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 正文
3月20日,春分 日暖泥融燕筑巢 春回三晋大地
发表时间:2025-04-05 05:22:23来源:山西晚报

古人观察自然,一定要选择一个稳定的样本来追踪。

太阳东升西落,周而复始,自然是最好的样本,或者说是观测物之一。

其次,花开花谢和鸟兽的迁移活动也有固定周期。故而,先民们通过经验总结,制定节气可知日月星辰之行,观察物候可晓春夏秋冬之变。

3月20日(农历壬寅年二月十八)23点29分15秒,太阳开始直射赤道,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四个节气——春分。

“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斗指东方为春分,南北两半球昼夜均分,又当春之半,故名为春分。”

古时将春分又称为“日中”“日夜分”。

春分时,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此后太阳直射点继续北移,故春分也称升分。

春分时,全球无极昼极夜现象。春分之后,北极附近开始极昼,范围渐大;南极附近极昼结束,极夜开始,范围渐大。

古代将春分节气分为三候,每候五天:

一候玄鸟至;

二候雷乃发声;

三候始电。

山西多地春天从春分开始

俗语云:春打六九头。

常说立春是冬天和春天的界限,果真如此吗?春天来临的标志又是什么呢?

是枝头冒出了芽?是地上泛出了绿?是鸭子浮上了水?还是日头晒得你脱去了棉衣?这些都是人们的感知,每个人的感知总有差异的。春天的到来应该有一个更为科学的标准吧。

现代气象学是这样定义的:连续5天的日平均气温,一年中的第一次(北半球)均大于、等于10摄氏度(日平均气温以当地2时、8时、14时、20时的温度,取平均数),则以第一天作为春季的开始日。但是,春季是乍暖还寒的时节,春天是坐着过山车来的,刚刚风和日丽,转眼就可能有冷空气入侵,温度往往急剧下降。因此,现在有的地方判断春天的到来与否,又加了一条:接下来即使有低于10摄氏度的日子,也不能超过连续的5天。否则不认为是春季开始。

山西全境南北纬度差约6°。如果以每一纬度的距离平均为一百一十公里计算,这样境内直线距离约有六百多公里,这样的距离差自然也会在太阳辐射方面产生很大的差别。这也导致了春天总是从山西南部慢条斯理地向北移动,待到春光拂过山西全境,几乎需要一个多月的时间。

关于判定是否进入春天的气象学标准其实也并非全球统一,在更北的北欧地区,如果连续七天气温超过10℃,则被定义为夏天。因为如果那里按照我们夏天的标准,北欧将全年无夏。

果然如古人所云,春早春迟自有时。

每年的三月中下旬,山西晋南地区最早进入气象意义上的春天,这时也正好处于春分时节,而省会太原市每年春天的到来要到四月中上旬,几乎要到清明节之后,气象学意义上的春天才会来到。我省更北一些的朔州和大同则要再晚一些。今年春天的气温明显感觉要比往年来得早一些。据气象部门监测显示,3月中旬,全国大部地区平均气温将较常年同期偏高2℃至4℃,其中宁夏、内蒙古中部、陕西、山西、河南及长江中下游部分地区偏高5℃以上。

气象学意义上的春天是否到来,还需要数据支撑,但人们感知中的春天已然来到。尤其是连续几日暖洋洋的温度,让沿湖的柳条已经泛绿,根深枝稠的桃花已经一夜爆开,街头穿羽绒衣的人已经很少看到……这一切都在说:春天,温暖的春天,已然在春分时节来到了山西。

冻土消融,燕子筑巢

“昆虫方启户,玄鸟亦知辰。去自盲风候,来逢化日春。”这是南宋诗人王十朋的《玄鸟至》,写这些诗句时,应该也是在这样一个温暖的春天吧。当屋檐下出现燕子的身影,诗人心中的春天和自然的春天就一起都来到了。

