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乡村 > 正文
垣曲县关庙村:集体经济壮大 村民收益倍增
发表时间:2025-04-03 18:16:01来源:山西日报

垣曲县英言镇关庙村,位于垣曲英言镇最北端,曾经是一个传统的农业自然村,也是一个典型的集体经济薄弱村,面对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关庙村把壮大集体经济作为实现共同富裕的第一要务,把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作为重要支撑,坚持党建引领、党员先行,因地制宜实施多元化经营、一体化发展,不断夯实产业兴旺基础,在实现农民富裕富足和壮大集体经济上闯出了一条“双赢”的路子。

对于关庙村的农民而言,万变不离其“种”。但种什么、怎么种,却摆脱不了小麦、玉米、烟叶、辣椒、核桃“老五样”。

为把村集体经济这张牌打好,关庙村成立了垣曲县圣威种植专业合作社,总出资264万元,成员190余人,其中党员15名,理事长由村党支部副书记担任,这是全县首家由党支部领办的农民专业合作社。

这种“领办”模式,不仅具有统一育种、统一种植、统一包装、统一 销售四大优势,而且确保了村集体50%、合作社25%、成员25%的收益始终在党组织的监管下恒定不变。

关庙村地处牛头山脚下,拥有得天独厚的水资源、林木资源和作物秸秆资源,经专家检测非常适合木耳和艾草种植。合作社15名党员先行试种,逐步带领全社成员共同投资200余万元,短短两年时间种植木耳280亩,并且建起了高标准现代化大棚13座、1150平方米的发菌室一座,以及1200平方米的循环联动式菌棒生产车间。为更好带动村民创收、壮大村集体收入,该社又在党员的努力争取下引资500余万元,发展千亩艾叶产品生产加工项目,在本村种植400余亩,带动30余村民进厂务工,年增收200余万元。

合作社的党员不仅带领本村人致富、发展本村集体经济,也带动了周边的柏底、河底河、邵家沟、白家河等4个村180余户从事木耳种植,使木耳种植、加工和运输等相关产业队伍壮大到350余人,人均增收6500元以上。

产业上的突围,换来的是收入上“万”破“零”。截至2021年底,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10400元,入社社员达到16000元,村集体经济收入也超过了120万元,组织有了底气、振兴有了支撑、共同富裕有了保证。

过去,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在农业现代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关庙村人是种金得金、种银得银。只要第一个人敢“跳海”,必然带动村里一批人学会“游泳”。

有了底气的村党支部,在2022年又“放大招”。第一招,扩大规模。为高效发展木耳产业,在县农业农村局的扶持下,圣威种植专业合作社又投资36万元,新建4个长30米宽11米高3.8米的温室大棚,大大提高了木耳的生产数量和质量。目前该社的木耳已通过绿色食品认证,被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系统收录,正在认证农产品地理标志。第二招,盘活资源。村党支部坚持把盘活土地资源作为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关键举措,联系本村在外能人,投资1000余万元,用土地流转的方式把本村3000亩荒山荒沟全部流转回村委会,再由村委会以公开发包的方式对外承包开发,致力于将荒沟荒洼打造成集种植、养殖、采摘、观光、旅游、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新型致富工程,确保全村人人有活干、个个有钱挣、户户见收益。

王小飞

责任编辑:刘映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融媒在线(域名:KBQMT.COM)”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KBQMT.COM,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融媒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融媒在线)”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1. 字号加大
  2. 字号减小
  3.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