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访谈 > 正文
全媒体时代地方卫视节目创新路径研究 ——以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为例
发表时间:2025-04-03 18:26:07来源:山西经济日报

阅读提示
  从2021年春晚的《唐宫夜宴》爆火开始,河南卫视以中国传统节日为切入点,陆续推出关于元宵、清明、端午、七夕、重阳等传统节日系列节目,在赢得观众热议和网友点赞的同时,还被多家媒体报道转发,实现了口碑和流量的双赢。作为全媒体传播时代下文艺“破圈”的成功范例,研究河南卫视成功的原因,对地方卫视节目创新发展有一定的启迪意义。

一、引言

  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是全媒体时代下爆火的经典案例。节目爆火后,全媒体传播、拥抱新技术、矩阵传播、深耕传统文化等传播关键词再度在媒介研究领域被热议。该案例在地方卫视媒体融合发展中到底有哪些实际意义?本文将尝试探索研究。

二、全媒体和全媒体传播概述

  (一)全媒体
  与业界对全媒体的积极探索不同,目前学界对于全媒体的概念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所谓全媒体,一般来说,是指运用文字、图片、视频、H5等各种媒介手段,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不同的媒介形态,根据不同用户的需求与其进行互动、内容分发的一种媒介形态。全媒体实现了传播的全程、全息、全员、全效,通过整合利用资源,实现传播效果最大化。
  (二)全媒体传播
  一方面,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需通过整合内容、技术、平台、人才、管理等各种资源,实现双方融合共赢;另一方面,各种媒体之间要处理好相互关系,明确自身定位,在此基础上找准方向,推动媒体深度融合,构建一种“百花齐放”的全媒体传播体系。

三、河南卫视全媒体建设情况

  河南卫视是河南广播电视台卫星频道的通用叫法,1969年9月15日开播。在媒体融合发展的大背景下,河南卫视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发展,逐步探索明确了成为具有文化特色的卫星频道的定位。
  2014年10月,河南省广电响应《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成立河南大象融媒体集团有限公司。经过几年的发展,大象融媒已经具备了市场化运作的能力。
  2020年9月,河南广电整合资源,将大象融媒与3个制作单位合并,成立河南广播电视台全媒体营销策划中心,采用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的方式,大大提升了河南卫视在全媒体时代的竞争力。通过内容建设、先进的技术、创新管理,河南卫视积极探索“一端一中心、一云一平台”的发展战略,加快了全媒体时代从传统媒体生态向移动互联生态的转变。

