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文化旅游康养市场主体建设专题展。 陈方斌摄
河东历史文化展示馆。 闫鑫摄
夜幕下的平常街。常奇摄
9月22日,2022年山西省第八次旅游发展大会暨第33届关公文化旅游节举行观摩体验活动,来自省外的嘉宾参加了在永济举行的河东历史文化体验。胡增春摄
9月23日下午,在芮城县圣天湖景区,全国百辆房车沿黄自驾露营暨运城“十佳旅游线路”发布举行启动仪式。胡增春摄
9月21日晚,2022年山西省第八次旅游发展大会暨暨第33届关公文化旅游节开幕。演出以华夏文明发展为脉络,紧扣黄河文化、根祖文化、河东池盐文化、关公忠义文化等,通过“序章—光耀华夏”和“这里最早叫中国“”七彩盐池独为盬”“忠义仁勇数关公“”大河由此向东流”4个篇章,沉浸式演绎发生在河东大地上的美丽传说,展现华夏五千年文明的传承、弘扬和发展。 雷哲侠摄
关公故里,“晋”是好运。
孕育古今华夏文明与瑰丽壮美的自然景观的山西运城,是一座文化旅游“富矿”。中华五千年文明从这里摇曳而来,中华五千年文明在这里熠熠生辉,并由此奔腾于历史,涌动于血液。
相约关公故里,共襄文旅融合。9月21日至23日,山西省第八次旅游发展大会暨第33届关公文化旅游节在运城市举办。来自五湖四海的宾朋集聚运城,共谋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共享河东文旅盛宴。大会展现鲜明特色,取得丰硕成果。不仅向外界展示了山西发展旅游的成就与特色,也为运城市文旅发展注入新活力。
近年来,运城市将文化旅游产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来培育,紧扣文化和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相结合,着力把文旅资源禀赋转变为产业发展财富,大力推动全市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文旅融合发展。
巧夺天工 “五个中条”高速建设
金秋时节,黄河一号旅游公路(运城段),错落有致的绿化景观和彩色慢行道相映成景,美不胜收。后土祠、鹳雀楼、大禹渡等文旅景观与鱼跃龙门、浪漫沙滩等打卡地相互叠加,游客在自然和人文景观中领略千年河东的文化底蕴。
近年来,运城市坚持以推动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为重大主题,强化文化铸魂赋能、深化文旅融合发展。依托中条山脉,积极构建“一主两副、生态铺底、项目支撑、带状串连”的生态文旅融合发展大格局,着力打造“中条仙境、避暑圣地”旅游新品牌,正朝着集休闲度假、医药康养、体育运动、生态旅游、文化体验于一体的全域旅游先行区、绿色体验目的地奋勇前进。
“绿色中条”加速蝶变。山河纵横,林木茂盛,森林覆盖率达29.19%,林木覆盖率达38%,青山绿水正转变为百姓的金山银山。“文旅中条”蓬勃发展。着力推动A级景区、旅游度假区、乡村旅游示范村和“黄河人家”四大创建工作,打造一批知名景区和旅游度假区,形成一批高品质文化休闲康养旅游产品。“畅达中条”体系渐成。在山水公路、道路服务体系、自驾车营地和低空飞行营地建设等方面,逐渐构建起立体化、全覆盖的慢游交通体系。“智慧中条”全面推进。落实运城市数字经济“66111”发展布局,加快5G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推广“5G+智慧景区”应用,打造“5G+智慧景区”应用试点。“康养中条”丰富体验。建设一批集“医、养、康、护”为一体的特色小镇,构建“山-湖-城”康养新格局,丰富游客体验感,提升旅游美誉度。
精雕细琢 体制机制能量全面释放
9月21日晚,2022年山西省第八次旅游发展大会暨第33届关公文化旅游节开幕式在盐湖区解州关帝庙景区关圣广场举行,一场展现运城深厚文化底蕴的多媒体声光电秀精彩上演,惊艳全场。
近年来,运城市坚决深化文旅融合体制机制改革,持续扩大文旅资源优势,作出了持续增强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动力和活力的战略部署——“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打造知名旅游强市”,让散落于河东大地的文化旅游资源“动”起来、“活”起来、“实”起来,为运城旅游插上腾飞的翅膀。
