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护生态环境,共建生态文明,事在人人、责在人人。省生态环境厅、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省教育厅、团省委、省妇联六部门联合印发《山西省“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提升公民生态文明意识行动计划(2021-2025年)实施方案》(下称《方案》),为我省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营造生态环境保护氛围,进行正确引导,进一步提升公民生态文明意识,把建设美丽中国化为全社会自觉行动,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是一笔既买不来也借不到的宝贵财富。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老百姓过去“盼温饱”现在“盼环保”,过去“求生存”现在“求生态”,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的需求,为共建生态文明创造了有利条件。山西之长在于煤,山西之短在于水,生态环境较为脆弱,建设美丽山西,不仅仅是政府和企业的事,同时也需要全社会各行业、每个人积极行动起来。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在重点突破中实现整体推进。《方案》出台,应时顺势,功在当代、利在长远。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每个人都是生态环境的保护者、建设者、受益者,没有哪个人是旁观者、局外人、批评家,谁也不能只说不做、置身事外。”把《方案》落实工作抓实抓细,抓好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学习宣讲、“六五”环境日地方特色宣传,引导践行绿色生活方式、全面落实社会共建,都能够引导更多人提高思想认识,提升生态文明素养,争做生态文明的保护者、建设者。
提升公民生态文明意识,说到底必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当前,在一些人那里,生态文明尽管说起来重要,然而,落实在具体行动上,则与实际要求还存在着不小差距。现实生活中,一些人还没有养成节能节水、自带购物袋、垃圾分类等良好习惯。更有甚者,随地吐痰、随手乱扔烟头、随意倾倒垃圾,这些都反映出公民生态文明意识的提升依然“在路上”。
让文明习惯常留“指尖”,绿色生活常在“心间”,就是要通过多种方式开展行之有效的宣传教育,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自觉摒弃陋习,努力培养生态道德和行为习惯,让全民绿色行动蔚然成风,让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成为潮流,让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受到抵制。相信,随着人们的生态文明意识普遍提升,势必会有更多人自觉加入到生态环保的监督行列当中,汇集众人之力,倒逼健康绿色生活方式成为时代风尚。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提升公民生态文明意识,促之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会面临诸多矛盾与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只要上下携手齐力,党政协调推动,社会各界参与,一锤接着一锤敲,就会形成人人关心、支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可喜局面,就能为持续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美丽山西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奠定坚实社会基础,让绿水长流、青山常在,让三晋家园更加美丽宜居。
周慧虹
1、凡本网来源注明“融媒在线(域名:KBQMT.COM)”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KBQMT.COM,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融媒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融媒在线)”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