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玉强(右)正在浇地。
建荣农业生产资料经销部正在储存物资。
驻村工作队。
郭学泽正查看大棚内西瓜苗和螺丝椒苗的长势。
农机技术人员检修农机器械。
政府补贴春浇春灌不愁水
“咱家的地,要是全能浇水,那该多好。”3月22日清晨,经过半个小时的忙碌,一亩地的浇水活就结束了,望着眼前满田地泛光的水,40岁的邓玉强情不自禁地嘀咕道。
邓玉强是灵丘县东河南镇东河南村人,最近一段时间,他天天都在关注水库放水浇地的事。去年也是这个时间,下了场大雪,他和其他村民一样,觉得可以省去春季浇地的费用了,完全没必要再去浇地了。“可哪想到失算了,秋收下来,一亩地少收了400多斤玉米。现在玉米的价格每斤一块三,算下来,一亩地损失500多元。”
灵丘县是一个山区县,县域面积大,耕地基本集中在县城周边的平川地区,春季十年有九年逢旱,严重影响到了庄稼的收成。东河南镇地处县城西,是该县的主要产粮区,这一片十三四个村庄的田地平整、土壤好,而且有唐河水库的水资源,大部分土地能春浇。
俗话说得好,吃一堑长一智。今年开春土地开始解冻后,邓玉强就同其他村民一样,早早地修塄整地,等候水库放水。
“今年,各个村进行春浇地的积极性特别高,正月十五刚过,我们就开始不断接到询问电话。”灌区负责人孟德轩说,“为了确保群众能实时播种,我们从2月中旬就开始着手检修设备,拉开春浇地的准备工作。”
“农民种地辛苦,能省则省,这一点大家都理解。算下账来,水浇地的收入明显高于非水浇地。从灌区的角度来说,每立方米水的成本是0.54元,为了减轻农户的负担,政府补贴水价,我们现在执行的是每立方米水0.25元的价格。农民浇一亩地的费用也就是50元左右。”孟德轩介绍。
这边水渠里的水汩汩流入田地,那边水渠处,几位农民正忙着清理渠道。“我们是专门修渠、看水、防止跑水、协调村民浇地工作的。”看到有人走过来问,一位名叫白春生的中年人停下手中的活回答。
交谈中获悉,原来村民们春浇地,不单单是农户和灌区的事,镇里和村里也积极参与。白春生就是东河南村全村水浇地专门负责人。“确保田间渠道的畅通,组织村民定时浇地,协调与灌区关系。一句话,就是最大可能地为村民提供便捷服务。”白春生乐呵呵地说。
“现在不像以前了,只要能上水,有多少地也愿意浇,你看,政府给咱补贴水费,浇一亩地省50来元水费,再一个,水浇地每亩比旱地多收入500来元,这一算账,对俺们老百姓来说,可了不得了。况且现在浇地,不同于往年了,服务也好了,还省时。举个例子,以前这个时段,每天跟着水跑,看看啥时能轮到自己家浇地。现在不用了,坐在家里,看手机里的微信群,就能知道了,微信里会告知你,大约几点钟就开始轮到浇你家的地了。”邓玉强如是说。
“3月13日开闸放水,武灵镇的上南地、作新村、西坡村和东河南镇的东河南村4个村已经完成了400多亩的春浇工作,灌区今年预计完成1万亩。”孟德轩说。
芦燕娟 马明清
田间课堂为丰收护航
三月的岢岚,春耕备耕正在有序展开,农技人员上门服务,驻村队员帮扶到家,农资储备富足有余,农民们抢抓农时,田间地头呈现一片繁忙景象……
三井镇孟家坡村,3台残膜起茬回收农具正在耕地上作业,40多个种粮大户、农机大户围站在一起,认真聆听县农机中心技术员的残膜起茬回收技术演示讲解。他们中有的人紧跟在农具后面用手机拍摄残膜回收过程,有的人蹲下身子用手翻动土壤,查看残膜茬子回收效果……种植大户郭建林捧着拾起来的泥土,看着几乎没有残留废膜的土壤感慨地说:“每年一开春,老百姓愁的就是残膜和茬子处理的事情,没想到这个问题现在一下就解决了,既节省了人工又不误农时,可是帮了我们老百姓大忙了。”
开春以来,像这样的田间课堂,县农机中心已经安排了10多次,他们深入全县10个乡镇巡回演示讲解,培训种植户700余户,一边给群众传授残膜起茬回收技术,一边宣传购买农机具补贴政策,备受群众欢迎。