依托全国文物第一大市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率先在关帝庙、李家大院、永乐宫三大景区全面实现管理权和经营权两权分离。经历改革的洗礼,传统景区面貌一新,惊艳了四方宾客。沉浸式全息影像、VR影像、动漫动画、激光秀、三维还原技术……三大景区均运用了现代多媒体手段,让古老经典的景区游览观赏更添趣味性、互动性、体验性。在此基础上,运城市文旅局策划推出“白日依山黄河风情游”“华夏古韵根祖文化游”等六大主题游和28条精品线路,游客接踵而至,呈现“井喷”态势。
2020年5月27日,运城市委书记丁小强深入3家市属文艺院团,就创作演出、传承创新、人才培养、下基层演出、待遇收入等情况进行深入调研,运城市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改革就此拉开序幕。为深入推进“院团合一”重塑性改革,专门挂牌成立山西省蒲剧艺术院,将蒲剧艺术科研院所、演出团体、学校教学、技能培训融为一体,形成教学、科研、演出“一条龙”,彻底打通人才培养、艺术生产、文化创新各个环节,并在人员编制、人才建设、精品创作等方面连出“大礼包”,高标准高规格地举办蒲剧艺术周,百余场蒲剧优秀剧目铺满河东大地,蒲剧事业改革发展进入全新纪元。
精彩纷呈 高能级市场主体扶持培育
9月的河东大地,湖光山色、秋意渐浓。旅发大会期间,位于中条山下的岚山根·运城印象景区,游客或驻足欣赏夜景,或在集市上品尝美食,或三五人围坐一起谈笑,惬意且充满烟火气,成为河东特色文旅夜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
产业因旅游而兴,城乡因旅游而美,百姓因旅游而富!截至今年6月底,运城文旅领域存续市场主体为5334家,比2021年年底的4090家增加了1244家,增幅为30.41%,提前完成年初制定的“全年增长16%”的任务目标。
“全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山西省特色商业街”山西最具人气五大旅游景点之一的省级旅游休闲街区岚山根·运城印象,运城首个集盬盐文化、关公文化、德孝文化、旅游观光、商业购物为一体的全域旅游标杆工程盬街,“文化+体验+娱乐”三位一体的城市微度假旅游目的地、关公家庙文化的精神堡垒、关公文化旅游的靓丽名片的解州镇常平村的平常街等等文旅消费市场主体蓬勃发展,文旅发展盛况空前激昂。
“晋陕豫三省居民100元1年内不限次数游玩运城24个主要景点!”“发放价值200万元的文化和旅游惠民电子消费券”……目前,通过多措并举、多方发力,运城市文旅市场已经克服疫情影响,“回春回暖”。在市场主体倍增重点方面,打造“运城礼物”公共品牌,使“运城礼物”旗舰店成为4A级景区的标配;鼓励非遗和工艺美术进景区、进村落、进街区,开办大师工作室、非遗工坊、体验店、展销店等。在打造市场主体支撑平台方面,在全市打造3—5个国家和省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布局10个文旅康养示范区,建设5个文旅消费集聚区,发展3个旅游休闲街区。在促进市场主体消费增长上,用足用好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这个金字招牌,继续建设13个高标准“河东书房”、“夜间文旅消费一条街”,建设80家特色民宿、森林木屋、帐篷酒店,在黄河一号旅游公路上建设8个自驾游营地等。在优化市场主体营商环境上,扶持一批“专精特新”的中小微文旅企业,颁布10项普惠性措施,落实纾困帮企政策。
目前,全市拥有4A级景区13家,加快推进关帝庙、五老峰创建5A级景区,“关公、盐湖、黄河”三大“金字招牌”越来越亮。全市每年举办关公文化旅游节、舜帝德孝文化节、池盐文化节等重大节庆活动,拓宽旅游客源,叫响“游山西运城·读华夏历史”。“文化+旅游”“农业+旅游”“工业+旅游”“研学+旅游”“低空+旅游”“文旅+康养”“文旅+会展”……文旅融合富民惠民乐民方兴未艾。
匠心独具 乡村文化蔚然成风
乡风是美丽乡村的羽翼,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和有力保障。
