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 正文
构建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
发表时间:2025-04-04 12:22:32来源:山西日报

构建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

 

  《山西省“十四五”公共卫生体系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已发布实施,这是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构建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和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的具体举措,对于我省全面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质量和水平,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和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社会各界对“公共卫生”话题高度关注,针对我省“十四五”时期如何保障规划全面实施,如何持续加强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建设,在健全统一高效的应急指挥体系方面将有哪些重要举措等重要问题,省卫生健康委的相关负责同志进行了深入解析。

注重前瞻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我省提出“坚持问题导向,补齐公共卫生体系短板;坚持目标导向,重塑公共卫生体系架构;坚持结果导向,检验公共卫生体系水平”的工作方针,由省卫生健康委牵头会同省有关部门开展《规划》编制,并已按程序审定发布。
  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专职副主任阴彦祥向记者介绍了《规划》编制过程。《规划》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包括省编办、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等11个部门。积极引入专家智库,确立以国家卫健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团队为主、山西医科大学管理学院团队为支撑的工作专班,确保《规划》的科学性。与此同时,开门问策集思广益。主动“走出去”赴上海学习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先进经验,两地疾控中心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积极“引进来”院士专家来晋指导,先后两次邀请国家级专家为《规划》把脉问诊。多次走访调研省、市、县三级各医疗卫生机构,重点对省疾控中心、太原市第四人民医院进行深入调研并召开现场座谈会,吸收采纳了基层一线的许多意见和建议,通过多项举措提高《规划》的前瞻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阴彦祥介绍,《规划》主要围绕六个部分展开:第一部分阐述了我省目前公共卫生体系的现状,客观分析了我省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形势。第二部分提出到2025年基本建成体系完整、分工明确、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防、控、治、研、学、产”六位一体的公共卫生体系的目标。第三部分提出“十四五”期间要重点完成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健全卫生应急救治网络等七项任务。第四部分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在多元协同的监测预警机制、统一高效的应急指挥体系、平疫结合与快速转化机制等九个方面进一步改革创新,全面提升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救治能力。第五部分谋划了“十四五”时期公共卫生体系的检测能力建设工程、救治能力建设工程、人才队伍建设工程、产学研一体化工程和智慧信息建设工程等5个重大项目工程。第六部分阐述了支撑与保障措施。

持续加强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建设

  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中,我省的各级疾控机构发挥了重要作用。省卫生健康委疾病预防控制处处长石秀萍介绍,下一步,将持续推动我省“十四五”公共卫生体系规划落实,通过提升专业队伍水平、监测预警能力、检验检测能力、科研能力、信息化水平等五个方面,持续加强疾控能力建设。
  石秀萍介绍,在着力提升专业队伍水平方面,强化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验检测、风险评估研判等公共卫生专业队伍建设。加强一线流行病学调查人才培养,吸纳多学科多专业人员融入疾控队伍。在着力提升监测预警能力方面,强化省市县三级预警响应管理责任,不断完善新冠肺炎疫情监测多点触发预警响应机制,确保监测敏感性和响应及时性。
  “‘十四五’期间,健全统一高效的公共卫生应急指挥体系,重点是完善应急指挥体制机制,健全应急预案体系,构建统一领导指挥有力、反应灵敏决策支持、协调贯通运转高效的领导指挥体系,逐步形成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大格局。”省卫生健康委卫生应急办公室主任常志刚介绍,我省将在建设党政领导、多方参与的公共卫生社会治理体系,建设协同高效、灵敏可靠的公共卫生监测预警体系,建设专业规范、技术先进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平战结合、资源统筹的应急医疗救治体系等“四个体系”基础上,着力做好强化体制建设、机制建设、能力建设等“三个强化”。其中,在能力建设方面,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分级分类的培训演练,进一步提高各级干部队伍应急指挥能力、专业处置能力、组织保障能力。

推动建成融预防、治疗和康复一体的中医药服务体系

  “十四五”公共卫生体系规划中明确提出“将中医药纳入全省公共卫生体系统筹规划”。省卫生健康委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魏来介绍,“十四五”期间,我省将发挥中医药整体医学优势,推动建成融预防保健、疾病治疗和康复于一体的中医药服务体系。重点推进加强中医药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完善中医药应急防控救治体系建设、实施百县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计划等三方面的工作。
  魏来介绍,在加强中医药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方面,要着力加强区域中医医疗中心建设,支持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山西医院(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做大做强,实施好中西医结合心血管临床诊疗中心、中医现代康复中心、中医医教研协同创新中心等基础设施项目,加强专家队伍派驻,带动提升整体实力。与此同时,打造一批省级中医优势专科,围绕心脑血管、肿瘤、骨伤、妇科、儿科、康复等专科,培育一批学科带头人和骨干人才。在完善中医药应急防控救治体系建设方面,要建立常态化的中西医协作机制。坚持“三个及早”,即及早安排中医药介入、及早部署中医药专家参与、及早研制形成中医药方剂,确保“五个到位”,即组织领导到位、专家救治到位、药品保障到位、全程监测到位、会诊指导到位,切实提高救治效果。

本报记者秦洋

 

责任编辑:刘映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融媒在线(域名:KBQMT.COM)”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KBQMT.COM,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融媒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融媒在线)”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1. 字号加大
  2. 字号减小
  3.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