古人靠着观察日常生活中各种动植物的习性来判断什么时候来做什么事情。春分时节的第一个物候现象便是玄鸟至。玄鸟,燕也,即燕子。“春分而来,秋分而去也。”春分到来后,燕子归来,开始在屋檐下筑巢,准备哺育下一代。先民们发现鸟类对气候变化非常敏感,需要特定的气候环境才适合生存,这是鸟类的生理特性决定的。于是便利用鸟类比人类更为敏感的环境感知能力,来安排日常的一些行为活动。

成书于东汉时期的《四民月令》,便记录了当时人们是如何按照时令气候,安排耕、种、收获粮食等农事,开展纺绩、织染等女工活动,以及进行食品加工、酿造、修治住宅、收采野生植物等生活事宜。当看到燕子飞来时,书中记载:“玄鸟巢,则涂墙。”也就是说,看到燕子开始筑巢了,就意味着河边曾被冻结的土壤已经完全融化,这时人们就可以从河边的滩涂地带获取泥浆从事生产了。

土壤对农事生产更为要紧,先民们在长期对自然的观察中,总结出了非常多的生产生活经验,比如土壤解冻、融化。每年的惊蛰时节土壤开始松动,地气升腾,完全解冻则需要一段时间。过去有一种观察地气的方法,就是在距离河边一二十米左右的地方,用一尺多长的木棍插入土地中,然后将薄薄的麻纸放于木棍插入过的地方,当惊蛰到来,就会发现有一股气流自土地中涌动而出,振动麻纸。这就是古人最早观察地气是否开始升腾的一种方法。大地的气息开始蓬勃涌动,经过半个月左右,时光便来到了春分,土地完成了解冻模式。最早感受到这种变化的便是归来的燕子。

“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新一年筑巢,燕子需要从河边获取泥浆,“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这边是杜甫草堂的春景。古代大量的古诗词中,燕子被赋予了很多人们的情感,但是,这些描写燕子的诗歌却无一不是人们对物候的感知,这种感知最终便形成了经验。古代没有现代化的大型工具,土地冰封时,无法进行耕作,也难以获取泥浆从事劳动生产。先民正是利用了动物的本能行为,作为一个可以普遍观察的物候现象,用此来指导生产生活事宜,这是古代的自然科学。

春分时调理身体要防火防风

春分时节,天气逐渐转暖,但早晚天气依然较冷,风邪渐增,此时整个冬天吃的肉类、补品等热性食物及在暖气环境下积攒下的内热,会随着大地复苏在人体中生发出来,此时,很容易出现口舌干燥、口腔溃烂等情况,也就是俗称的上火。眼红肿痛、心烦心热、口腔溃疡、失眠多梦,这都是心肺火毒壅盛的表现。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李洵介绍,春天是肝火最为旺盛的时候,春节之后,越来越多的人出现眼睛干涩,视物模糊,有了上火的症状。面对这种上火状况,不适合喝金银花,而应该选用菊花茶。选择白菊花还是黄菊花,也因人而异,白菊花入肝经、肺经,出现目赤肿痛、头疼的人可用白菊花,有平肝益阳的作用。有过敏性鼻炎的人最好选用黄菊花,可疏风清热。选5-15克菊花泡茶,泡茶需要加盖子,避免挥发油散掉。

春分之后,除了防火,还有一项更为重要的养生技能,那就是防风。

当春风拂面,弱柳渐绿,桃花吐艳,浅草隐约而出时,每个人的内心也开始荡漾,渴盼在春风里放飞。“南园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你看,当年的欧阳修在春分到来时,也这般肆意放马郊外,享受春光。春分时节最适合的运动就是郊游踏青,到户外沐浴明媚的春光,呼吸新鲜的空气,有助于身体健康。

