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天镇县南高崖乡耿家梁村北,满坡的沙棘枝条滴翠。“那边是野生的,这边是栽植的。这个品种,乡里是第一次人工种,还安排了专人管护。耿家梁村试种的1500亩成活率在95%以上。”南高崖乡乡长杨广川指着远处正给沙棘苗浇水除草的工作人员介绍说。
沙棘素有黄土高原“维生素”的美称。南高崖乡气温低、降水少、无霜期短,非常适宜沙棘生长,野生沙棘数量不少。“我们管这叫‘酸溜溜’。近几年,村里野生沙棘的优良品质吸引了不少邻县客商上门收购,采摘沙棘成了大家的重要经济来源之一。今年借着乡里的项目,我们村成为沙棘有机种植试点基地之一,种了1500亩‘大红粒’。这种集中种植经济效益一定不赖。”耿家梁村村干部殷辉说。
殷辉说的是南高崖乡从内蒙古引进的沙棘种苗。这种沙棘苗生长快、结果多,富含多种维生素及氨基酸等,是制作保健饮料和食品的上佳原材料。目前,耿家梁村通过引入新品种,对野生沙棘进行改良,进一步提升沙棘品质。对新种植的沙棘,通过专业人员进行栽植、管护,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带动村民增收致富,过上甘甜幸福的生活。
“乡里立足本地实际,制定了加速发展沙棘的目标。”杨广川介绍,“今后,我们将继续结合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工作,把野生沙棘林改造、新品种引进纳入试点,通过‘公司+村集体+合作社+退耕农户’或‘合作社+村集体+基地+退耕农户’等模式做大做强这一特色产业。”
“别看它们现在不起眼,等到冬天,红彤彤的沙棘果结满枝头,别提多好看了。到那时,大家除了每天上山采摘的收入,还有管护、分红啥的,多美。”村民耿晓满脸是笑。
如今,这绿油油的沙棘林正成为耿家梁村产业发展的第一桶金、耿家梁人致富的“摇钱树”和旅游的“景观树”。
张丽媛 贾杰
1、凡本网来源注明“融媒在线(域名:KBQMT.COM)”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KBQMT.COM,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融媒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融媒在线)”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