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法律法规政策宣传现场。
省自然资源厅党组书记、厅长姚青林赴吕梁市文水县调研自然资源智慧监管平台。
建立不动产登记延申窗口,工作人员进小区提供上门服务。
违建项目拆除现场。
吕梁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广勇实地调研自然资源工作。
今年以来,吕梁市规划和自然资源系统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吕梁市第五次党代会、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吕梁市“两会”和全省自然资源工作会议决策部署,聚焦“两统一”职责,优化服务保障职能,强化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聚焦聚力、善作善成,为吕梁市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宽领域、多层次、全覆盖的自然资源要素保障,取得积极成效。
在优化服务上做“加法” 注入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吕梁市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美丽幸福吕梁的关键之年。吕梁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科学把握全市新发展阶段战略目标、战略定位、战略举措,主动谋势应变、精准谋篇,保障转型发展。
在用地报批上求突破。该局积极落实“服务要主动、服务要实、服务要好”的“三服务”理念,加强用地计划指标管理,印发了《关于优化建设用地计划指标管理的通知》,全力保障重点项目、民生项目和基础设施工程建设。
今年1-5月份,全市共批准建设用地409.093公顷,其中批准新增建设用地359.9583公顷,同比增长7.83%;办理用地预审50件,面积641.7921公顷(耕地79.2301公顷),涉及交通运输用地118.7404公顷,水利设施用地9.0006公顷,能源用地5.2955公顷,其他用地508.7556公顷;全市供应土地106宗、159.1053公顷,同比增长7.25%。其中,出让27宗、71.4326公顷,收缴出让价款74601.696万元,划拨79宗、87.6727公顷;市本级供应土地6宗、7.96公顷。其中,出让1宗、面积3.89公顷,收缴出让价款1.125亿元,划拨5宗、面积4.07公顷。
在保障重点项目上求突破。该局为13个省级重点项目完善用地手续22217亩,为10个重点项目完成项目用地预审与选址。加快推动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建设,主动对接省自然资源厅,争取政策、指标支持,购买省级占补平衡指标6500余亩,解决指标难题;深入各有关县(市)进行对接,召集相关部门现场办公,实地解决项目推进中存在的问题;派专人进驻高速公路项目单位,开展驻点服务和定期会诊,帮助项目单位完善用地资料;开辟绿色通道,市县两级缩短审批时限,及时报送组卷资料,仅用半年时间组卷上报离隰高速、汾石高速公路用地1213.63公顷(合1.82万亩),创造了我省高速公路用地报批最短时间。
在优化审批上求突破。该局加快推动“三级联办”,落实自然资源行政审批全业务全流程网办,平台子系统已建成,实现了“本地申报、本地取件、全程网办、实时监控”;落实“四级四同”要求,简化行政审批流程、缩短办理时限,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核发事项的办结时限由20个工作日压缩为5个工作日;聚焦开发区主战场主引擎作用,推进“标准地”改革,2020年以来出让“标准地”26宗、面积2859.45亩,收缴价款5.9437亿元。今年出让2宗、面积48.08亩,收缴价款1344.19万元;深化房屋产权登记确权颁证清零行动,简化办事流程,解决难点堵点问题,全市21.92万套清零任务已于4月中旬全部完成首次登记,实现首登“应登尽登”,全省排名第1,完成转移登记21.04万套,转移登记率96%,基本实现了转移登记“愿登尽登”,全省排名第2。
在城市管理上做“减法” 构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新格局
