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正文
服务新市民,金融新赛道如何布局?
发表时间:2025-05-24 21:59:17来源:山西经济日报

太原市迎泽区人才驿站一角。本报记者马永亮摄

新市民:根据中国银保监会联合人民银行印发的《关于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新市民主要是指因本人创业就业、子女上学、投靠子女等原因来到城镇常住,未获得当地户籍或获得当地户籍不满三年的各类群体,包括但不限于进城务工人员、新就业大中专毕业生等。

服务新市民成为了当前金融领域的一个热门话题。3月初,中国银保监会联合人民银行印发了《关于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简称《通知》),针对新市民在创业、就业、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重点领域的金融需求,支持鼓励银行保险机构积极做好与现有支持政策的衔接,结合地方实际,因地制宜强化产品和服务创新,高质量扩大金融供给,提高新市民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和便利性。

为落实《通知》要求,做好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近日,山西银保监局、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正式出台相关政策,在创业就业、租房买房、普惠金融、医疗保障等领域,细化支持措施,确保提升新市民金融服务质效。

服务新市民,亟待开拓金融需求新空间

何为新市民?《通知》给出明确定义,新市民主要是指因本人创业就业、子女上学、投靠子女等原因来到城镇常住,未获得当地户籍或获得当地户籍不满三年的各类群体,包括但不限于进城务工人员、新就业大中专毕业生等。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深入推进,许多农村人口通过就业、就学等方式转入城镇,成为新市民。数据显示,“十四五”期间,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加快,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将提高到65%。

目前,全国新市民约有3亿人,约占总人口的20%。如果按这一比例匡算,2021年末我省常住人口为3480万人,全省的新市民约有700万人。考虑到我省经济发展和城镇化程度较为滞后、外来人口较少、本地常住人口下降等诸多因素,新市民实际数量会远少于700万人。

新市民是城市化过程中规模扩张快、发展潜力大、消费增长强劲的群体。做好新市民金融服务,对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具有重大意义。

在权威专家董希淼看来,新市民金融需求旺盛,在政策指导下,围绕新市民的金融需求,金融机构创新推出针对性的产品和服务,将开辟金融服务新蓝海,有助于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金融业高质量发展。

不过,受缺少抵押物、信用难以识别等多重因素影响,目前,新市民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和可得性还有待提高,相关产品和服务也需要进一步改善。

马上消费研究院有关负责人表示,新市民在城镇居住时间较短且缺少有效抵押物,个人金融需求额度较小且较分散,出于成本收益的考虑,金融产品和服务尚难有效覆盖这类群体的需求。

记者也了解到,目前我省市场上专门针对新市民的金融产品和服务还比较少,未来有很大的创新探索空间。

关爱新市民,政银联合伸援手

新市民既是金融机构拓展业务的新赛道,更是各级政府搞好服务的新对象,需要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只有政银携手方能共同为新市民创造更好的金融环境。

一直以来,我省积极推动创业、教育、医疗、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新市民更好地融入城市、享受美好生活创造了先决条件。

3月26日,省政府办公厅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实施意见》,鼓励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商业可持续原则对大学生创业项目提供金融服务,解决大学生创业融资难题。

为推动我省创业担保贷款政策落实,近年来,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联合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其叠加效应正在显现。

据统计,今年前两个月,太原市为2021届3.36万名高校毕业生、2022届3.49万名高校毕业生发放求职创业补贴资金6844.7万元。出具创业担保贷款资格证明个人2305人,小微企业916家,吸纳就业人数3024人,贷款额度共计约12亿元。截至2月末,全省创业担保贷款余额达到34.16亿元,较年初增长13%。

自3月1日起,我省职工医保取消异地就医备案,异地就医直接可用个人账户基金结算,11个市全部实现了跨市就医直接结算,进一步便利新市民就近就地就医。

在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太原研究院单身楼公寓,记者看到门旁挂着“引进人才之家”的标牌,这是太原市专门为引进人才打造的温馨居所。来自交城的中北大学硕士研究生小李告诉记者:“住在这里体验感不错。”