春天里,听到耳根子起茧子的养生俗语莫过于:春捂秋冬。那么春捂的养生道理究竟是啥?捂的目的其实是要防风。

古人有言“春分之前防春寒,春分之后防风热”。古人认为春分之前,阳气自地底萌生,故草木由枯变荣,而天地间冬天阴寒之气尚盛,故当以防寒为主。春分之后,“地气贯通”,阳气由地面上升于天,升之气为风,气候已回暖,故此时风热之气渐旺,风热之症渐多。“风为百病之长”,风邪致病特点,一个是能波及全身各处,第二个是能兼夹诸邪,且风邪最常残留的就是人体的体表层面,即“卫气”,导致卫气开阖不利。假如说人体是一座城池,那卫气就是外面的城墙,风邪就是个内奸,它哪儿都能跑,尤其擅长把外围防护给弄垮,还能带进来各种敌人。所谓“蓄风之家,必有余殃”,所以很多人表示,外界一有个风吹草动自己就要生病,尤其是呼吸系统疾病,春天尤其如此,这往往就是有风邪作祟。

唐代时,春天曾兴起过一个民俗节日,名为花朝节。花朝节有时在农历的二月十五,有时又为农历二月十二,还有说农历的二月二十五,日子虽然不甚确定,这种现象,可能与各地花信的早迟有关。但是这个民俗节日的活动内容却一直都比较明确,花朝节时,人们会制作一些彩色纸扎装饰树木,还会玩扑蝶的游戏,把花朝节认为是百花的生日。《博物志》中记载了花朝节来历的故事,这大概是关于花朝节最早的记录,说的是一个名叫崔元徽的人在赏花时,得知百花会受到一个叫封姨的人“霸凌”,崔元徽就做了一件事,做了很多彩条,绑扎在树枝上,帮助百花躲避封姨。在这个故事中,封姨,就是“风神”。春天,是一个生机勃发的时候,人体机能也如自然一般,欣欣然,这时保证身体健康最重要的工作就是防止“风邪”入体。

花朝节看似是一个民俗节日,其实在当时也就是人们春天的一种游艺活动。春来赏花正当时,恰逢天气转暖,天地之气荡漾人们容易忽略春风的危害,故而有了崔元徽护百花防封姨的故事。于是,靠着故事的流传,人们就记住了“赏花防风”,自然也就减少了春季疾病的发生。

虽说故事只是故事,但故事的背后还隐藏着古人从自然中感悟到的生活智慧,而且故事的流传往往比一个科学道理更容易让人们记住。

春分之日阴阳平衡,是调整身体的最佳时机。春分节气平分了昼夜、寒暑,对于全年来说,是一个平衡的开始。中医认为,将天气跟人体对应,小腹是人体的中心,对平衡气血起着关键作用,如果平时有手脚冷、便秘、乏力、懒动等症,春分时节睡前揉腹最宜。

在日常饮食中,忌食大热大寒,力求中和。可适当多吃新鲜蔬菜、水果,清淡饮食,以补充人体水分。

民间有谚语:吃了春分饭,一天长一线。春分以后,人体新陈代谢旺盛,内分泌激素尤其是生长激素分泌增多,正是长个子的最佳时段。长个子离不开维生素D,这时可以吃一些富含维生素D的菜品,香菇便属于这类菜品,干香菇又富含钙、磷、铁等矿物质。香椿是这个季节里枝头最富春天气息的食材,中医还认为,香椿能清热解毒、健胃理气,尤其是其香味浓郁,口感和营养都不错,还是治疗肠炎、痢疾的良药。菠菜、油麦菜、韭菜等等,都是这个季节中最受身体欢迎的蔬菜。

春分是一个平衡的节气,人体小宇宙也要遵循自然规则,以一个平和而又平衡的状态在春天里尽情释放自我吧。

健康是这个春天里最大的祝福。

山西晚报记者 李雅丽

责任编辑:刘映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融媒在线(域名:KBQMT.COM)”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KBQMT.COM,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融媒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融媒在线)”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1. 字号加大
  2. 字号减小
  3.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