以市区违法建设“控新治旧”百日攻坚专项整治行动为抓手,雷霆之势开展违建处置,化解历史遗留问题,遏制违法建设行为,全力推动节约集约用地。
强化队伍建设。该局以机构改革为契机,积极争取吕梁市委、市政府支持,组建了吕梁市规划和自然资源综合行政执法队,并从市城市管理局划转执法人员47人,目前正在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采购执法辅助服务岗位,共计53人,进一步充实执法力量;向市财政争取执法工作经费890万元,用于配备执法车辆、办公设备;报请吕梁市政府出台了《吕梁市中心城区土地和规划综合执法实施方案》,规范了中心城区土地、规划执法职能,构建职责明确的联合执法模式,建立巡查、制止、报告、查处一体化的长效执法监管机制,解决了多年来职责不清的历史遗留问题,切实提高执法成效,提升了治理能力,维护了良好的土地、规划管理秩序,提升了城市管理水平。
强化宣传发动。中心城区违建处置涉及面广,处置难度大,必须抓好宣传发动,赢取群众支持。该局把群众的思想教育摆在重要位置,大力宣传违建处置有关政策和法律法规,提高人民群众对防违、控违、拆违政策的知晓率,形成强大的宣传声势、浓厚氛围。2021年7月,吕梁市人民政府发布了《关于开展市区违法建设“控新治旧”百日攻坚专项整治行动的通告》,明确了整治时间、整治范围和整治内容等。2022年3月起,吕梁市中心城区土地和规划综合执法联席会议办公室签发了致广大市民书,通过张贴公告、网络发布等各种渠道公布两批28个违建住宅项目名单,其中第一批17个、第二批11个,就违建的危害对市民进行了告知,引导市民树立“拆除违建不予补偿,买卖违建不受保护”的法律意识。
强化拆除整改。违法建设侵占公共空间,既影响公众利益,又损害城市整体形象,吕梁市以猛药去疴、重点治乱,在前期调查取证、立案查处的基础上,对法律程序已完结且具备拆除条件的违建,开展了近年来市本级首次组织开展的大规模集中行动。4月7日起,该局会同各有关职能部门,首先对吕梁市文丰路周边吹响了违法违章建筑拆除的“集结号”,联合相关部门和县(区)政府成立了8个专项工作小组,组织市公安、应急、城管以及离石区政府200多人,出动大型机具30余辆,从现场清理、拆迁、安全警戒、思想疏导、后勤保障和应急救助等方面采取措施,首先对文丰路加气站、红旗苑违法建筑进行了拆除,拆除面积达19203平方米;5月26日起,对睿景花园、凤凰苑小区和任慧平个人住宅楼3个项目进行了拆除,拆除面积达4630平方米。通过开展两批拆除行动,共拆除违法建设项目面积23833平方米。
强化疏堵结合。针对目前存在的违法建设行为,该局通过“人防+技防”的方式,派驻保安实行全天候管控,有力制止违法建设行为的同时,正在制定中心城区违法建设项目处置方案,对剩余违法建设项目实行分类处置。处置工作坚持法治思维,严格依法办事,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惩;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疏堵结合,对该拆除的坚决拆除,该没收的坚决没收,可以保留的予以保留,并补办完善相关手续,不搞“一刀切”;坚持科学合理、稳妥有序,在分类处置违法建设行为的同时,依法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
目前,该局正在对处置方案进行细化完善,通过分类处置,不断健全完善长效管理机制,有效遏制违法建设行为,切实维护城市建设的正常秩序,为建设美丽幸福吕梁奠定坚实基础。
在监管效能上做“乘法” 打造自然资源智慧监管新模式
去年以来,在省自然资源厅的统一领导下,该局立足于自然资源执法监管智能化、高效化,构建全覆盖监控、全领域震慑的自然资源智慧监管平台,实现对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实时发现、智能分析、自动推送、精确处置。
高度重视,省市县三级联动。推动视频监控智慧监管平台建设,是自然资源部门更高效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更有力落实自然资源部“严起来”重大要求的有力抓手,省自然资源厅高度重视,多次安排部署,要求全省自然资源系统充分运用信息化、智能化手段建立执法监管长效机制。该局积极汇报吕梁市委、市政府赢取支持,组织专人赴河北邢台、衡水和山东郓城等地进行考察学习,拟定了《购买吕梁市自然资源智慧管理平台服务方案》。市县两级共计投资9710余万元,通过向铁塔公司购买自然资源智慧管理服务的方式,利用通信铁塔安装视频监控设备,实现对违法用地和采矿、地质灾害以及森林防火、破坏森林资源的监测查处。目前,文水指挥中心已建成,市级指挥中心硬件环境已经搭建完成,平台部分功能已上线,具备上线试运行条件。各县全部完成招投标及合同签订,监控点位方案已全部确定,预计7月底可完成指挥中心建设。
