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制 > 正文
山西法院宣判首例“自洗钱”案
发表时间:2025-04-03 18:16:05来源:山西晚报

近日,五台县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并宣判了被告人胡某某、赵某贩卖毒品、洗钱一案,以被告人胡某某犯贩卖毒品罪、洗钱罪数罪并罚,判处有期徒刑13年3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25000元;以被告人赵某犯贩卖毒品罪、洗钱罪数罪并罚,判处有期徒刑10年3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15000元。5月5日,山西晚报记者从山西省高院获悉:该案是2021年3月1日《刑法修正案(十一)》施行以来,山西法院宣判的首例“自洗钱”案件。

案件中,被告人胡某某、赵某二人共同长期向众多吸毒人员零包贩卖毒品海洛因。2021年3月1日之后,被告人胡某某使用被告人赵某提供的微信账号收取贩毒所得42440元,二人将其中部分钱款提现至银行卡,再从银行卡转至被告人赵某支付宝后用于个人消费。五台县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人胡某某、赵某违反国家对毒品的管理制度,贩卖毒品;为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的资金和来源,使用微信收取毒资并实施提现、转账,二被告人的行为均构成贩卖毒品罪、洗钱罪,遂作出上述判决。

五台县人民法院主审本案的法官介绍,在《刑法修正案(十一)》施行之前,洗钱罪仅指通过提供资金账户等5种方式为他人实施的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贪污贿赂犯罪等7类上游犯罪所得及产生的收益,掩饰、隐瞒来源和性质的行为,即“他洗钱”,而对于将自己犯罪所得财产转换为现金、金融票据、有价证券或通过转账及其他支付结算方式转移资金、跨境转移资产的行为,则基于传统的“事后不可罚”理论,视为被告人对赃款的处置,不定性为洗钱罪。

《刑法修正案(十一)》将行为人自己实施特定上游犯罪并掩饰、隐瞒其犯罪所得及产生收益的来源和性质的行为规定为犯罪,即“自洗钱”成为独立的犯罪,与上游犯罪进行数罪并罚。将“自洗钱”纳入洗钱罪的适用范围是《刑法修正案(十一)》做出的重大修改,因《刑法修正案(十一)》于2021年3月1日开始施行,所以根据从旧兼从轻的原则,本案仅对被告人胡某某、赵某在2021年3月1日之后通过转账转移贩毒所得的行为定性为洗钱罪。(记者 郭卫艳)

责任编辑:刘映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融媒在线(域名:KBQMT.COM)”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KBQMT.COM,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融媒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融媒在线)”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1. 字号加大
  2. 字号减小
  3.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