四、全媒体时代下河南卫视节目创新策略

  (一)立足精神内核,深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作为历史文化大省,河南省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基于当地的文化特色,河南卫视从2011年开始就明确了“文化卫视、寓道于乐”的频道定位,推出了多档聚焦传统文化的综艺节目。从《梨园春》《武林风》《汉字英雄》,再到如今的《唐宫夜宴》《端午奇妙游》等节目,都散发着浓浓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味道。
  深耕传统文化,坚持古典审美,是河南卫视一贯的初心和特色。多年来,从“文化立台”到“文化强台”,河南卫视逐步打造出独特的品牌形象。《端午奇妙游》中的水下飞天节目《祈》,摄制组跑了8个取景地,几分钟的视频单是拍摄就花了三天时间,只为了还原曹植《洛神赋》里描述的场景,节目制作的精良和用心可见一斑。以文化为内核,找准传统文化的出彩点,将其精细化、具象化是节目让无数观众赞叹的根本保证。
  (二)拥抱新技术,打造传统文化的视觉盛宴
  技术“强助攻”,为内容赋能。《唐宫夜宴》用舞台转换实现现实空间与虚拟空间的交互融合;《端午奇妙游》采用水下高清摄影技术再现《洛神赋》的精彩绝伦;《龙门金刚》中舞蹈演员与VR效果融合,加上模拟变速特效辅助,节目瞬间变“潮”;《新民乐国风夜》运用“子弹时间”“自由视角”等科技手段,扩充想象力和时空……通过运用5G、AR、VR、MR、CG、360°环绕定格拍摄等新技术新手段,河南卫视将中国文化与现代艺术相结合,产生了全新的试听感受。
  技术赋能传统文化,让优秀传统文化可视、可闻、可感。博物馆里的文物宝藏动了起来,唐宫小姐姐等人物走了出来,传统文化打破圈层和壁垒,突破人们的刻板印象,生动鲜活地走进了我们的生活。技术的运用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带来了极具冲击力的审美体验,不仅提升了节目的视觉效果,也强化了年轻用户对中国传统文化自信的认同。
  (三)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实现矩阵传播
  河南卫视在节目策划制作传播时,充分发挥移动互联网和新媒体平台矩阵传播的力量,把握时度效,把“小屏”移动传播放在首位,以新传播赋予节目吸引力、影响力。节目组将晚会内容化整为零,将轻量化的节目视频片段投放在微信、微博、抖音、B站等社交媒体平台进行传播,努力触达不同圈层受众。
  随着优质内容在互联网上的裂变传播,节目及时抓住口碑爆点、舆论热点,利用在评论区展开讨论、弹幕、投票等新媒体平台互动性强的属性,推动相关话题进一步发酵,打造传播的长尾效应。
  在《端午奇妙游》晚会播出的几天里,网友们在微博以及抖音、快手等平台上对节目进行热议,单就微博热搜上的多个词条就斩获阅读量几十亿。网友们纷纷化身“自来水”,为节目点赞。
  (四)满足受众需求,传统文化年轻化表达
  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打破往常晚会的固有模式,没有主持人,将节目进行轻量化、碎片化、沉浸式设计,用年轻化的审美、年轻人熟悉的话语体系和媒介形式与年轻人对话,带给观众不一样的全新体验。例如《端午奇妙游》采用“网剧+网综”的节目形态,由《唐宫夜宴》中的4个唐小妹引领视角,用多种形式为大家讲述了耐人寻味的端午故事。
  随着时代的发展,新一代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多样的文化,他们开始寻求文化自信,以及更深层次的民族认同感。河南卫视放弃对传统文化严肃、正统的叙事风格,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现代化的、年轻化的表达中,既强调对传统文化内核的继承,也符合现代年轻人的审美意趣。
  (五)改革体制机制,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河南卫视大胆改革机制体制,整合资源,创新思维模式、管理模式,为内容生产制作提供了新的活力。河南广电对原有的一般性工作室设置进行改革,创新性地以18个导演工作室取而代之,组成全媒体营销策划中心,对这些工作室进行企业化运营,这18个工作室囊括策划、创意、技术、宣推等资源,最大限度释放生产力,助推内容生产。
  除了整合资源外,河南台以项目为抓手,实行竞聘上岗机制。广受大家追捧的中国节日系列特别节目,其节目导演的产生正是出自这些工作室,且由各工作室团队参与竞聘产生。每一台节目都由不同的导演专人负责,创作团队都是以“80后”“90后”为主创人员的年轻化团队,这些都有利于让节目本身和传播更加贴近新媒体传播方式。

五、结语

  河南卫视的成功,一方面在于其坚持对中华传统文化深耕细作,着眼于观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另一方面在于河南卫视在拥抱新技术的同时,坚持内容为王,把做精品与受众需求相结合,还从技术改革、体制改革等多个方面为内容生产加持,最终成功“出圈”。河南卫视,不仅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转化和发展提供了创新性思路,也为各地方卫视的融合发展提供了经验和借鉴。(作者:山西广播电视台 张默 姚宇美)

责任编辑:刘映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融媒在线(域名:KBQMT.COM)”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KBQMT.COM,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融媒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融媒在线)”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1. 字号加大
  2. 字号减小
  3.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