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正在修复古籍。本报记者王媛摄
敞亮的工作室内,古籍修复师们正在有条不紊地忙碌着,这里安静到只能听到扫描仪工作的声音。刚过完“五一”小长假,山西省图书馆历史文献部的工作人员就忙碌了起来,他们在做古籍扫描复制工作,为的是给这些古籍留下数字资源。
我省是中国古代造纸和雕版印刷的重要区域,古籍资源丰富。2007年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启动以来,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对此高度重视,在山西省图书馆挂牌成立了山西省古籍保护中心,组织和开展全省古籍保护工作,在古籍普查、名录申报、古籍修复、拓片征集、宣传推广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山西省图书馆古籍藏量丰富,以年代久远、版本珍贵、类型多样、特色鲜明而备受瞩目。国家出台的《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为进一步做好古籍工作指明了方向,古籍事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山西省图书馆历史文献部主任张利民说。
据悉,为了进一步推动全省古籍保护传承工作迈上新台阶,我省将强化认识、提高站位,完善古籍工作体制机制。经省文旅厅统筹协调,更新省古籍保护专家委员会,更新省古籍保护厅际联席会,强化山西省古籍保护中心,加强省级古籍工作的统一领导和组织协调,具体措施包括:
深入开展古籍普查,全面完成公藏单位的古籍普查登记任务,积极推进民族宗教场所古籍普查登记工作,鼓励民间古籍收藏机构按规定登记所藏古籍。组织推进《中华古籍总目·山西卷》的编纂工作。
加强古籍保护修复,提高古籍保护能力和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各古籍保护单位保护意识,根据古籍书库标准,推进公共图书馆等古籍存藏单位新建或改扩建库房,改善古籍存藏环境。
加强与高校、研究机构和相关企业合作,开展古籍修复理论和技术研究,强化古籍保护和修复专业设施设备建设。发挥“国家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山西传习所”古籍修复专家的传帮带作用,培养一批古籍保护专业人才,传承古籍修复技艺,全面提升修复水平。
加快古籍保护数字化建设,促进古籍数字资源便捷使用和开放共享。积极推进珍贵古籍和地方特色古籍网上服务,以珍贵古籍为重点,在原有工作基础上,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古籍影像数字化工作。
促进古籍保护成果整理出版,加强古籍再生性保护和揭示利用。创新工作思路,策划实施一批本省古籍保护领域重点整理出版项目,推出一批有影响的古籍保护精品。
创新古籍宣传内容和方式,运用数字化网络化智慧化等现代技术手段,发挥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作用,促进古籍多媒体、多渠道、多终端传播。
此外,我省还将通过走出去、请进来、下基层等多种方式培养、培训人才,加强在职培训,强化资格认证,充分发挥专家作用,提升古籍保护人员的学历水平、管理与业务水平,培养高层次、复合型的古籍保护人才。本报记者 王媛
1、凡本网来源注明“融媒在线(域名:KBQMT.COM)”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KBQMT.COM,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融媒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融媒在线)”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