感受“独我”的存在性后,新闻编辑的身份赋予“主体”在新闻传播的社会关系中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及历史使命。主体意识觉醒,新闻编辑才可以在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现代化信息洪流中,迅速分辨出那些来路不明、要素不全、细节不清的“假”新闻,择“真”者而从之;才可以在沸反盈天、嘈嘈杂杂的舆论环境中坚守立场,明辨是非,不被“权威”力量所裹挟,坚持发出“自己”的声音;才可以在飞速发展的时代洪流中,兼收并蓄,不断让自己脑海中的知识“升级”与“更新”,把握住时代的脉搏,聆听到时代的声音,与时俱进。
新闻编辑在其“主体意识”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其一,新闻编辑要研读政策,把握形势,观察走向,对自己将要报道的新闻事实所涉及的政策,背后反映的社会问题等进行深度思考;其二,新闻编辑需要具有敏锐的社会嗅觉,在浩如烟海的信息中,积极主动出击,抓住重大新闻的尾巴,决不让任何有价值的新闻信息溜走,抢占先机,独占鳌头;其三,新闻编辑不但要有稳固、全面的知识储备,丰富的生活经验和工作经验,而且要通过合适的叙述角度,丰富的报道引语,克制的情绪与立场表露,详实、具体的新闻细节,实现所报道的新闻有据可查且呈现出客观理性的中立态度,使新闻成为广大受众认识真相的工具,而不是让新闻“反客为主”,代替自己思考,使新闻编辑失去主体独立性,沦为新闻发声的的工具,在信息洪流中泛泛而谈,声音浅薄而无力,意识随波逐流,立场摇摆而不定。
二、受众意识精准匹配
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和进步的背景下,新媒体传播平台不仅突破了传统传播方式的时空限制,而且鼓励用户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发挥其表达能力。鼓励“受众”改变过去被动的接受者地位,利用新媒体的信息传递能力,实时共享重要数据和资源,主动输出,成为广播电视新闻传播的参与者。因此要做到新闻传播对受众的最大普惠,必须通过研究不同的报道方式对用户的新闻理解产生的不同阅读效果,选择最合适的传播方式;凭借新媒体的强互动性,在互动过程中挖掘受众的各种需求,精准“投喂”“以需定产”。
第一,选择更具有社会关注性的选题。我国网民群体迅速扩张,用户规模庞大,网民群体关注角度多元化,在各地经济发展存在差距的基础上,还需要考虑受众个体因自身年龄、教育背景及生活经历的差异化,就必然导致其社会诉求天差地别,迥然不同。因此新闻编辑要在社会诉求的众多嘈杂声音中,选出受众最关注的社会选题。实现社会大多数群众的内心需求,就需要对社会问题精准聚焦,从最朴素的人文关怀角度去关注最需要被了解的社会弱势群体。
第二,选择最合适的传播方式。目前广播电视新闻传播方式日益丰富且多样化,如传统媒体的纸质形式、平台短视频形式、新闻内容以“字幕+视频”的形式等,并非每一种社会选题都适合多种传播形式多管齐下,齐头并进,或者在多管齐下的宣传模式下,新闻编辑应有所侧重。如短视频平台上的传播方式对于观众来说更有趣、更简洁、更受欢迎、更贴近生活,可以作为传播社会热点等不严肃题材的主要渠道;广播电视栏目因播放时间固定、有专家或者节目嘉宾常驻等特点,可以作为科普类节目传播的主要渠道。
第三,深度挖掘信息数据。以数据为导向,通过技术手段展示一篇报道的每分钟浏览量、受众从何种渠道进入、来自哪个国家,充分了解受众意识的喜好及偏向性,在节目过程中表露的主观意识根据不同的社会生活场景做出选择,为受众提供个性化、精准化的新闻内容与服务。
总之,新闻编辑的主体意识与受众意识要相互结合。广播电视新闻的传播既要体现新闻编辑独特的视觉敏感,还要在如实报道新闻的同时善于讲故事,避免曲高和寡的尴尬现象;在传递一定的社会价值观的同时又不失其人道主义立场。可以通过巧妙的角度,找到个人与时代的结合点,把家与国、个人与时代,通过一个个故事紧密串连,引发受众更多深层次思考,实现受众意识共鸣,使新闻产生更广泛的社会影响力。(作者:侯马市融媒体中心 刘星)
1、凡本网来源注明“融媒在线(域名:KBQMT.COM)”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KBQMT.COM,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融媒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融媒在线)”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