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访谈 > 正文
中车大同电力机车有限公司主任设计师 张志和:国家名片的“健跑者”
发表时间:2025-04-03 18:26:05来源:山西日报

高铁动车是中国一张亮丽的名片,体现了中国的装备制造业水平。在世界轨道交通装备坐标系上,中国的电力机车如同中国高铁一样,正努力改变着人类生活方式,吸引着世界越来越多关注的目光。

如果将电力机车比喻为人,那么转向架就相当于人的两条腿,腿部功能不健全,人就走不稳、走不快。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车大同电力机车有限公司主任设计师张志和就是给机车装上“美腿”的人,在他手中,先进的转向架设计不仅保证着机车的行驶安全,还能让机车从容实现“弯道超车”。

2015年,中车大同公司决心自主开发快速客运电力机车产品。相比原有的电力机车产品,快速客运电力机车更加强调安全行驶中机车速度的发挥。实现这样的功能要求,一种办法是提高牵引能力,让机车更“有劲”;另一种是减轻车身重量,让机车“身轻如燕”。牵引能力的提高空间已经很小,如何减轻车身重量,成为张志和面对的主要课题。

转向架驱动装置能否采用主动齿轮、空心轴和挠性板联轴器?张志和说,这是一种极其精妙的组合,国内机车产品从来没有尝试过,在世界上也仅有少数几款机车产品采用过类似的设计。在一次次“头脑风暴”、一个个无眠夜晚中,张志和带领团队开展严格的试验验证和仿真模拟试验,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顺利通过技术评审,产品性能符合技术标准。该装置不仅极大降低了转向架重量,使机车整车重量减轻28%,满足动力集中式牵引动车组的设计需求,同时转向架性能技术更加先进,成为我国大功率交流传动电力机车行业新一代转向架技术的标志性产品。

2020年1月10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会上,张志和参与完成的“重载列车与轨道相互作用安全保障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针对降低重载列车纵向冲击和轮轨作用力,我们创造性地提出了保障重载列车安全运行的关键技术,在国际上率先将重载机车、车辆、轨道作为统一的系统同步开展研究。”张志和介绍,这项技术解决了影响重载列车和轨道结构运用安全的重大工程难题,使我国铁路货物运输由21吨轴重向30吨轴重跃升成为可能,其研究方法被国际重载协会列入重载铁路运营最佳实践指南,称为“中国经验”。

永磁直驱交流传动客运电力机车是我国继“快速客运电力机车”和“重载电力机车”后,在交流电力机车领域又一新的突破。在转向架试制现场,张志和带领团队从尺寸检测、数据分析计算、性能试验分析等全程跟进,不放过任何一个零部件、任何一个细节,最终完成了直驱转向架的研发。这项研发不仅提高了机车效率,而且大幅度降低了机车使用和维护成本,在全国行业内再开先河。同年,中车大同公司自主研制的永磁直驱交流传动客运电力机车成功下线。

谈及成绩,张志和自谦地说:“要把学习放在首位,只有不断学习先进技术,知晓行业发展动态,才能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学习,始终是这位国家名片“健跑者”不变的初心和情怀。

记者杨文俊

责任编辑:刘映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融媒在线(域名:KBQMT.COM)”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KBQMT.COM,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融媒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融媒在线)”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1. 字号加大
  2. 字号减小
  3.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