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访谈 > 正文
一心为民的“领头雁”
发表时间:2025-04-03 18:25:08来源:山西日报

盛夏炎炎,一路疾驰,眨眼间就从县城到了刘寨村。一座座蔬菜大棚拔地而起、一辆辆采摘的农用车来往穿梭、一幢幢二层民居依山而立,远远的半山腰飘来阵阵豆香、酒香……

谁会想到十年前,这里就如当地民谣中所唱的,“刘寨西岭沟,十年九不收。”提及如今的“十年九丰收”,村民无不夸赞,党的政策好,村里有个“领头雁”——程玉珍。

2011年创业成功的程玉珍回村担任了村党支部书记。12年来,她以心许党,不忘初心,以党建引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身许村,投资引资建棚建厂,全力投入刘寨村的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工作。2016年刘寨村在全县首批脱贫,2021年成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

为了实现就业在村,集体项目带民致富。程玉珍先后筹资320万元,发展了大棚蔬菜种植108个。当大家担心经营不好赔钱观望时,程玉珍说服村里的旱地蔬菜种植户张雷平,达成了无风险承包协议。“当时程书记找我,我没底气。她保证挣了钱算我的,赔了钱算她的。”张雷平回忆,“秋后,我净收入30多万元。”

目前,刘寨村借势发展起了旱地蔬菜种植基地,全村的蔬菜种植、销售已形成规模优势、品牌优势,拥有了相对稳定的销售市场,涌现出了张雷平、王会斌、张学文、平艳丽等一批能人大户。程玉珍还带领村委会在产业发展上探索“党支部+专业合作社+能人大户+农户”模式,把党支部建在村级产业上,把党小组建在致富项目上,把党员作用发挥在先锋示范岗位上,能人带头,村集体兴建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带动农户发展致富项目,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了小农户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

村委会还上马建设了100kW村级光伏发电站、规模化养羊场、苹果种植基地、西红柿深加工厂、小杂粮加工厂等特色产业,引进了山西龙山酒业、万头生猪养殖场等“特”“优”项目,形成了农业调产绿色先行、农副产品加工跟进、乡村旅游互动发展的良好格局。

“我从4个春秋简易棚到20个蔬菜大棚,一年收入十三四万。日子过得红火!”村民王会斌开心地说。村里的产业不断拓展升级,在家门口就能实现致富,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创业。3名本科毕业的大学生加入到村级产业发展队伍,为村里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动力:“要学习的挺多,但也很有希望。”

在提升乡村基层治理中,程玉珍和“两委”干部实行坐班,党员干部亮身份、包户制度,保证村民有事的第一时间就能在村委会得到解决。按照100户左右要求,划分了2个网格单元,确定了2名网格排查员,支部建在网格上,排查员由党小组组长兼任,定期排查安全隐患,及时化解矛盾纠纷。特别是在疫情防控一线,宣讲政策、科学防疫、严格落实返乡人员监管,确保全村百姓平安。

12年来,从2011年人均收入不足千元增加到了现在的万余元,再到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36万元。程玉珍获得多个国家级荣誉,2019年还参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

未来,刘寨村将依托自然资源,建设苹果、草莓大棚,发展集采摘、垂钓、民宿于一体的旅游产业,走出一条美丽乡村之路。程玉珍说:“党的政策好,乡村振兴就是我们发展的通衢大道。”

记者李楠

责任编辑:刘映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融媒在线(域名:KBQMT.COM)”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KBQMT.COM,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融媒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融媒在线)”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1. 字号加大
  2. 字号减小
  3.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