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永济市举办“我从蒲州来”文化讲座,讲述“舜都蒲坂、大唐蒲东、现代永济”故事,来自全市文博系统工作人员、文化学者和市民群众60余人参加。这是该市“游山西·读历史公益讲堂《舜都讲坛》”推出的系列讲座之一,永济市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裴娟担纲主讲。
永济位处晋陕豫“黄河金三角”中心区域,古称蒲坂,传为舜都。大河西滨,条山南屏,史称“控据关河,山川要会”“全晋列藩,三河外屏”。自春秋蒲津渡有黄河浮桥始,近3000年来一直为晋陕要冲,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盛唐时两建中都,后为河中府,是全国六大雄城之一。从北朝至清末始终是山西南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千年历史之积淀,世代人文之气脉,中心城市之地位,蒲坂大地保存了十分深厚的文化遗存。全市共有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单位416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90处。
近年来,永济市努力实施“文明守望”工程,使文物“活”“动”“新”起来,推动文物保护事业高质量发展,先后荣获山西省“文物工作先进县”“文物工程管理先进县”“文物工作先进单位”等。
裴娟与观众分享了她历时20多年对永济本土文化探寻、研究过程。特别是近3年来,她潜心研究永济优秀传统文化,参与编辑制作多部电视作品,多次荣获国家、省内奖励。“掀开历史一角,探究千年文明,用五分钟讲述永济文物的故事”、多达30余集的“我从蒲州来”系列文博微视频先后被“学习强国”“多彩山西”“腾讯视频”“手机搜狐网”等融媒体发布,在国内外引起轰动。讲座图文并茂,从《远古:纳玛象牙化石》起始,到《商:青铜爵、青铜罍》《战国:青铜兵器》,使人仿佛感到曾经的兵戈铁马;到《唐:颜真卿〈祭侄文稿〉》中强烈悲愤的家国情怀、造型优美的《宋:白釉诗文八角形瓷枕》中宋人精致的生活;再到《金:线刻二十四孝图石棺》《元:王实甫〈西厢记〉》《明∶采薇歌碑》《清:吴雯〈山翠飞来〉》等,受到观众喜爱。
孙军辉张兴平
1、凡本网来源注明“融媒在线(域名:KBQMT.COM)”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KBQMT.COM,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融媒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融媒在线)”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