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凌凌的水来蓝盈盈的天,小女我家住太行一号路东边,锡崖沟里转一转,就好比天堂降人间”……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每时每刻都能感受到环境的优美、生态的和谐。“山西省园林县城”“山西省林业生态县”“国家级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全国百佳深呼吸小城”“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全国绿化先进集体”等一张张闪亮的“绿色名片”,注解着这座小城“生态佳”的丰富内涵——在三晋东南部的陵川县,“常态蓝”逐渐成为居民乐享的生态福利,“生态绿”正在铺就小城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绿色生态是陵川的优势和底气,保护好这片绿水青山,是对陵川负责、是对全市负责、更是对陵川的子孙后代负责。”在一次县乡两级干部大会上,陵川县县长王丽强调说。
陵川县地处山西东南边缘,雄踞太行之巅,是山西东南部的“前窗口”、中原大地的“后花园”。全县总面积1751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52.07%,矿产资源丰富,境内山河壮丽,风景如画,享有“南太行之巅的绿色明珠”美誉。近年来,该县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系列讲话精神,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文明理念,牢固树立“全县一盘棋”思想,大力实施“生态立县”战略,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显著成效,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以“陵川蓝”为标配,生态文明建设走在了全省前列,先后入选国家级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2020年正式成立的陵川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成为全县的转型主战场、改革试验田、创新大平台,为该县践行“两山”理论、实现绿色崛起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2021年是陵川县以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为转型主战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年。为了让“陵川蓝”变为“常态蓝”,进一步打好打牢转型发展的绿色底色,2021年,晋城市生态环境局陵川分局充分发挥县环保委办公室的作用,加强统筹、协调、调度、指导,督促各乡镇各部门各企业严格落实污染治理和重污染天气应对措施,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定期组织召开工作交账会,倒逼乡镇和部门工作责任落实。建立完善“秋冬防”期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日分析、周汇总、月调度机制,建立任务、问题、责任“三个清单”,动态研判,细化工作举措,及时将工作指令下达相关乡镇和单位进行落实,形成工作闭环。在初步构建起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齐抓共管、企业主体和社会共同参与的大环保格局的前提下,全县环保战线广大干部职工贯彻“环保不好、全局不保”总要求,突出精准、科学、依法治污,大气污染防治持续推进,水污染实现有效治理,环境监管得到持续升级。
合力攻坚治污让蓝天常在
精准管控,持续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2021年,空气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PM2.5平均浓度为26ug/m3,同比下降16.1%。全年优良天数304天,比例达到83.3%,“陵川蓝”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开展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对全县油品储运、汽车修理等9个行业的42家涉VOCs企业进行了全面排查,全部符合国家VOCs含量限值标准。开展锅炉和工业窑炉综合整治。对全县116台民用锅炉、42座工业窑炉和工业余热供暖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和信息补充,通过摸排,全县锅炉和工业炉窑在综合治理的基础上全部安装了脱硫、脱销、除尘、在线监控等环保设施,均能达标稳定运行。
开展机动车辆治理。抽检非道路移动机械62辆,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准营柴油货车87台,暂扣33辆违反禁行通告的拖拉机、柴油三轮车,完成国Ι及以下老旧非道路移动工程机械淘汰工作。5家重点用车单位门禁视频系统已完成联网,剩余14家企业按时间节点有序推进。推进重点企业升级改造工作。以鑫源冶炼、金隅冀东环保科技、骅磊盛纳米新材料的超低排放提标改造项目为抓手,一体推进辖区重点企业的升级改造工作。
