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五年来山西民营经济发展的历史画卷,起笔不凡,落画精彩。
五年一个刻度,民营经济总量规模逐渐壮大,结构质量不断优化,发展实力显著增强,成为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五年一个跨越,民营企业加强科技研发、技术攻关,聚焦新兴产业、转型项目,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精细规范管理,实现质量效益同步提升,重塑竞争新优势。
五年来,省委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大力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
省工商联坚持“两个健康”工作主题,深入推进“政治建会、团结立会、服务兴会、改革强会”,全面落实弘扬晋商精神、市场主体倍增、清廉民企建设、数字经济发展等重大任务,深入推进“九大行动”“1+4+ 4”重点工作,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事续着一事成,提振民营企业家发展信心、促进民营经济人士健康成长,推动民营经济在全方位高质量发展上迈出更大步伐。
坚持“两个健康”,民营经济开创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日前,在大运汽车新能源乘用车生产车间内,整齐摆放着数十台即将装箱的新能源汽车。一侧生产线上,冲压、焊接、涂装、总装……仪表盘机械手、车门安装助力机械手等机械配合人力有序作业,不到2分钟,一辆新能源车便完成组装下线。
“风驰天下,大运摩托”,这句广告词家喻户晓,大运品牌走进千家万户。如今,从卖摩托到造摩托,从生产卡车到进军新能源汽车,与生俱来的创新基因使大运奔跑在新发展格局赛道上,成为全国十大重卡制造商唯一的民营企业品牌。
在交口县,传统资源型企业天马能源在认识到转型的紧迫后,结合当地产业发展实际,注资成立公司,将香菇产业确定为转型支点。随着首批50万棒高标准菌棒出口韩国,实现了交口县外贸出口“零的突破”。该公司董事长李亮感慨地说,转型不仅转出了空间,更转出了效益。
个人的奋斗史像一片片拼图,拼起我省民营经济的成长史。五年来,省委、省政府坚持增总量、扩规模、提质效的工作方针,引导民营企业做大实业、做强产业、做优主业。省工商联上下联动聚合力,完善机制抓落实,创新服务促发展,深化改革强基础,着力优环境、助转型、战疫情、保稳定、增信心、激活力,推动民营经济增总量、扩规模、提质效。
虽然数据是抽象的,但它最能体现发展的速度和质量:2021年,全省民营经济增加值突破万亿元,五年增长超4000亿元;民营市场主体总数达到306.08万户,五年增长127万户;税收贡献达1930亿元,五年增长超1000亿元。作为我省经济的“半壁江山”,民营经济贡献着全省48.5%的GDP、58.3%的税收、96%的高新技术企业和75%的新增就业。
另一组数据充分表明了我省民营经济质量和效益的进一步优化:2021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中,山西5家民营企业上榜。鹏飞集团营收首次突破500亿元大关,位居全省民营企业首位,潞宝集团、晋南钢铁集团、建邦集团营收全部突破了300亿元大关。2021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中,18家民营企业营业收入超过100亿元。
“这透露出民营企业对市场发展有信心、对经济持续向好有信心的积极信号,也反映出我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越来越完善,发展环境越来越宽松,市场活力持续迸发,为经济发展积蓄了力量。”省工商联相关负责人表示。
繁荣经济、优化结构、增加财税、助力转型……作为市场经济最鲜活的代表,民营企业经过多年发展,传统产业转型动能强劲、新兴产业发展势头正猛,全省民营经济开创了高质量发展新格局。事实再次证明,民营企业是我省稳定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民营经济是山西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持之以恒创优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民营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环境似水,企业如鱼;水大鱼大,水好鱼好。一个地方营商环境好不好,感受最深的就是企业。
“政府为我们搭建了一条快速落地的通道,企业手续办理全过程我都在深圳,完全实现了零跑腿。”深圳市亮彩科技董事长姬海波对我省营商环境赞不绝口。去年以来,我省在开发区大力推行“承诺制+标准地+全代办”改革,企业自行办理事项缩减约80%,项目从立项到开工时间平均缩短一半以上。营商环境的改善,让企业获得感更强了。
五年来,省委、省政府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着力打造“三无”“三可”和“五有套餐”营商环境,先后出台支持民营经济发展“30条”“23条”,颁布实施《山西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山西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条例》,安商亲商富商在三晋大地蔚然成风。
今年5月,省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召开全体会议,随后连续出台了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70条”、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46条”,为全省经济稳中有进、稳中向好提供了有力保障。截至今年6月底,全省实有各类市场主体总量达357.55万户,同比增长21.47%,每千人拥有企业数达27.95户;今年上半年新登记市场主体56.07万户,同比增长133.91%。