近年来,运城市不断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探索出一条“以基层党支部为核心,五星级文明户创建为抓手、乡村文化礼堂为载体、各级新乡贤队伍为骨干、农民群众广泛参与”的乡村文化振兴之路。临猗县王申村重文兴教久负盛名。多年来,该村坚持文化兴村、文化强村,以“美丽王申”“诚信王申”“友善王申”“文明王申”为主题,成功举办四届农民书画展;以“一约七会”制度为保障,深入推进乡风文明建设;以书法一条街、村文化大礼堂等为载体,加强文艺引领、深化文化浸润,使全村上下家庭更加美满、邻里更加和谐、民风更加淳朴,人们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更加高涨,开拓了乡风文明建设的“运城路径”。闻喜县寺底村充分挖掘深厚楹联文化,着力打造美丽乡村名片。楹联学会设置国学知识、书法楹联、传统礼仪、面塑手艺等课程,开设5期暑期义务培训班。村民们月月到县、乡诗联学会“对联赶集”,天天在水泥地板上“对联打擂”,坚持学对联、赛对联、写对联、挂对联、送对联、用对联。2012年,闻喜县侯村镇寺底村被中国楹联学会授予“全国楹联文化村”称号。临猗县楚侯乡是“联圣”乔应甲的故里。该校课程互动、实践活动形式多样,尤其是“包联”课程,有“节气里的中国”“典籍里的中国”“人物里的中国”“成语里的中国”等。校内还有汉服、茶道、香道等文化展板。只有让越来越多的文化元素融入乡村振兴,才能留住最美的家园,这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
传世之作 高水平文艺精品应运而生
本次大会开幕式可以说是“玩”出了前所未有的新花样,传统与时尚结合、古典与科技邂逅,在河东大地上碰撞出动人心魄的创新火花。深圳技术大学大四学生徐嘉辉在观看了开幕式直播后说,开幕式巧妙地运用声光电等现代技术手段,中条山山峰模型的舞台背景结合特效地屏舞台,极具视觉冲击力,极具个性,富有感染力,使更多的人加深对运城厚重文化、青山绿水、淳朴民风、发展活力的了解,加强对运城文化旅游的关注。
坚持传统文化的时尚表达,用艺术的方式展示传统文化。以关公文化为代表的运城传统文化正以更新颖、更时尚、更亲民的面貌走上更广阔的舞台。自2019年至今,《河东鼓舞——大河之东》大型鼓乐舞诗剧以第十五届文博会为平台,在深圳大剧院上演。采用适于舞台行为的情景叙事、唯美的鼓舞形态,解读演绎“五千年华夏文明根在河东,古中国传统文化瑰宝看运城”这一宏大文化主题,展示一部从尧天舜日的上古盛世起始,展示一幅黄河流域中国农耕文明史流变的微缩景观;大型民族交响乐《关公颂》登上国家大剧院的舞台。引子《赞》、尾声《颂》标注了始末,上半场民族交响乐《尧天舜日》《盐池劳作图》等盛大上演,下半场琵琶大协奏曲第二号《关公》《义结桃园》《勇冠三军》等乐章全面展示;舞台剧《永乐宫纪事》在山西大剧院上演。《永乐宫纪事》用独具特色的视角,艺术再现了永乐宫易地搬迁这一伟大奇迹的艰辛历程,雄辩地证明了中国共产党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即将推出的民族交响乐《龙门颂》,将展示运城优化文化发展生态、转变文化发展方式、重构文化发展格局的重要成果,突出更高质量的文化发展成果。近期,《中条山上党旗红》《忠义千秋》《永乐宫纪事》等十余部剧目,斩获山西省“杏花奖”等多个奖项,前所未有的文化自信深入河东大地、深入百姓心中。
两个转型,文旅先行。乘着第八次旅发大会的东风,运城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必将按下“快进键”,一路行稳致远,前景广阔,大有可为。
下一步,运城市将举全市之力,努力打造一个片区(关公故里—盐湖旅游区),拉动两条示范带(黄河文化旅游示范带、绿水青山中条新生态文旅经济示范带),叫响一个品牌(关公故里·好运之城),建设一个目的地(关公故里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把文化旅游产业培育成战略性支柱产业,打造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运城将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文化和旅游资源实现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并进!
本版文字:史宏斌 曹东豪
1、凡本网来源注明“融媒在线(域名:KBQMT.COM)”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KBQMT.COM,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融媒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融媒在线)”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