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 正文
“疾控中心”来电让你强制隔离?
发表时间:2025-04-03 18:07:29来源:山西法制报

疫情防控,刻不容缓。由于行程码、健康码关乎日常出行,人们格外注意。骗子更是“逮缝就钻”,冒充法检公诈骗的“套路”又进行了升级,竟扮起“疾控中心”工作人员。8月10日,记者从太原市反诈中心获悉,太原一名市民就险些被类似手段诈骗。

8月2日下午,太原市反诈中心通过预警发现,家住太原市小店区的王女士有一通电话十分可疑,疑似与冒充法检公类诈骗电话通话时间较长,随即给王女士进行电话预警,当事人表示暂未发生财产损失。

紧接着,工作人员又发现当事人已与对方通话长达一小时,为避免当事人进一步操作受骗,再次致电提醒王女士马上停止一切操作,不要理会对方,等待工作人员到达现场后进一步了解情况。

原来,王女士当天接到“防疫中心”电话,随后又被转接至自称“上海普陀公安局”的电话,对方一口咬定说她身份信息泄露,在疫情高风险地区有出入记录,如不及时处理则会被强制隔离。

王女士信以为真,赶忙添加对方微信解释,而就在与对方视频的过程中接到反诈中心来电,成功阻断该视频通话。经工作人员耐心劝导讲解,王女士已认识到险些受骗。

据了解,近日太原市就曾发生过一起新型冒充法检公类诈骗案件。套路与传统冒充法检公诈骗大同小异,骗子冒充“太原市疾控中心”工作人员谎称受害人身份信息被盗用,在疫情高风险地区有出入记录,如不及时处理则会被当成密接者。

这种案件的诈骗手法为冒充法检公骗局的升级版本,骗子先是采取“疾控中心工作人员”的身份来迷惑受害人,后由“警察”出面协助破案,让受害人降低警戒心。在会议视频亮出案件信息、拘捕令、“警服”“警号”等,甚至有的骗子还会宣传电信诈骗和个人信息保护教育,打消受害人的最后一丝疑虑。

民警提醒

在接听自称“疾控中心”流调电话时,要增强防范意识和识别能力,疾控部门不会向您索要银行账户、密码、验证码等信息。接到自称法检公部门电话时,保持冷静和警惕,法检公部门不会通过QQ、微信等社交工具办案,也不会在电话里要求当事人提供个人财产、账户等信息,更不会通过网络发送“通缉令”“冻结令”等。(记者李青)

责任编辑:刘映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融媒在线(域名:KBQMT.COM)”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KBQMT.COM,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融媒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融媒在线)”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1. 字号加大
  2. 字号减小
  3.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