作为民营企业的“娘家人”,省工商联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围绕“两个健康”工作主题,发挥自身统战性、经济性、民间性三大优势,着力创新服务,使民营企业的诉求能够真实、快速、便捷地反映出来。
——强化政策供给,搭建发展平台。省工商联深度参与支持民营经济发展“30条”“23条”等政策的制定和落实,建立健全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机制。组织摸清困难问题、推动政策落实、助力复工复产等专题调研活动,使企业一系列困难问题有效解决。创新开展全省民营企业助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系列行活动,在朔州、吕梁、运城、太忻一体化经济区等地举办专场活动,推动了地方经济与民营企业双向发力、双赢发展。
——畅通政企沟通,优化法治环境。实施“晋商晋企贴心计划”,建立山西省重点骨干民企直通车制度,创新建立政企双月对接工作机制,围绕“减税降费”“科技创新”“金融服务”等民营企业关心关注的问题“对症下药”。与省公安厅就营造民营经济良好发展环境建立了联系合作机制,联合省高院推动构建三级商会调解组织网络体系,联合省检察院开展全省检察机关派驻工商联检察联络室工作。
“如果将民营经济比作树木,那么好的发展环境就是肥沃的土壤。”省工商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千方百计出实招、谋实策,为企业松绑减压、助力铺路,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民营经济健康发展,让我省民营企业成长为一棵棵参天大树。
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以实际行动塑造晋商新形象、展现晋商新担当
从“千企帮千村”精准脱贫、稳定就业保障民生,到聚焦“六新”投身转型、瞄准“双碳”蓄力环保,再到加强非公党建、参与社会治理,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自觉履行社会责任。
走进太原沃尔玛超市,一处造型独特的杂粮专柜十分醒目。有机小米、绿小米、黄金苗小米……我省200余种“珈绿”品牌杂粮整齐地码放着,深受市民青睐。从一家食品小卖部发展为集小杂粮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企业,山西绿色山区农副产品销售有限公司让鲜有问津的“山里货”变成“金疙瘩”。“我们不仅将杂粮闯出市场,还要带动农民就业增收。”该企业负责人赵玉娥说,企业优先为生活困难的村民安排岗位,先后帮助279户贫困户稳定就业脱贫“摘帽”,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
党中央发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号召以来,各级工商联广泛发动、深入推进,广大民营经济人士积极响应、冲锋在前,全力投身全省“千企帮千村”扶贫行动,创新开展企县合作帮扶、消费扶贫等特色活动。广大民营企业听党话、跟党走,齐心协力剜穷根,接续推进乡村振兴。2576家民营企业投资42亿余元,实施帮扶项目10243个,惠及6306个村的47.87万贫困人口。2020年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和山西最强秋汛,5000多家民营企业、商会、海外晋商组织勇于担当,捐款捐物累计超20.56亿元,展现了广大民营经济人士的情怀、抱负、担当。
纲举目张,执本末从。民营企业家的健康成长源于正确的引导和培养。五年来,省工商联强化政治引领,引导广大民营企业家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对经济形势的判断和对经济工作的部署上来。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改革开放40周年等重要时间节点,省工商联广泛宣传我省民营经济发展新态势。成立晋商培训学院,设立4家理想信念教育基地,举办27期理想信念教育等主题培训活动、40期晋商大讲堂。把党的政治建设放在统领位置,创新开展“十百千”工程,命名10个“党建教育示范基地”、100个“党建示范党支部”,认定1640个“云端党支部”,非公企业和商协会党建“两个覆盖”得到提升。
潮起海天阔,扬帆正当时。五年来,民营经济凭借着一遇雨露就发芽、一遇阳光就灿烂的顽强生命力,在我省高质量发展的大潮中,以星星之火燎原之势发展壮大。今后五年,是我省民营经济新辉煌的开始,也是全省工商联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干事创业的发展黄金期、乘势而上的跃升关键期。相信在省委、省政府和全省人民的支持下,工商联干部和广大民营企业家必能拿出最饱满的精神风貌、最高昂的奋进姿态,积极投身全省重大战略,在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展现工商联担当,作出民营经济新贡献。
记者杨文俊
1、凡本网来源注明“融媒在线(域名:KBQMT.COM)”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KBQMT.COM,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融媒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融媒在线)”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