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上午,山西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了山西省中医药事业发展有关情况。
省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副主任、一级巡视员、省疾控中心主任冯立忠介绍,山西是中医药大省,不仅中医药文化底蕴深厚、中药材资源丰富,还拥有众多中医药传统名品,仅中成药批准文号就有2138个,涉及品种790个,其中保护品种2个、独家品种113个。众所周知的龟龄集和定坤丹,其处方及炮制工艺还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在中医康养方面,山西有着优越的自然条件,不仅大部分地区海拔在1500米左右,负氧离子富集,森林温泉众多,而且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非常适宜养心、养生和养老。
“我们的中医药人才资源也很丰富。”冯立忠表示,我省有吕景山、王世民、王晞星3名国医大师和6名全国名中医,还建有国家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和国家中医药优势特色教育培训基地,而且全省的中医医院有200余所,数量居全国前列。但即便如此,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居民们的健康需求不断增长,并呈现多样化、差异化特点,而山西省中医药发展还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中药资源大省的优势还没有充分发挥。为此,我省将以建设中医药强省七大工程为抓手,统筹推进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0年,我省出台《关于建设中医药强省的实施方案》。省卫生健康委中医药管理局局长魏来则就实施方案出台以来,我省建设中医药强省工作取得的阶段性进展进行了介绍。首先,省政府成立了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山西省建设中医药强省领导小组,统筹推进中医药事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各市均印发了建设中医药强市实施方案。而且全省91个农业县(市)中,有88个设置了公立中医医院,覆盖率达96.7%。基层中医馆建设项目更是提前一年实现全覆盖,半小时中医服务圈初步建立,老百姓享受中医诊疗更加便捷。同时,中医药的服务能力进一步得到提升、资源潜力得到进一步挖掘、社会氛围也进一步形成。下一步,各部门将从“强服务”“强药材”“强产业”“强队伍”“强科研”“强协作”六个方面联动发力,高质量推进建设中医药强省各项工作。
在推进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方面,省农业农村厅园艺产业发展中心主任王拴福表示,目前全省建成道地中药材标准化示范基地达100万亩,带动野生抚育和大田种植350万亩、产量50.5万吨、产值82.8亿元,选育出远志、苦参等5个新品种,从事中药材初加工的企业、合作社达1000多家,形成了5大道地中药材优势区,影响力不断提升。下一步,省农业农村厅将从提升育繁推一体化水平、提升标准化基地建设水平和提升加工利用水平几方面做出努力,进一步推进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
相关 《山西省中医药条例》于8月1日起正式实施
山西省出台《山西省中医药条例》,于8月1日起正式实施。该条例为全省中医药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法制保障,那《条例》具体有哪些亮点呢?对此,省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副主任、一级巡视员、省疾控中心主任冯立忠表示,作为全国较早制定中医地方性法规的省份,《山西省中医药条例》共6章49条,包含了中医药服务、中药保护和产业发展、中医药传承与创新、保障与监督、法律责任等内容,并在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便民惠民、促进产业融合、保障用药安全等方面做出了具体规定。
冯立忠介绍,针对山西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薄弱、人才匮乏这一突出问题,《条例》还设立了中医药人才向基层倾斜的条款,例如制定基层中医药人才扶持政策,要求在薪酬待遇、职称评定、进修培养等方面给予保障;鼓励中医药人才到基层以及经济欠发达地区从事中医药服务等。而对于普通人担心的医保支付等问题,《条例》中也有明确规定,这些,也都是为了更好地保障民众享有便捷、优质的中医药服务。
同时,冯立忠还表示,每年8月的第二周将设置为山西省的中医药文化宣传周,这不仅会持续加大对《条例》的宣传、贯彻和执行力度,也是助力山西省中医药服务提质增效、助力中医药强省建设、助力山西经济转型高质量发展的又一举措。
长治:擦亮“金字招牌”助推中药材产业集群发展
在新闻发布会上,长治市卫生健康委主任王旭琴表示,日前,长治市召开了建设中医药强市大会,长治市作为全省唯一拥有两所三级甲等中医医院的地级市,拥有较丰富的中医医疗资源,不仅中医药发展后劲足、中药产业基础强,而且中药产品质量优。以上党党参为例,入选了中国农业品牌目录,其品牌价值更是达14亿元;而振东苦参注射液、正来潞党参口服液也入选国家卫健委疗效独特中药名单。
下一步,长治市不仅会成立中医药强市推进工作专班,制订出台中医药强市工作推进机制,以确保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见效;同时,还将加快推进长治市中研所附属医院新院区建设,培育和完善以振东制药为代表的中医药制药、研发、推介全产业链条,积极引进上下游配套企业,力争到2025年国家级和省级中药材龙头企业达到10户以上,年产值超10亿元企业达到3户以上。另外,长治是还会在“夯基础、提能力”上下功夫,除了推进市中医研究所附属医院国家中医特色重点医院建设、提升市级中医医院综合服务能力外,还将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资金,加大市、县资金投入,通过各种手段改善县级中医院基础条件、医疗能力、服务水平,推动县级中医院提标扩能。
不仅如此,长治市将从完善服务体系、增强服务能力、拓展服务领域入手,进一步助推中药材产业集群发展,大力推动中医药与旅游、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协同发展。
运城:5个方面推动中医药全产业链融合发展
在新闻发布会上,运城市卫生健康委主任高萍表示,中医药强省战略实施后,运城市以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为抓手,主要从5个方面全力推进中医药强市建设:
一是先行先试,部门协同发力。运城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专题研究部署中医药强市工作,不仅率先在全省出台建设中医药强市的实施方案,而且,运城市医保局和市卫健委还联合印发了《关于扩大中医日间治疗纳入医保结算试点范围的通知》《关于扩大中医适宜技术门诊治疗纳入医保支付试点范围的通知》,将中医日间治疗、中医适宜技术门诊治疗、中西医融合20个病种纳入医保支付范围;更是在2021年12月成为全省首家成功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的地级市。
二是均衡发展,提高服务能力。目前,运城市11个县创建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创建率达84.6%,居全省第一;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全省首家全覆盖,90.19%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65岁以上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覆盖率达到72.94%,高于国家考核标准近8个百分点。
三是人才为先,提升综合素质。运城市采取政策倾斜、待遇优惠、利益共享等激励措施,柔性引进和聘用20余名高水平中医人才。
四是发挥优势,打造特色品牌。运城市中医专科医疗机构发展起步较早,且呈现出“专科门类广泛、技术特色鲜明、治疗效果显著”的特点。运城市各类民营中医专科医院85家,涵盖30余个专科门类,数量和专科品种全省最多,年服务量近百万人次。
五是锻长补短,优化产业链条。运城现有高标准建设的10万亩标准化中药材示范基地,5个万亩连片中药材产业园以及1万余亩种苗良种繁育基地。其中,中药远志的销量稳占全国60%、全省80%以上,2021年更是入选农业农村部标准化生产技术集成实验示范全国推广品种。不仅如此,丁桂儿脐贴、梅花点舌丸等传统品牌享誉海内外。而依托运城盐湖、垣曲历山、夏县温泉等生态资源,运城打造了集旅游度假、保健养生、康复养老为一体的中医药健康旅游新业态,推动中医药全产业链融合发展。(记者 张梦莹)
1、凡本网来源注明“融媒在线(域名:KBQMT.COM)”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KBQMT.COM,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融媒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融媒在线)”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