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晚,我在中央广播电视台综合频道,观看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1周年交响音乐会。音乐会共分为4个篇章,我在欣赏一首首经典曲目和创作作品的过程中,不断追寻红色记忆,感悟红色精神,汲取红色力量。同时也又一次目睹了著名指挥家陈燮阳的风采。
陈燮阳,国家一级指挥,被誉为“指挥第一棒”,是上海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他曾先后执掌上海交响乐团和中央歌剧院多年,成就卓著,蜚声国际。陈燮阳创造了中国指挥家中诸多“第一”:走进维也纳金色大厅的第一人、录制贝多芬交响曲全集的第一人、指挥演出作曲家朱践耳的交响曲集和管弦乐曲的第一人、在世界三大男高音紫禁城音乐会上成为登台指挥的第一人……他用50年最好的时光谱写了中国交响乐的新篇章。如今他虽已年至耄耋,仍活跃于古典乐坛,宝刀不老,激情四溢。
我曾在北京音乐厅、太原市青年宫观看过他的精彩指挥。虽然已经过了十多年,但当时的情景仍历历在目、记忆犹新。
记得当时节目单上的曲子一结束,台上的指挥退场,在观众的欢呼声中,他健步走向舞台中央,自己报幕:现在把一首广东音乐《步步高》献给大家。我还没听清楚,台下的掌声更热烈了。接着,他像跳舞一样指挥乐队,优雅的舞姿融进了音乐。他的肢体语言充满爆发力,指挥时的姿态、节奏,身体的线条,给我们带来严密而紧凑的视觉感。随着他的指挥,乐曲的旋律轻松激昂、层层递增、节奏明快,音乐叠起叠落、一张一弛,富有欢快的动感,像山间的泉水一样自然流淌。在演奏《彩云追月》时,他点着每样乐器,让每一种乐器在曲子中都有一段独奏,笛子、二胡的轮番演奏,弹拨乐曲的轻巧节奏,低音乐器的拨弦和吊拨的空旷音色,形象地描绘了浩瀚夜空的迷人景色。他的指挥看起来就像是与每一位演奏者在谈心、在交流。台上的音响设备也活了,变成了灵动的音符。
他又突然转过身来,开始指挥台下,观众的掌声、呼喊声……时而发出排山倒海的声音,时而又戛然而止,此时此刻,指挥、乐团与观众极致互动,所有人的目光都紧紧盯着他那舞动的指挥棒。约翰·施特劳斯的《拉德茨基进行曲》在剧场上空回荡,突然,又有京剧打击乐器的音符,让这首本身就非常欢快的乐曲又增添了气势和喜庆的气氛。
陈燮阳曾表示,要想成为好指挥,需要具备的条件很多。首先基本功要扎实,然后还得会乐器,懂作曲、耳朵灵、反应快,要有文学修养。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做人,因为指挥需要跟很多方面打交道,乐队、乐手乃至社会各方面,你只有尊重别人,别人才会尊重你。
再次在荧幕上看到他,依然是那艺术般的长发,笔直的身板,金边大眼镜,精神矍铄,神采奕奕。他身着红色上衣、黑色西裤,与用红色元素搭建、黄色绶带装饰的舞台非常协调,自然地融合在一起。在音乐的高潮部分,他还是那样活力四射,把曲谱“转化”成力量。《红旗颂》的曲子将听众带回到了开国大典升旗仪式那令人激动的时刻,跌宕起伏、舒展豪迈的气概,牵引人内心涌动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澎湃激情。在歌曲《天边》悠扬的音乐声中,他的指挥棒长臂舒展,让人听得如痴如醉,激发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无比眷恋。
陈燮阳曾在媒体上表示:“只要身体条件允许,观众喜欢,我会一直站在指挥台上,继续为中国交响乐走向世界出一分力。”他做到了。
余国琦
1、凡本网来源注明“融媒在线(域名:KBQMT.COM)”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KBQMT.COM,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融媒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融媒在线)”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