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旅 > 正文
推动我省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
发表时间:2025-04-09 15:18:19来源:山西日报

中华文明的起源像满天星斗,杭州良渚、临汾陶寺无疑是最为闪亮的两颗。7月7日,“巍巍如天——陶寺遗址考古成果精华展”在位于浙江省杭州市的良渚博物院开幕,展出100余件陶寺遗址文物,包含陶瓦、陶鬲、陶鼎、彩陶礼器、玉器、铜器等,让更多人直观认识了古代中国。杭州良渚遗址实证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临汾陶寺遗址距今4300年至3900年,是最早形成了宫城和郭城双城制模式的考古发现。考古成果展让中国早期文明、长江文明与黄河文明“相遇”,同时也展现了我省全力推动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底气。

“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不仅属于我们这一代人,也属于子孙万代。要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全面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统筹好旅游发展、特色经营、古城保护,筑牢文物安全底线,守护好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习近平总书记五年三次视察山西,每次都考察文博单位,每次都作出重要指示,讲清了山西文化的深厚底蕴,讲清了山西文物的巨大价值,讲清了山西干部所应有的责任担当,为我们做好文物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牢记领袖嘱托,扛起时代使命。加强历史文物保护、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是山西作为历史文化资源大省必须扛好扛牢的使命职责。省委书记林武日前主持召开全省文物保护工作调研座谈会,认真听取汇报,研究部署相关工作。迅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会议精神上来,全省上下都要深刻认识文物工作的重要意义,牢固树立保护文物也是政绩的科学理念,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推动我省文物文博事业高质量发展,为生动再现我国百万年人类史、一万年文化史、五千年文明史图景画卷作出山西贡献。

山西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资源,是我们的自信之源。目前我省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6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111个,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31处,中国传统村落550个……古建遗存之多,堪称“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博物馆”。实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和“文明守望工程”,加强省内重要遗址的考古调查和发掘研究,深化“云冈学”研究并逐渐走向世界,做好革命文物密集片区整体保护利用工作,关键是要进一步增强对历史文物的敬畏之心、珍爱之心、责任之心,以更高的站位来认识文物,以更大的力度来保护文物。

推动我省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势在必行、事在人为。要贯彻落实好“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奋力走好符合国情的文物保护利用之路。当务之急是,持续抓好受灾文物保护,加快工作进度,分类做好受灾文物保护修缮工作,确保受灾文物险情全部排除,增强文物抗灾能力和抢险救灾保障能力。同时加强低级别文物保护,抓紧做好濒危文物的抢救,切实将文物保护规划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和城镇化发展规划,统筹文物保护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场所,文博工作者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截至2021年底,全省登记备案的各级各类博物馆(纪念馆)达到197座。要用好馆藏文物,多措并举做好“活”化利用工作,多种形式讲好山西历史文化故事,加快推进文化旅游融合,以更多元、更生动、更活泼的方式展现文物的魅力。要加强文物保护科技平台和文物资源数据库建设,推动文物安全数字化监管全省一张网、全覆盖,切实提升文物科技创新水平。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各级各地及有关部门将文物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不断加大对文物工作的政策支持力度,我们就一定能够为文物保护利用持续赋能,用璀璨文化之光照亮高质量发展之路。

徐补生

责任编辑:刘映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融媒在线(域名:KBQMT.COM)”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KBQMT.COM,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融媒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融媒在线)”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1. 字号加大
  2. 字号减小
  3.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