科学应对重污染天气。全县52家涉气企业根据实际,科学编制“一厂一策”方案。对全县钢铁(冶铸)、水泥、砖瓦、铸造、石灰、采石6个行业18家企业实施轮开轮停措施。对22家环保绩效评级为D级和应评未评的企业实施停产。
如今,不论行走在大街小巷、还是往返于园区、厂矿,头顶上湛蓝清澈的天、洁白变幻的云无时不在,一幅幅美丽的风景画卷讲述着陵川蓝天保卫战的成效。
共护一泓清水让碧水长流
多措并举,持续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2021年,陵川县4个饮用水源地水质均优于Ⅲ类水体,白洋泉河台北断面和茶棚河桥西断面这两个考核断面未出现劣Ⅴ类水体,百姓身边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景象明显增多,水环境质量持续向好。
深入推进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对黄河流域入河排污口进行再排查,对原有26个排污口已进行重新命名和编码,初步规范入河排污口监管体系。同时,按要求从去年7月开始对辖区26个入河排污口按月进行调查取样工作,并按时上传入河排污口监测数据。
全力推进农村生活污水综合治理。成立了陵川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建设协调指挥部,涉及治理任务的礼义镇、杨村镇和潞城镇3个乡镇10个村庄成立项目建设工作专班,编制了10个村的实施方案。目前,第一批建设村庄礼义镇平川村、杨村镇太和村、杨村镇杨村村3个村主管网已全部完成。
科学管控出境断面。制定《关于实施“一断面一方案”工作的通知》,明确茶棚河桥西断面和白洋泉河台北村断面上游3000米、下游500米及河道两侧500米重点范围内的各类生活源、工业源、农业源日常管控和应急管控措施,确保发生突发污染事件时第一时间内科学处置。
捍卫一方净土让土壤纯净
统筹协调,持续打好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2021年,狠抓固体废物综合整治,提高监管能力,保障处置安全,拿出超常举措打好打赢净土保卫战。
持续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陵川分局联合县自然资源局开展建设用地准入管理检查工作,对8个用途变更为住宅、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的地块进行调查,截至目前,已全部完成调查。
不断强化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对全县28家固废产生、储存、运输、利用单位进行全面排查,发现2家单位存在台账不规范问题,下达限期整改通知书,限期整改。对16家危险废物产生和处置单位进行危险废物规范化考核,考核结果为14家达标、1家基本达标、1家长期停产。
全面完成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隐患排查和地下水监测井建井工作。强化地下水污染源头防治,3家土壤环境重点监管企业全部完成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隐患排查和地下水监测井建井工作。
优化营商环境让服务优先
营商环境是市场主体生存发展的必备条件,更是城市发展的肥沃土壤。围绕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全面优化提升环保营商环境,有效促进全县经济高质量发展。
转变工作作风。以警示教育为契机,持续巩固机关纪律作风大整顿活动成果,树立生态环保干部的良好形象。
优化服务流程。减化办事程序,对于排污许可登记、环境影响备案等事项实行网上办理,统筹安排善于钻研、业务精通、技能熟练、能力突出的骨干采取“一对一”“点对点”的方式,通过电话讲解、视频指导等方式对企业、群众进行面对面指导,最大程度简化办事程序,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规范执法方式。探索柔性执法新模式,对环保信用度高、遵法守法的企业,推行非现场监管模式,减少现场检查。利用在线监测、视频监控、用电监管模块等科技手段助推环保智能化监管,真正做到无事不扰。对轻微违法行为且未造成危害后果的,按照相关规定免予处罚。
实行精准服务。一方面走出去主动帮扶,根据企业环保特点,主动深入企业点对点“送法律、送政策、送技术”,利用自身专业能力,对企业污染治理难题答疑解惑、“把脉开方”,力所能及提供指导和帮助;另一方面请进来真情服务,持续开展“企业环保服务日”活动,邀请企业走进机关,以现场交流、业务培训、定期座谈等形式及时了解企业需求,就关心问题或诉求进行现场服务,真正将服务企业工作制度化、常态化,“实打实”为企业排忧解难,以一流的环保营商环境助推全县高质量发展。(张莉安钰珏)
1、凡本网来源注明“融媒在线(域名:KBQMT.COM)”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KBQMT.COM,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融媒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融媒在线)”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