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河”飞流直下,瞬间凝结成巨大的冰立方。伴随着音乐,冰立方被激光规律性雕琢,奥运五环徐徐升空……在这场梦幻般的视觉盛宴中,观众被深深震撼!用科技使舞台更饱满,是本届冬奥会开幕式的最大特点之一,这也对舞台装置的可靠运行提出更高的要求。
在这场视觉盛宴中,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全资控股的北京长征天民高科技公司总承了地面舞台系统和演出装置,要完成火炬展示、五环展示、视频播放等最重要的仪式性表演。
长征天民冬奥团队技术总监申纪刚,是地地道道的山西太原人。2月10日,接受山西晚报记者采访时,申纪刚感慨地说:“安全是一切精彩表演的前提。”
两年春节 他们都在鸟巢度过
从2019年12月申纪刚及其团队接到任务开始,一场与时间的赛跑便出现在团队每个人的脑海中。随后的日子里,团队工作人员争分夺秒,经过10个月的反复修改、论证,提出了20多套舞台工艺方案设计后终于获得导演认可。
“这是一场规模非常巨大的表演,舞台机械的设备全是非标产品,大小、形状、要求呈现的速度、性能等不一样。”申纪刚举例说道,比如冰立方亮相只有短短的43秒,观众看到的是科技与艺术的结合,是空灵而极简的美感,但殊不知背后有着多么庞杂的系统支撑。
“简约并不简单,200多人、700多天的日夜奋战,突破了很多国内的技术瓶颈。”在申纪刚的记忆中,从2021年1月15日开始,他和他的团队便一头扎进了鸟巢,开始进场安装,即便是春节期间都没有离开。
当时,鸟巢施工现场留给申纪刚可以发挥的巨大空间,是一个长84米、宽42米、深10米的大坑,各式各样的升降台、盖板、钢结构物件,按照舞台工艺方案一一组装,最繁忙的时候,十几台大型吊车同时工作,200多人不眠不休在现场施工。其间,恰赶上鸟巢举办建党百年大型庆祝活动,工程不得已临时停工,并移交了一个完整的舞台。当年7月施工继续,直到所有设备全部组装完毕,并最终在10月通过验收移交导演团队排练。之后,申纪刚及其团队几乎时时刻刻在现场,每一个环节舞台工艺设备均要配合演出流程调试。在鸟巢里,他们度过了第二个春节。
2022年2月4日,随着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式的完美亮相,掌声、欢呼声响彻全场的时候,站在台下的申纪刚长出了一口气。
如梦如幻 打造国产化高科技舞台
科技感爆棚的“冰立方”“奥运五环”,给所有观众带来了一场科技与艺术的视觉盛宴,如梦如幻的舞台效果国际范十足,让不少观众在震撼之余大呼过瘾。
冰立方,总重量约400吨,升降重量达180吨,要实现的升降载荷相当于200多辆小轿车,是整个开闭幕式最大功率的驱动设备。在场地受限的情况下,团队自主研发出了全新的电机驱动系统——在冰立方底部,布置16套由链条、钢丝绳、导轨组成的机械结构,通过精确控制电机驱动16条链条、16条钢丝绳组成的4套同步传动单元,让冰立方的升降定位精度控制在±1mm。
“这项工作是一次软件和硬件相配合才能实现的一个操作。”申纪刚说,软件问题解决了,要想让设备稳定运行,零件精准度要求很高。他们在全国范围内优中选优,选择国内最优秀的加工企业进行生产,“有一部分钢结构还是咱们太重生产的,这些考验的是我们国家整体机械化工业水平。真是挺让人自豪的一件事!”
在申纪刚的心中,五环的奇幻场景让他至今难忘。“五环重3吨,长19米,高8.75米,厚度仅0.35米。”五环“身材”的每一个数值,申纪刚都记得十分精确。想象一下:3吨相当于一头成年大象的重量,厚度却仅有一个笔记本电脑的长度。如此超薄的大尺寸装置在高空迅速升降,遇到强风就如同一张纸。
以往大型的舞台系统都是引进国外的技术团队,但此次舞台中,申纪刚团队让火箭领域的系统工程技术在此次舞台中得到应用和改造,打造了国产化的高科技舞台。参照航天结构设计的一些方法,为五环研制“骨
骼”——铝合金桁架结构、“衣服”——LED显示屏、“外套”——扩散板,最终设计出的五环跟火箭的箭体一样,既坚又轻,使悬吊高度为13米的奥运标志,在将近90分钟的仪式中,即便遇到6级强风,也定力十足。
瞬间切换 应急方案保“零失误”
五环采用了大量LED屏幕,如果某一个单元的灯珠临时“生病”怎么办?针对这个问题,申纪刚及其团队采用了双供电、双信号、双屏系统的冗余异形拼接LED显示装置,当一个系统出现故障时,备份系统可以无延时切换。同样的道理,所有的升降设备采用一主一备的驱动电机,一旦主电机出现故障会立刻切换到备用电机,并且都实现了瞬间切换,这样的速度肉眼是根本看不出来的。”申纪刚说,火箭发射的窗口期还会有两三个小时的范围,但是舞台上的呈现却要控制在秒以内,绝不允许一点错误,也没有重新开始的机会。
申纪刚1986年参加工作,先是在太原一大型企业做技术方面的工作,从2003年参加国家大剧院建设开始,近20年的舞台工程经验,他深深明白了一个道理——安全才是一切精彩表演的前提。他引用火箭院党委书记李明华的一句话:“导演负责精彩,我们负责安全、可靠,为艺术家提供坚实的基础,为艺术创作提供技术保障。”
为了确保在冬奥会开闭幕式呈现导演的精彩创意,申纪刚团队按航天系统工程方法,对标航天质量控制、风险控制、设计优化等要求,进行了上千次的虚拟仿真试验。为保证零失误,他们做了多个应急方案。
如果说航天技术让“中国制造”在此次开幕式舞台中再次绽放光芒,那么在系统工程建设中,对一分一厘的“较真儿”,就是申纪刚及其团队对航天精神的最好诠释。
山西晚报记者 赵德伟
冬奥会开幕式前35分钟是中国行进式广场舞表演。35分钟的演出分6个主题,每个主题场景都要与表演有机融合。以“双奥”女导演孟艳为首的18位导演,既要统筹全局,亦单独负责不同主题。其中舞蹈导演陈姣,是土生土长的山西阳泉姑娘。
2月9日,在太原,山西晚报记者在陈姣的讲述中,再次感受那难忘、激情的一幕幕。
创作不易 精彩是底线
2021年8月中旬,陈姣接到一个电话后长出口气,脸上的笑容如花般绽放。她攥紧拳头,心里悄悄给自己鼓劲:“加油!”
