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态 > 正文
敬畏生态 绿色发展 ——专家学者为全方位推动美丽山西建设建言献策
发表时间:2025-04-05 05:15:13来源:山西日报

由省生态环境厅、省作家协会、吕梁市政府共同举办的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敬畏生态”主题研讨会日前举行。来自高校、社科院的专家教授、文学评论家、作家学者和生态环境领域的代表汇聚一堂,围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敬畏生态”的主题,多角度、多侧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山西农业生产发展史是一部敬畏生态的大书

绿色发展,生态发展,不仅仅是现代生态观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还有非常丰富的内涵。山西省作家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鲁顺民说,山西是华夏农耕文明发生发展的重要源头。从远古到近古,从近古到近代,从近代到现代,山西农业的发展、生产的发展,就是一部敬畏生态的大书。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国家实施三北防护林建设,从2000年开始,又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2015年开始的脱贫攻坚,在全省加强退耕还林力度,至此全省的生态环境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以吕梁市为例,黄河与吕梁山结伴而行上千里,历史上生态破坏严重,生态极其脆弱,今天通过人工干预,生态得以迅速恢复。吕梁山历史上就是农牧交错带,今天,汉唐时期林草覆盖、绿云浮天的景色已重现眼前。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调研时指出,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发扬“右玉精神”,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抓好“两山七河一流域”生态修复治理,扎实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国家战略。这一重要指示,为新时代山西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

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山西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贾步云认为,加强生态保护、推进绿色发展是建设美丽山西的应有之义,是山西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山西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抓手,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不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着力完善生态环保体制机制建设,大力推进绿色发展,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定扛起保护黄河千秋大计、筑牢京津冀生态屏障、建设山西美丽家园的重大政治责任和历史责任,努力让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展现表里山河、美丽山西的靓丽名片。

必须正确处理生态环保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敬畏生态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郝志远认为,绿色发展的理念,是从最大多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从子孙后代的生存环境出发作出的正确选择,体现了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郝志远认为,敬畏生态就是尊重自然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可以看作是调节人与天的关系,人对自然、对天只能合理利用,不能不加节制地随意违背自然规律,过度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不适当地主张“人定胜天”。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将成为主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基本因素。

郝志远说,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是认真实践绿色发展理念的十年。在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中,我们深深感受到环境的变化:汾河摆脱了断流的历史,重现了“汾河流水哗啦啦”的景象。全省各地生态明显改观,水活了,山绿了,鸟多了,一度消失的野生动物又回来了。同时,生态建设任重道远,必须正确处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显绩与潜绩、局部与全局等方面的关系,要靠好的政策机制和法制,常抓不懈。

太原师范学院教授马义娟认为,敬畏生态是对大自然的尊重和热爱,“畏”重在外,而“敬”倾于内,二者密不可分。敬畏生态是一种现代化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是我们实现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既定目标,是我们的新发展理念和发展战略。敬畏生态,就是要守住生态安全边界,留足山清水秀林茂草丰的生态空间,用好集约高效绿色低碳的生产空间,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宜养的生活空间;就要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保护的引领、优化和倒逼作用,打通“两山”转化通道,让“绿水青山”成为生态富民的“金山银山”;就要推动绿色生活方式及理念深入人心,形成全民生态自觉,在满足人类自身需求的同时尽最大可能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与自然和谐共存;就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理念,坚持“治山、治水、治气、治城”一体化推进,“两山七河一流域”系统生态修复治理。

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发展方式

马义娟认为,敬畏生态是每个人应尽的本分。敬畏生态,传承生态文明建设思想,是学校人才培养的使命担当,是学校思政、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时代人才培养的客观需要。

太原工业学院经济与管理系教授郭彤梅认为,要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将生态文明建设全面融入山西工业转型发展过程,坚持绿色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促进山西高质量发展。

以科技创新为支撑,提升绿色发展质量。坚持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强化科技创新对工业绿色转型的支撑作用。鼓励企业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产学研创新链等资源,牵头组建体系化的绿色技术创新联合体;加快关键共性技术重点攻关,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

以数字协同为引领,提高绿色发展效益。发挥数字协同功能,加强新旧动能转换,推动传统产业绿色化智能化高端化转型升级;积极培育新兴产业,构建绿色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引导产业向具有发展基础和较大潜力的重点区域集中布局,推动形成融合化、集群化、生态化的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集群。

以低碳循环为关键,激发绿色发展动力。以“绿色基础数据+工业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绿色制造”驱动生产方式变革,开发新能源,加快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培育省级绿色工厂。打造再生资源碳减排应用平台,助力再生资源融合产业链与供应链。探索多元化生态保护补偿方式,创新绿色绩效考核评价机制,打通生态产品价值通道,实现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

记者程国媛

责任编辑:刘映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融媒在线(域名:KBQMT.COM)”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KBQMT.COM,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融媒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融媒在线)”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1. 字号加大
  2. 字号减小
  3.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