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正文
中央媒体密集关注山西高质量发展
发表时间:2025-04-05 09:01:31来源:山西日报

人民日报7月14日9版

人民日报7月14日10版

新华每日电讯7月14日1版

7月14日新闻联播

7月14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

光明日报7月14日5版

经济日报7月14日9版

中国日报7月14日6版

法治日报7月14日1版

砥砺奋进,十年巨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非凡成就。连日来,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多家中央媒体密集关注山西,以文字、图片、视频、数据图表等形式聚焦我省高质量发展。一篇篇报道彰显出全省各项事业稳步向上、持续向好的蓬勃发展态势。据山西日报凡闻大数据显示,截至7月15日0时,全网原创报道37篇。

1转型迈出坚实步伐

在转型发展上率先蹚出一条新路来,是习近平总书记为我们指引的金光大道。作为能源大省,我省争当全国能源革命排头兵,坚定扛起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大使命,同时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换道抢跑”。

7月14日,人民日报刊发两个整版报道我省高质量发展。其中,9版刊文《能源大省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步履铿锵》,报道我省一方面着力破解煤炭绿色安全开采、清洁高效利用等方面的技术难题,一方面大力发展光伏、风电等新能源。在10版刊发《在转型发展上率先蹚出一条新路来》,其中《科技开采,释放先进产能》一文指出,“科技开采,为山西持续释放先进产能、保证能源供应提供了强大的支撑。”7月13日,新华社播发稿件《山西:为实现高质量转型发展蹚新路》,7月14日,新华每日电讯头版头条刊发此文,展示我省锚定转型发展不松劲,在爬坡过坎中奋力前行。7月14日,央视新闻联播在视频《山西:谱写新时代发展的绚丽篇章》中提到:“山西布局新兴产业,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加紧推进,突出先进制造业定位,打造新材料产业集群,积极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对接雄安新区建设。”7月14日光明日报刊发《山西:唱响新时代“好风光”》,经济日报刊发《山西转型发展勇蹚新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播发《山西在资源型地区高质量转型发展上迈出更大步伐》,都从我省着力推动传统优势产业内涵集约发展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链集群发展方面突出我省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壮大高质量发展动能。

我省坚持绿色低碳建设美丽山西,擦亮高质量发展底色,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7月14日,中国国家英文日报《中国日报》刊发《River’srebirthbringslifetoShanxi(汾河变迁给山西带来新活力)》一文,报道我省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时“让汾河水量丰起来、水质好起来、风光美起来!”的重要指示,积极推动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改善、水生态修复等工作落地落实,确保“一泓清水入黄河”。央视新闻联播、光明日报也报道了我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做法。

2乡村振兴出新出彩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十年来,我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各项民生事业取得长足进步。中央媒体以民生建设乡村振兴为聚焦点,讲述我省聚力抓好民生社会事业、共建共享高质量发展成果的故事。

58个贫困县全部摘帽,7993个贫困村全部退出,329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有序衔接乡村振兴;3365个深度贫困自然村整村搬迁,建成集中安置区1122个;建成光伏扶贫村级电站5479座、集中电站53座,村集体经济快速发展;广泛吸纳贫困劳动力参与生态建设增收,惠及52.3万贫困人口,走出了一条增绿增收的双赢之路……脱贫攻坚我省交出满意答卷。人民日报、新华社稿件全景式展现了我省老区群众艰苦奋斗,运用易地扶贫搬迁、生态扶贫、光伏扶贫等多种脱贫方式,书写了生动的山西脱贫攻坚实践新篇章。新华社稿件还通过大同市云州区兴胜村村民李文治的生活变化,为我省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点赞。

新起点,再出发,我省正补齐区域短板、壮大乡村特色产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人民日报以点带面展现我省支持“吕梁护工”“天镇保姆”等成长为全国知名劳务品牌的做法。央视新闻联播聚焦大同黄花产业发展,以村民郭卫东家发生的变化,讲述大同落实总书记要求,大力发展黄花产业,打响“大同黄花”品牌,让黄花成为乡亲们的“致富花”的故事。

文化,照亮高质量发展之路。我省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6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111个,中国传统村落550个,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31处……我省丰富的古建遗存不仅让人心生向往,更增添了文旅产业发展最坚实的底气。人民日报和光明日报记者分别通过描写天龙山石窟和云冈石窟的数字化研究、保护、开发利用之路,凸显我省始终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放在第一位的主题。

3基层治理能力提升

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时指出,山西政治生态已经由“乱”转“治”,山西发展已经由“疲”转“兴”。革弊立新,激浊扬清。十年来,山西清除了“系统性塌方式腐败”,也迸发出刀刃向内、励精图治的奋斗精神。人民日报、法治日报从不同角度关注山西政治建设。

我省开展的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如同铺开一张网,兜住了民生的底线,兜牢了安全的防线,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大提升。人民日报《能源大省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步履铿锵》一文的第四部分,通过晋城市泽州县应对汛情、运城市新绛县三泉镇白村加强网格员体系建设,展现了“代表联络站+”打通联系群众“最后一公里”,在党建引领下,我省基层治理更加完善等亮点做法。

7月14日,法治日报在头版报眼刊文《法治助力三晋大地由“乱”转“治”》,讲述我省强化法治的引领、规范、保障作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破除转型壁垒、固化改革成果、激发创新活力,促进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努力营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以高质量法治保障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文章讲到:“如今,在三晋大地,为企业纾难解困提供强有力的法治支撑,已成为广大政法机关和政法干警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法治保驾护航的功能正在显现出前所未有的重要作用。”

十载春华秋实,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广大群众深有体会。“变化太大了,煤炭开采干净又智能,如今5G技术的应用更是提高了开采效率和安全性,咱煤矿工人干活也更方便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好了,生活也好起来了。这些年农家乐发展得很好,越来越有盼头了。”……中央媒体稿件发出后,网友们纷纷留言,为我省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点赞。

本版稿件:本报记者张琦

本版责编:郭宁

版式:刘铁军

责任编辑:刘映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融媒在线(域名:KBQMT.COM)”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KBQMT.COM,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融媒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融媒在线)”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1. 字号加大
  2. 字号减小
  3.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