在解决新市民住房需求方面,我省持续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2021年,全省共筹集租赁住房12.8万套,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以太原、大同为重点,共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1.57万套,解决无房新市民、青年人,特别是从事基本公共服务人员等群体的住房困难问题。筹集公租房1250套、发放租赁补贴4.8万户,更好地为城镇住房和收入“双困”家庭提供基本住房保障。还规划建设了一批人才住房,吸引高素质新市民落户。从今年开始,太原市还将多点布局开发5000套人才公寓,做好人才及其家属保障服务工作。

3月22日,山西银保监局、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联合下发了《银行保险机构支持保障性租赁住房发展指导意见的通知》,明确要求拓宽资金来源,探索符合保障性租赁住房特点的担保方式,切实加大金融支持力度。这对新市民来说,无疑是一个新利好。

惠及新市民,金融机构已试水

近年来,我省一些金融机构敏捷地意识到新市民群体对拓展业务发展的重要意义,率先大胆探索、先行“试水”。

2021年7月1日,建设银行山西省分行携手建信住房山西分公司打造的全省首个集中式长租项目——“CCB建融家园·育翠公寓”正式开业。这个利用老旧小区改造后的长租公寓共有房源57套,主要服务于外来务工餐饮人员,开业仅7天出租率就达到100%,有效解决了务工群体就近居住的诉求。

2021年12月8日,“CCB建融家园·阳泉人才公寓”揭牌运营,成为全省第一个银政合作人才公寓项目。该公寓可入住100至150人,主要服务于政府引进人才。

建设银行山西省分行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年来,该行以“简政、利企、便民”为出发点,主动对接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自然资源厅等政府部门,打造具有公信力的住房租赁服务体系。“公租房APP”“保障性租赁住房APP”两个交易服务平台的上线运行,有效助力政府加快住房保障体系建设,进一步解决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住房需求。

在临县柏林苑社区刚开业的国勤蛋糕店里,店主杨国勤和他爱人开心地忙碌着。几年前,享受国家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杨国勤一家从临县深度贫困村丛条棱村搬迁到柏林苑社区,成为县城里的新市民。今年初,夫妻俩计划利用学过制作蛋糕的技艺,开一个蛋糕店。为了解决启动资金不足的问题,他们找到临县农信社营业部。该营业部很快为其发放了5万元的“惠农贷”,帮助他们开启了家门口的创业之路。由此,杨国勤夫妇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起来。

新市民迫切需要在城镇立足和成长,缺少资金无疑是最大的“拦路虎”。针对创业就业、进城镇务工、异地搬迁等新市民群体,临县农信社量体裁衣,推出了“惠农贷”“临商贷”“业主贷”等信贷产品,多元化满足新市民创业、住房等金融需求,为辖区内4万余名新市民打造有内容、多功效、能辐射的金融阵地,帮助他们顺利融入新环境、乐享新生活。

按照总部的统一部署,我省保险分支机构推出了一系列金融服务产品。平安产险针对个体工商户群体推出“店家宝”,可为被保险人因火灾爆炸、自然灾害等造成的店内财产损失进行理赔,也为被保险人的员工及家庭成员提供人身意外保障。平安人寿少儿教育年金型产品可为新市民子女提供教育金和创业金储备。为助力新市民老有所养,平安人寿积极参与养老保险第三支柱建设,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

平安人寿山西分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将从新市民实际需求出发,不断丰富“产品+服务”的内涵和外延,并加速服务经线与产品纬线的融合,以有温度的保险为新市民打造省心、省时、省钱的消费体验。

记者从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了解到,目前,我省正在数智化建设上持续发力,加快搭建金融信息共享大数据平台,将太原地方征信平台升级为省级征信平台,发挥“征信支撑+融资撮合”作用,既可降低金融机构的服务成本,也能为新市民查询征信、获取融资、实现创业就业置业等美好愿望,提供坚实支撑。

记者马永亮

责任编辑:刘映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融媒在线(域名:KBQMT.COM)”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KBQMT.COM,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融媒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融媒在线)”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1. 字号加大
  2. 字号减小
  3.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