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走进平遥县段村镇横坡村,一股美丽新农村的清新气息扑面而来。一条条村道宽敞洁净,一座座新房拔地而起,昔日贫瘠土地变为万顷良田,旧时老窑洞改造成特色宾馆和习俗展示馆,一幅悠然恬适的乡村新景在眼前展开。
“到横坡观美丽乡村、享窑洞文化、游生态庄园、赏大型灯展,在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上阔步前行,激动着哩!”村党支部书记郭兴峰边走边兴奋地介绍。
横坡村位于平遥古城南15公里处,是一个具有千年悠久历史的古村落,整个村庄依山而建,村里道教、佛教建筑古迹及明清时期的古院落众多,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然而,由于交通闭塞,村里环境脏乱差,这些资源多年来藏在深闺人不知,也使得横坡村的发展陷入低谷。
要致富,先修路。为解决出行难题,横坡村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建起了一条总投资80万元、长2.5公里的水泥路,为村民打开了通向外界的一扇窗。紧接着,又多方筹资170余万元,硬化全村大街小巷,在平遥县率先实现了村村通、户户通;还投资20余万元兴建了30米长的官沟桥、投资10万元安装了高标准的路灯……一系列基础设施的提升,让靓起来的横坡村向外界敞开了大门。
眼下正值仲春时节,沿着村中平整的水泥路行车而上,道路两旁果树等遒劲生长的枝桠,让昔日热闹的丰收场景似乎依稀可见。
“这就是我们的生态庄园,每年从5月的杏到入冬前的柿子,游客有半年多时间可以到这里采摘游玩。”郭兴峰边走边说。
走进园中,村民张桂元正在桃园中忙碌。“以前就种点玉米,一年挣不了几个钱。庄园建起来后,我把土地流转给庄园,年底有分红,农忙时到庄园里打工,最多的时候一个月能拿到3000元。”
2009年,横坡村的农民以土地入股的方式组建了峰威集体经济合作社。合作社以村庄自然生态环境为基础,构建了集乡村旅游、生态休闲、绿色健康于一体的生态园区,让农民以工人的身份为合作社打工,从而通过土地资源和劳动力资源获得过去翻倍的效益,张桂元就是其中之一。
“生态庄园建设以来,我们家家户户都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现在不出远门,在村里打工能挣钱,土地还能领租金,过节可以领福利,年底股金领分红,现在的田园就是乐园。”张桂元笑着说。
村里的快速发展,让大家看在眼里、喜在心头,也更加坚定了跟着村干部致富奔小康的信心。
2014年,横坡村联手平遥煤化集团投资1500万元,与农户深度合作,把农村闲置的旧窑洞通过置换、租赁等方式进行收购,并邀请中央美院、西安美院等专家团队对其升级改造。不多时,10座院落、80孔窑洞,一大片如古堡般的特色窑洞旅店成形,这也成为横坡村特色旅游致富的新引擎。
“我们全家都喜欢这里的老窑洞,古香古色的明清风格家具、颇有田园风的大红花薄被,坐在土炕上再吃上一顿风味十足的农家菜,那种感觉就像踏入了时空隧道,妙不可言。”远道而来的太原游客彭敏说。
生机勃勃的生态庄园、层层叠叠的青砖窑洞,已成为横坡村生态旅游的特色景点,吸引着周边及省内外的游客慕名而来,也让该村农民的年人均纯收入从2011年的3000元增至目前的15800元。
“纯天然蜂蜜,天生天养,绿色健康……”趁着假期游客增多,30岁出头的村民姚文斌搬着一箱自家产的土蜂蜜来到了村文化广场。姚文斌原来在河北打工,看到村里这几年发展非常好,果断回村养起了蜜蜂。
“游客一年比一年多,最多的时候一晚上能卖1000多元,我这蜜蜂养殖场也要扩大了。”看着争相购买的游客,姚文斌忍不住发出爽朗的笑声。
村民变股民、田园成乐园,横坡村的新鲜事和热闹景象在大家的欢声笑语中飘过村庄、田野,送出好远。
本报记者张谦
1、凡本网来源注明“融媒在线(域名:KBQMT.COM)”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KBQMT.COM,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融媒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融媒在线)”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