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年,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晋城市生态环境系统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低碳发展,扎实推进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明显改善。
党建引领破难题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晋城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按照部署,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把党史学习教育作为全年重大政治任务,精心谋划推动,在如何落实“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上下功夫,多措并举抓好各项工作的推动与落实,取得了良好成效。
实施碳达峰碳中和晋城行动。今年以来,晋城市生态环境局积极组织全市纳入全国碳市场范围的发电企业完成年度履约。目前,该市6家发电企业已全部在全国碳交易市场开展碳交易工作,并根据国家、省要求统一开展2019年度和2020年度碳配额的清缴工作,同时组织各县(市、区)和相关企业开展碳减排项目储备,为企业争取碳交易经济利益,服务企业节能降耗技改和研发。
开展不达标企业淘汰工作。印发了《晋城市2021年空气质量巩固提升行动计划》(晋市政办〔2021〕9号),明确重点任务、责任单位及完成时限。建立各县(市、区)及市直相关部门重点任务台账。印发了《关于开展市区10公里范围内环保不达标企业淘汰整治工作的通知》,目前107家企业的淘汰整治工作已经完成。
开展常态化巡查。一方面通过开展非道路移动机械专项执法检查、移动源综合平台监管等工作,有效降低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气污染,促进了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另一方面对环卫举报、空气子站数据异常等问题的施工工地日常巡查,并通过安装视频监控、微型子站等设备的“技防+人防”监管方式狠抓施工扬尘管控。
实施“丹沁”两河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项目。坚持把“丹沁”两河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建成民心工程、精品工程、阳光工程,对6个县44个乡镇268个行政村的生活污水进行治理,新建污水处理站104座,管网1922公里。目前,该项目全面开工建设,明年10月底前268个村的建设任务全部高标准完成。
守绿水青山“底色”
1月20日,晋城市民温建新向笔者展示了他手机中记录的丹河——三五成群的绿头鸭在碧波荡漾的水面上悠然自得地戏水,姿态各异,游人们兴致勃勃地观赏着这一景象。近年来,丹河水质不断改善,园内已有各种水鸟160多种,成为当地最佳的观鸟地。
今年以来,晋城市紧紧围绕改善环境质量这个核心,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不断深化“十大任务、十项机制”,持续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役,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坚决打赢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强化源头管控,严格按照区域大气环境容量和环境承载力,对市区周边10公里范围内的107家环保不达标企业实施了淘汰整治,坚定市区周边20公里范围内不再新上涉气项目;对全市21个行业655家企业开展了绩效评估,实现行业绩效评估“全覆盖”;对煤化工、冶铸等重点行业企业实行污染物总量控制,严格过程管控,促进了节能减排……
稳步推进碧水保卫战。聚焦全市22个国、省、市考断面上游3000米、下游500米及河道两侧500米区域,持续强化管控措施;对全市4个省级以上工业园区涉水企业进行摸底调查,实行“一园一档”;开展全市“千吨万人”水源地保护专项整治工作;严格执行涉水企业“黄、红”牌管理和地表水跨界断面水质考核等措施;加快推进“丹沁”两河沿线268个村庄生活污水治理项目。
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完成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成果集成工作;对全市49家土壤环境重点监管企业进行现场帮扶,依法规范设置了261个地下水监测点位;强力推进工业固废综合整治,完善工业固废产生、运输、利用、处置全过程闭环管理,严格落实“两视频两台账一规范”,确保整治到位……
截至去年年底,晋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4.53,同比下降14.53%,同比改善幅度在全省排名第2。其中,PM2.5浓度为35μg/m3,同比下降23.91%,绝对值在全省排名正数第4、“2+26”城市排名正数第2;改善幅度在全省排名正数第2,“2+26”城市排名正数第3。
建现代能源体系
“智能化矿山一体化监管平台建设之初就遵循‘顶层设计、基础先行、重点突破、全面融合’的原则,构架起以一个平台、一个中心、一个标准、一张图、一张网加一系列智能化子系统为主要内容的‘六个一’智能化体系,重构部门管理职能,实现了采掘自动化、平台智能化、运营信息化。”1月18日,山西天地王坡煤业有限公司信息中心副主任苌延辉告诉笔者,通过智能化矿山一体化管控平台,企业生产运行的各类信息一目了然。
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地区,把生态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就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去年以来,晋城市按照全省能源发展“稳煤、增气、优电、上新”八字方针,围绕建设能源革命领跑城市这一总目标,重点围绕煤炭、煤层气、电力新能源、节能四个方面,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现代能源体系。
加快改造提升,用数字赋能煤炭、煤化工、电力等传统产业,进一步巩固拓展清洁煤市场,积极推进终端用能电气化。累计转产矿井27座,年新增先进产能2490万吨,60万吨以下煤矿于2020年底全部重组退出。积极推进煤与瓦斯共采、充填开采、矸石不升井、无煤柱开采等绿色开采试点工作,全市151个智能化采掘工作面全面铺开。
瞄准建设全国煤层气“一枢纽三基地一中心”,不断提升全市煤层气区块开发效率。在资源开发上,继续实施增储上产,加快增产改造,提高采气率;在管网运营上,加快互联互通建设,优化管网布局,提升运营效率;在消费利用上,扩大民用、公共服务、交通等领域和现有工业用气,探索推动煤化工、陶瓷、铸造、火电等行业的煤层气替代。
厚植生态本底,擦亮城市“颜值”,守好绿水青山“底色”,晋城市正不断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石”,走出一条高质量绿色生态发展之路。
程国媛 侯媛媛 马敏艳
1、凡本网来源注明“融媒在线(域名:KBQMT.COM)”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KBQMT.COM,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融媒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融媒在线)”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