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旅 > 正文
把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好
发表时间:2025-04-04 12:17:08来源:山西日报

不分昼夜24小时守护文物古建安全,每半小时进行一次安全巡查和积水清理工作。暴雨持续3个多月,面对险情不断加大,工作人员系上保险绳,对青莲寺古建筑屋顶进行防雨布抢险加盖,围挡坍塌的护坡……晋城市文物保护研究中心用感人的一幕幕,生动诠释了保护传承文物和文化遗产的山西担当,近日成为全国3个上榜第四届“最美文物安全守护人”的团体之一。该评选由国家文物局指导,中国文物报社主办,殊荣难得,当之无愧。

“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要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不仅属于我们这一代人,也属于子孙万代。要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全面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统筹好旅游发展、特色经营、古城保护,筑牢文物安全底线,守护好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山西重要指示精神,激励着三晋儿女特别是文物保护工作者,争做“最美文物安全守护人”。

“各级领导干部都要重视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为历史和考古工作者开展研究、学习深造、研修交流提供更多政策支持”“要积极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挖掘文物和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传播更多承载中华文化、中国精神的价值符号和文化产品”。习近平总书记近日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发表重要讲话深刻启示我们,要增强历史自觉、守护文化根脉,推动中华文明起源研究。

牢记领袖嘱托,扛起时代使命。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深刻阐明“山西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是我们的自信之源”,“保护利用我省丰富历史文化遗产”写入《中共山西省委关于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山西重要指示精神的实施意见》,近期召开的省委常委会会议暨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鲜明提出“在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彰显山西担当”,省政府第144次常务会议研究部署文物保护工作,不断激发全省上下坚定文化自信、用好文化富矿。

华夏文明看山西,最古中国在运城,临汾陶寺成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重大发现,云冈石窟蕴含着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内涵,洪洞大槐树诉说着“问我老家在何处……”三晋大地文物资源丰富多彩、文化遗产星罗棋布、文明之光星河灿烂。在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彰显山西担当,不仅要讲好中华文明故事、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充分焕发三晋文化的时代光彩,同时还要实证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保护文物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要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工作方针,采取有力举措守牢文物安全底线,提升考古工作能力和科技考古水平,加强文物古迹和革命文物的保护利用。要深化文物保护利用改革创新,健全社会力量参与机制,做好博物馆优化布局、藏品管理、服务提升等工作,推动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让文物保护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

推动中华文明起源研究任重而道远,必须继续推进、不断深化。山西版图犹如一枚写满文明密码的树叶,有力佐证中华文明具有原创性、创造性,自古迄今对人类文明发展、文明秩序作出巨大贡献。全面提升我省文物保护和考古研究水平,涌现出更多“最美文物安全守护人”,我们就一定能够在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彰显山西担当,回答好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发展的基本图景、内在机制以及各区域文明演进路径等重大问题,用璀璨文化之光照亮高质量发展之路。

徐补生

责任编辑:刘映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融媒在线(域名:KBQMT.COM)”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KBQMT.COM,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融媒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融媒在线)”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1. 字号加大
  2. 字号减小
  3.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