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访谈 > 正文
省人大代表蔺涛:艺术当为时代而歌
发表时间:2025-04-03 18:12:16来源:山西日报

【代表委员履职风采】省人大代表蔺涛:艺术当为时代而歌

 

  秀似璧玉,抚为童肤,叩之有金声,用则发墨而不损毫,这是古书对澄泥砚的描述。省人大代表、绛州澄泥砚研制所所长蔺涛,与一抔渍泥、一团烈焰、一把刻刀结伴30多年,用十年时间、万次试验,复苏了失传百年的工艺,让沉睡的古砚焕发新生。如今,荣誉等身的蔺涛,肩负人大代表的职责使命,为发掘好、发展好山西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鼓与呼。他说,纸寿千年,砚传百世而不朽,艺术当感应人民心声,并为时代而歌。
  绛州澄泥砚与端、歙、洮砚齐名,并称中国“四大名砚”,自中唐以后历代皆为贡品,但于明末清初失传。没有资料,更没有实物样品,蔺涛千方百计搜集图片,查书籍,青灯、黄卷几乎成为生活中唯一的内容。汾河新绛一带古河床分布面积达数百平方公里,适宜做砚的泥土寥若晨星,蔺涛曾在采取泥料中突遇河水暴涨险被冲走,在高崖采土时险埋于崖体垮塌,甚至在陶窑点火烧砚时被火烧眉毛。
  一项事业从无到有,难上加难。蔺涛通过对采泥、加料、雕刻、焙烧不断试验,终于烧制出三方堪称完美的绛州澄泥砚,让那些100多万年前的沉泥,终变为“温润如玉、质坚体润、叩若金声、不冰不涸、色彩纷呈”的绛州澄泥砚。至此,在传承的基础上,蔺涛不断在工艺上优化创新,挑起了“绛州澄泥砚”的担子。2008年,“澄泥砚制作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艺术应该更好地服务于党,服务于国家,服务于社会。”这是蔺涛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为了传承和弘扬非遗文化,蔺涛组建起一支20多人的工作团队,他教过的徒弟已达数百人,一名徒弟已是“山西省陶瓷艺术大师”,三名徒弟成为“市级工艺美术大师”。让绛州澄泥砚活起来、火起来,蔺涛免费为多所学院提供实习基地,组织中小学生参观实践并亲自讲解,将非遗技艺带入校园、带入课堂。
  眼下,在绛州澄泥砚文化园,工作之余,蔺涛还在对即将提交大会的建议进行修改完善。“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要充分焕发三晋文化的时代光彩,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这为我省传统文化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蔺涛说,我们应该在校企合作上做好文章,要搭建平台,以就业为导向分期分批在高职院校开设“非遗”相关专业,将“非遗”作为专业学科,让在校学生学习相关知识,建设“非遗”理论和研学体系。“做好社会实践、专业训练、一线实习的实践性教学课程至关重要,要以此有计划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实现传统文化在继承中创新发展,在发展中继承创造,赋予新的活力。”
 

本报记者杨文俊

 

责任编辑:刘映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融媒在线(域名:KBQMT.COM)”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KBQMT.COM,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融媒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融媒在线)”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1. 字号加大
  2. 字号减小
  3.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