“哪个地方的菌种好?土壤酸碱度怎么解决?”宋家沟镇铺上村的大棚种植户巩美娥一边在线上学习,一边在朋友圈和朋友们交流羊肚菌种植技术。她兴奋地说,去年和朋友承包镇里20个温室大棚,镇里通过国家乡村振兴衔接资金帮扶她购置了棚膜、卷帘机、帘子等设施,她开始试种了4棚羊肚菌,通过网上销售,第一季就获得纯收入7万元。今年羊肚菌种植技术已经成熟,她联系了邻村十几户人家,种植规模发展到了14棚,前几天刚割完一茬,因为卖相好,被东北的商家都拉走了。
黄土坡村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雷霞介绍,黄土坡村气候冷凉,特别适宜种植红芸豆、小杂粮等作物,工作队帮助村里规划了200亩红芸豆园区,争取到县里红芸豆优种、地膜等农资和一些补贴款,村里88户农民种粮积极性非常高,地里的杂物已经全部处理完毕,就等好天气播种。
保障农资是春耕顺利进行的第一步。为了春耕春播不受疫情影响,县农技中心组织农资经销商开始为全县农户配送良种、化肥、农药、农膜等生产物资。县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先后出动执法人员57人次,开展了以种子、化肥、农药、兽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等为重点检查对象的农业执法巡查检查。目前,岢岚县储备各类优种52万斤,复合肥2350吨,尿素150吨,农药储备0.9吨,地膜储备300吨,完全可以满足全县农户所需。
芦燕娟 赵文君
我们村的农资供应没问题
3月22日一大早,一辆载满地膜的卡车停在了大同云冈区南村建荣农业生产资料经销部的门口。经销部负责人刘建荣连忙和工人一起将这足足4吨地膜卸了车。
“这只运回来一部分,今年我们总共订了25吨地膜,用于村里的春耕备耕。”休息之余,刘建荣介绍。
除了地膜等农业基本物资以外,经销部还向村民提供化肥、农药等各种农产品。“所有订单正在源源不断到货,今年我们南村的农资供应绝对没问题。”刘建荣说。
位于西韩岭乡的南村是一个传统的农业村,村中共有耕地4900亩,以种植玉米、谷子、黍子、豆类等作物为主,近300户农家在这片土地上耕作。
眼下,南村的春耕备耕工作正紧锣密鼓地展开,只见田间地头到处都有农民挥舞着铁锹开挖水渠的景象。“‘春分’刚过,农民们就把水渠挖好,引水浇地也就在这几天了。”南村村委会主任张学良说,“去年,我们的粮食种植面积和产量都相当稳定,今年更要从一开始就利索地行动,确保粮食稳产和增产。”
耕地里人影闪动,温室大棚内的农人自然也不能闲着。走进云冈区秋华农业合作社,除了像往常一样接待络绎不绝前来采摘草莓的游客以外,在另两个大棚内,两种新的农作物种植实验在悄悄开展。
“这是我们新研究种植的樱桃和黄油蟠桃,我分了两个大棚来做实验,现在都已经挂果了,如果种出来效果好的话,下一步就扩大种植规模。”合作社负责人李华夫介绍。
长时间以来,秋华农业合作社种植的奶油草莓深受周边游客的喜爱。近年来,该合作社更是坚持自主育苗,不断发展壮大。据李华夫介绍,前来采摘的游客峰值能达到一天200人次,一栋大棚的平均年收入在6万元。作为南村最大的温室大棚经营合作社,发展新品种的过程,也是带动周边七八家大棚种植户共同发展、走上共同富裕路的过程。
前几天,大同市农村工作会议指出,要“全力促进产业振兴”,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乡村休闲旅游等产业。云冈区利用城市近郊优势,农村观光与采摘等产业发展如火如荼,以西韩岭乡、口泉乡等一大批现代农业设施园区为引领,带动全市采摘农业的发展,成为市民假日休闲旅游的好去处。
芦燕娟 李晏玮
这些幼苗就是我的新希望
3月15日,走进河津市阳村街道连伯村郭学泽的田地,只见一排排整齐的钢架大棚在阳光的照耀下泛着银色光芒,显得格外耀眼。温室大棚内,一株株幼苗一片嫩绿,惹人喜爱。郭学泽正忙着挨个查看西瓜苗、螺丝椒苗的长势。
去年10月受强降雨影响,汾河下游遭遇秋汛,河津市紧急启动防洪预案,利用连伯滩分洪缓洪。洪水淹没了滩涂内的大片田地,郭学泽家的玉米、韭菜也被淹没。
“那时候,地里一眼望去全是水,大概有2米深,我真是不知道该怎么办,心情很是沮丧。随着汾河水慢慢退去,河津市积极组织人员对连伯滩涂的积水进行了抽排。地里的积水没有了,我才看到了希望,重新‘燃’起了斗志,开始安排起整田、搭棚等农活。”郭学泽说。