“那是我第一次正式接到的入组通知,那一刻,我告诉自己,无论创作多不易,精彩是底线。”陈姣说,作为全球瞩目的冬奥会开幕式仪式前表演,创作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进组第一件事,选择音乐。每个人脑海中都有无数的音乐,但正因为多,反而选择难度更大。18位导演绞尽脑汁,各抒己见,从几百首音乐中挑选出五十多首,每一首都是经典,每一首都很难舍。最终,在24届、二十四节气的大主题下,筛选出24首歌。
陈姣及另两位导演主创第2主题“期盼团圆”,配曲为《茉莉花》《好儿好女好家园》,共有7个团队、288人完成。在陈姣印象中,第2主题从1分45秒上场开始,至全程结束。
“6大主题之间并非割裂,而是穿插融合在一起的,也就意味着,各个环节之间是密不可分的。”陈姣告诉山西晚报记者,整个表演共有1365人,就如1365朵小雪花,任何一朵的调整都会对整体有影响。
2021年9月底,创作基本结束。辛苦自不必言,能参与到冬奥会开幕式工作,有的是自豪与荣幸。
众志成城 绽放中国自信
“要用舞蹈体现群众的自由感、幸福感、温馨感。”陈姣介绍,本届冬奥会开幕式以“简约、安全、精彩”为创作原则。对于开幕式前的热场节目表演,要求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表达中国人民喜迎奥运的激情和热情。
一千多人的演员团队中,大多是非专业演员。“比如第2主题的7个团队中,年龄最小的五六岁,年龄最大的70多岁,让这些不同年龄段的非专业舞蹈演员以最快的速度达到令行禁止、动作要领一致,并非易事。面对挑战,陈姣斗志昂扬。对小孩子,她一板一眼,故作严厉;对大学生,她耐心沟通,反复强调;对阿姨,她又无比心疼。“看着和自家父母一般的阿姨,一直重复着跳来跳去,特别心疼,担心他们身体受不了。”舞蹈专业出身、有着多年舞蹈编导经验的陈姣深深地明白,在室外跳舞,是对每个人体力和耐心最大的考验。
今年1月22日,冬奥会开幕式第一次带观众彩排。陈姣清楚地记得,当天大雪纷飞,地面特别滑,所有导演、演员第一时间和工作人员一起除冰除雪。
文化推广 山西姑娘尽所能
欢快动感的歌曲响起,男女老少伴随着音乐的节拍跳跃着、舞动着……开幕式当晚,当一张张笑脸出现在舞台上,无论是天真可爱的儿童、活力四射的少年、朝气蓬勃的青年,还是神采奕奕的老人,大家在多彩、和谐、充满爱的氛围里,与全世界人民一起携手向
未来……陈姣说,那一刻,她满足了!
“原本担心学生们吃不消这么时间紧、强度大的排练,没想到孩子们的荣誉感、责任感和吃苦精神真是令人叹服,他们起早贪黑,全力以赴,圆满完成了演出任务。”陈姣回忆道,好几次,学生们排练结束趁着吃饭后的间隙时间,拿出作业本认真地写着作业,那一幕,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87年出生的陈姣是土生土长的阳泉姑娘,自太原市文化艺术学校毕业后,到北京舞蹈学院深造。陈姣曾远赴美国、加拿大等国家,从事舞台剧编导工作,有着丰富的舞蹈编导经验。2019年回国后,她曾参与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型情景史诗《伟大征程》第四篇章的编导工作。
在国外的几年中,陈姣同爱人一起编排了多部舞台剧目,将中国的传统文化通过舞台剧的形式,传播到了北美。“比如《大唐贵妃》剧目,当时在北美进行巡演,从美国到加拿大,从温哥华到多伦多,很多观众看完一场不过瘾,从一个城市追到另一个城市观看。”陈姣说,山西是文化大省,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山西人,她将尽自己所能,推广、输出山西文化,努力让文化自信流淌在每个中国人的基因里。
山西晚报记者 赵德伟
1、凡本网来源注明“融媒在线(域名:KBQMT.COM)”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KBQMT.COM,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融媒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融媒在线)”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