科技赋能,建立闭环管理机制。通过打造以市级指挥中心为枢纽,各县(市、区)指挥中心为节点的指挥系统,该局充分运用27套视频会议系统和910个视频监控点,构建发现、提醒、处置的快速反应闭环,实现对各类违法行为的有效震慑。
一是自动发现,各视频监控点布设多功能摄像机,预设巡航轨迹,定时定点自动对监测区域进行巡检,可实现自动巡查、精准研判、精确取证、准确定位;二是智能提醒,平台利用云技术、热成像智能识别技术、大数据实时计算技术,结合自然资源领域中的业务规则,实现对监测区域的违法事件判读,一旦发现森林火情或违法事件,将第一时间发送预警信息至相关责任人手机端或电脑端;三是快速处置,相关责任人通过预警系统中提供的卫星图斑、规划图纸、实时现场图像、地籍地块、违法地点坐标等信息进行现场核查与执法,并将核查结果上传至业务系统中,形成业务闭环,真正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高效应用,实现全领域震慑。平台的建成运用,在对自然资源违法违规行为实行实时监控的同时,将对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形成全领域震慑。一是破坏耕地监测。对三调确认的耕地逐斑上图,前端摄像机对监控范围内耕地实时监测,一旦发现大型机械作业、建筑物和彩钢房搭建等破坏耕地行为,可实现实时预警派单。二是私挖盗采监测。吕梁市浅层煤、露头煤分布较广,自然资源智慧管理平台在图像对比的同时,利用AI智能分析,精准识别不在矿区范围内的挖掘机、运输车辆和人员活动频繁等异常现象,并自动预警。三是林草火情监测。根据林草资源分布情况,利用热成像智能识别技术,结合AI智能分析烟火识别模型,自动探测火源、烟雾并报警,实现林区24小时全天候火情监测、自动报警、坐标定位、下发工单、实地核实,形成完整的林火处理流程。四是破坏林草资源监测。通过在重要林区安装高清摄像头,识别各类运输车辆,并进行智能研判,一旦发现乱采乱伐和破坏林地资源的行为,及时进行预警,并通过系统联系上级部门和相关职能部门,开展联合查处。五是城区违法建设监测。通过智能分析,对城区范围内没有土地和规划手续的建设行为进行识别预警,及时将各类违法建设行为扼杀在萌芽状态。六是多平台共享监测。该平台可与现有各类平台以及新建平台等有机融合,实现数据共享,对包括自然资源领域在内的全领域开展视频监控,形成强有力的震慑作用。
试点先行,稳步推进全市覆盖。为稳步推进自然资源智慧监管平台建设,吕梁市以文水县为试点,先行开展此项工作。文水县采用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依托铁塔公司,县财政每年支付292万元服务费用,率先完成了69个视频监控的采购、布设、安装和调试运行,目前已实现智能化监管、精准化识别、自动化处置。系统上线运行以来,已经落实了专人值守、接警、预警以及任务派发机制,共完成国土监测187万余次,产生预警信息3123条,自动下发任务3123条,已办2911条,办结率达到93%。其中,制止破坏耕地违法行为17宗、制止违建行为3宗、制止私挖滥采6宗、处理疑似森林火灾4宗,做到了早发现、早制止、早查处。同时,利用该平台通过前端摄像头录制相关视频证据,协助县公安局、市场监督局、农业农村局等部门发现其他违法行为10余宗,协助办理了燃放烟花、私屠滥宰、制造假酒、违规砍伐、秸秆焚烧等多类型违法案件,全覆盖监管和全领域震慑效应不断显现。
刘子英
1、凡本网来源注明“融媒在线(域名:KBQMT.COM)”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KBQMT.COM,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融媒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融媒在线)”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