由于韭菜全部被淹还需重新育苗,郭学泽便开始思索着利用育苗的“空档期”,发展其他种植来增加收入。经过多方考察,结合该村沙质土壤实际,他选择发展西瓜种植,并先后到新绛县、夏县学习了定植和管理技术,购置了1.5万多株西瓜苗在25个大棚内进行栽植。同时,还在剩余的两个大棚内选择了易管理、产量高的螺丝椒苗进行栽种。
“西瓜在栽苗的前一天一定要把水浇透,防止栽苗时营养土块的散裂,导致西瓜苗死亡。栽植时也要选择连续晴好的天气进行,尽量提升地温,促使瓜苗快速生长新根和缓苗成活……”说起西瓜定植时的注意事项,郭学泽侃侃而谈,仿佛内行人一般,一点也看不出来是个种瓜新手。
这两天,大棚内的西瓜苗和螺丝椒苗均已栽植完成,看着嫩绿的幼苗,郭学泽高兴地说:“这些幼苗就是我的新希望,接下来就是开展通风、授粉、打叉等棚内管理工作,不断提高产品质量,争取让棚内的农产品于4月中旬顺利上市,期盼能有个好收成。”
韩国栋
农技科普服务进了农家院
“因地制宜选种子,盲目购种不可要。”“玉米要想夺高产,精耕细作很重要。”“拔节追肥攻壮苗,齐腰追肥籽粒饱。”……在潞城区辛安泉镇曹庄村村委会大院里,潞城区农业专家贾双龙与大家坐在一起,进行答疑解惑。
“大家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地,因地制宜选种子。”讲课过程中,贾双龙从曹庄村的农业生产发展模式与农民对农产品高产高效生产技术的需求出发,结合该村气候和土壤实际,围绕玉米和小米如何选种、选地、播种、栽培、施肥、防虫及种植管理技术进行详细的讲解,让村民们对农田管理有了更新的认识,帮助村民们提高科学耕种技能,弥补他们在技术方面的缺陷,让曹庄村村民收获了满满的“春耕 ”干货。曹庄村村民王河堂表示,听完课后,顿时知道自家的田地该怎样“拾掇”了。
现在正值春耕备播时节,不少农户已经开始准备采买农资产品,而农资产品的优质有序流通,是农业稳定发展和消费安全的重要保障。长治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队潞城大队执法人员也走进了潞华街道山底村、微子镇微子村等地的村民家中,通过现场宣讲、张贴挂图、发放宣传单等方式,为村民普及如何正确选购和使用优质农资产品等,引导大家“擦亮眼睛”理性选购,防止假冒伪劣农资坑农害农。
“尽量不要讨这些便宜,别讨了个三五十块钱的小便宜,最后可能是吃一两千块钱的大亏。”执法人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村民耐心讲解。同时对农资经营者进行一次全面“大检查”,仔细检查农资市场经营人员资质、经销产品是否合格、备案信息是否完整真实等,确保经营的农资产品来路清、去向明。
在潞城区下黄供销社潦河头惠农服务站,负责人王刚指着擦拭一新的农机具介绍:“这里的农机已经在县里专业人员的上门指导下,全部检修完毕,完全能够满足春耕生产的要求。接下来我们将以最好的服务,全力投入到春耕工作中。”
农机技术人员针对农机器械的受损情况,免费提供上门服务,检查维修农户的拖拉机、耕整机、犁地机等农机设备,并为农机手讲解农机具维修、服务保障和安全生产等方面的知识,保障不误农时,农机具顺利投入到春耕备耕生产中。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年好景看春耕。抢抓农时,不负春光,一幅幅美丽的画卷正在潞城大地展开……
王强 焦亚森
1、凡本网来源注明“融媒在线(域名:KBQMT.COM)”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KBQMT.COM,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融媒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融媒在线)”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