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乡村 > 正文
“睡”出来的产业模式
发表时间:2025-04-05 05:18:31来源:山西经济日报

【新春走基层】“睡”出来的产业模式

——五台县上王全村打造“睡觉村”IP侧记

付晓马(右一)向客商介绍“睡觉村”情况。本报记者欧志强摄

(扫描二维码观看视频)

2月6日,当神州大地还沉浸在喜庆祥和的节日氛围中时,省机关事务管理局驻五台县上王全村第一书记付晓马却已登上了前往上海的列车……

去年6月至今,该村深入挖掘乡土文化,打造睡觉村IP(即“知识产权”,引申为能带来利益的产品),吸引投资500万元,生产、销售三度塑形枕为产业发展引擎,使村集体收入翻了三倍,让村民依靠“美丽的梦乡”,走上了致富路。

与此同时,该村在互联网上广发“英雄帖”,邀请互联网营销、寝具制造、乡村民宿旅游等相关企业家、专家学者参与上王全村产业振兴的规划和开发,并初见成效。

挖掘乡土文化,贴“睡觉村”IP标签

上王全村,位于忻州五台县东雷乡西北,三面环山,风景别致,文化底蕴深厚,尤为值得关注的是村民的睡眠质量非常高。2021年5月,付晓马和驻村工作队敏锐地发现这一“秘密”后,因地制宜发展实体产业和文化旅游产业,并与村“两委”成员达成共识,给上王全村起了一个别名——“睡觉村”,以此打造睡觉村IP。

随后,驻村工作队拍摄了“睡觉村”招商引资专题片,注册了“老付说乡村振兴”“睡觉村里说睡觉”2个抖音号和1个“我是一个农民”快手号,制作发布“睡觉村”的乡土文化和乡村振兴短视频,引起全国网友广泛关注,带来了超大的网络流量。

睡觉村IP的成功打造,为该村发展乡村产业提供了机遇,也让驻村工作队看到了商机。他们在网上广发“英雄帖”,邀请社会各界利用村子周围深山老林盛产利于睡眠的野生酸枣仁、艾草、降龙木等中草药优势,共同参与高端功能睡枕的开发。

经过洽谈、筛选,由太原老傅家文化传播公司提供品牌和网络营销技术,太原梓豪健康产品研究所提供产品设计,厦门仁辅电子公司垫资500万元采购原材料,共同建立振兴车间(注册五台县上王全枕业有限公司)。

目前,该村开发的“三度塑形枕”产品已上市,15000套枕头订单已在振兴车间里完成,获得毛利15万元,为30多位本村村民提供了返乡创业或务工条件。

搭建网络直播平台,拓展富民产业

“打造IP后有了获客渠道,就要通过短视频、直播带货。”付晓马说。

“三度塑形枕里放的是深山老林利于睡眠的中草药,有淡淡的香味儿,让人闻香而卧。120度的曲度,让您的脖子与颈椎充分贴合……”2月10日,记者在“小华佗”(本名杨艳姣)直播现场,看到她正向直播间的网友介绍三度塑形枕的功效。

有了老傅家三度塑形枕的成功经验,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更有信心了。为持续增加村集体收入,给村里致富带头人提供创业平台,带动更多的村民入股分红,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商议,在村里搭建直播网络销售平台。

不懂网络直播带货怎么办?他们“走出去、请进来”,向社会上直播带货的高手学习。去年底,在太原高新区多家网络销售公司的大力支持下,村“两委”与多位自媒体人共同投资合作,筹集资金500万元,注册了五台县梦之宝有限公司。付晓马利用“第一书记”这个金字招牌,在网上售卖三度塑形枕,同时培养更多村民学习直播带货。

目前,上王全村已经铺设了网络专线,完成了直播平台搭建工作。直播时间每天持续8小时左右,至今营业收入已达500余万元,村里同时培养出“小白菜”“小媳妇”“小扁鹊”“小华佗”4位网红以及3名网络短视频剪辑和运营技术人员。按现有规模统计,预计每年上缴利税达500万元以上。

探索产业发展新模式,助力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除了要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外,利益分配政策至关重要。”该村党支部书记杨晋华说,“村里开设振兴车间,就是村集体以房产租金折算成股份入股,部分有意愿的村民用现金入股,合作公司提供来料加工订单,村民参加生产,按计件获得酬金,这既保证了村集体收入,又调动了村民的投资和务工的积极性。”

记者了解到,该村采用“公司+合作社集体经济+村民自愿入股”的产业发展模式,不仅引导了村民致富,壮大了村集体经济,还带动了村民返乡创业、就业,为村民走上共同富裕道路形成良性的循环创业机制。

据介绍,针对招商引资项目,该村坚决不走卖地、租地老路,要走“公司+村集体+村民”的股份制路线,投资公司出项目出资金,村集体以集体资源入股,村民以土地、房产入股,公司给村集体、村民托底。这样既保证了投资人、村集体、村民三方的利益,又降低了投资公司的投资风险。

“目前,睡觉村网络直播基地已成功复制出了北京基地、太原基地、上海基地、郑州基地、黑龙江佳木斯基地。今年,根据招商意向,我们将至少再复制50个直播基地。保守估算,每个基地的年营收额在3000万元以上。”付晓马信心十足地说。

本报记者欧志强

评论 第一书记的“第一”是指什么

三年前,笔者加入了“山西农村第一书记”微信群,群里聚集了一批有能力、有激情、有担当的国、省、市、县四级驻村第一书记。因为他们身处最基层,所以一聊起驻村情况,就打开了话匣子,如行云流水,侃侃而谈。微信群每晚都有“故事会”。一次,有一位新任的年轻驻村第一书记提出了一个问题:第一书记的“第一”究竟是指什么?

笔者当然知道他的提问意图。他应该是在问,驻村第一书记的“第一”,是不是指在所驻村的村委会干部中拥有的“权力”第一?

笔者认真查阅了一下驻村第一书记的含义:第一书记是在乡镇党委领导和指导下,依靠村党组织、带领村“两委”成员开展工作,主要职责任务是帮助建强基层组织、推动精准扶贫、为民办事服务、提升治理水平。这里虽然有“带领村‘两委’成员开展工作”的表述,但并没有明确定义其权力第一。所以,这个“第一”的含义不在于此,而应该从第一书记的工作职责中去推敲。

在最近一次的微信聊天中,一位新入群的省机关事务管理局驻五台某村第一书记回答了这个问题:“第一”就是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呗!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驻村第一书记们的工作职责有一些调整,但核心要点没变,主要还是强党建、抓产业、提能力。再提炼一下,就是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不是“全心全意”追求权力,才应该是第一书记“第一”的要义。

在实际工作中,有一少部分第一书记片面理解第一书记的“第一”,追求权力第一,接不了“地气”,经常“走读”,成了“候鸟”干部,出了问题则敷衍塞责,削弱了领导力。

第一书记的“第一”,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第一书记制度是创新的产物,面临的农村工作千差万别,但理清了这个要点,就不会再迷茫了。

郭强

责任编辑:刘映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融媒在线(域名:KBQMT.COM)”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KBQMT.COM,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融媒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融媒在线)”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1. 字号加大
  2. 字号减小
  3.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