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十年,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和市场环境,忻州市工信系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以来历次中央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按照省、市系列部署,坚持“产业第一,项目至上,企业为重,服务为本”工作理念,按照“稳中求进”的工作总要求,积极应对各种挑战,努力克服工业经济运行中的诸多困难,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全力推进转型发展,积极进行结构调整,着力推进技术创新,对标一流,狠抓落实,奋力推进,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一、坚持提质增效,工业经济平稳向好
按照“工业大基地、特色小基地”,以“转方式、调结构、提素质”为抓手,以“特色融入、创新驱动、绿色发展、集群提升”为战略,全面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安全与廉洁”六大发展理念,努力实现我市工业经济结构优化与产业能力提升。
(一)工业体系更趋完备精细。立足重工业发展基础,进一步拓展产业门类,加速聚集产业配套,推动工业行业更趋完备、精细、新型,2021年忻州规上工业涉及行业大类28个、行业中类64个、小类91个,逐步形成以煤炭、冶金、电力、装备制造和焦化行业等传统产业为支柱性产业,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多元发展的工业体系。
(二)工业经济实现快速增长。2021年,全市工业增加值历史性突破500亿元大关,从2012年的300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近540亿元,占GDP比重达到47.8%,工业稳盘托底作用发挥明显。2021年,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7%,比全省平均增速高出5个百分点,增幅排名全省第一。
(三)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大幅增长。2021年全市煤炭产量1.07亿吨,比2012年增产5186万吨;焦炭328万吨,增产138万吨;发电量473亿千瓦小时,增长260亿千瓦小时;氧化铝299万吨,增产47万吨;法兰80万吨,增产54万吨。此外,取向硅钢、砷化镓材料、蓝宝石晶体等工业新产品从无到有、从有到优。
(四)市场主体量质持续提升。大力实施市场主体倍增工程,企业数量持续增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2012年的315户增加到2021年的615户,年均增加30户。企业利润不断提高,全市规上企业营业收入从2012年的596.9亿元提高到2021年的1381.67亿元;实现利润从2012年的58.5亿元提高到2021年的228.14亿元。
二、坚持转型发展,现代产业再上新高
我市抓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电价机制的政策优势,以八大标志性引领性产业集群培育发展为切入点,集中优势资源,集聚各方力量,形成集群化发展态势,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同时,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加快煤炭、钢铁、有色、建材、化工、特色轻工等传统产业延伸产业链条,强化要素集聚,推动传统产业发展链条化。
(一)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积极稳妥化解过剩产能,全面提升行业先进产能占比。过去十年,全市淘汰压减焦化产能104万吨、水泥产能230万吨。推动钢铁、焦化、建材、装备制造等传统优势产业对标“两线”“双控”实施改造提升,焦化行业5米以下顶固焦炉将于年底前全部淘汰,推动球团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正在研究制定,定襄法兰被评为省级专业镇,传统优势产业生存力发展力不断增强。
(二)战新产业快速成长。围绕先进装备制造、现代煤化工、信息产业、节能环保、现代医药、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七个重点领域,全力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工业增长新动能。2021年,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8.7%,占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6.7%。
(天宝集团5G+智能制造项目已正式投产,采用国内首创五个在线技术:检测、打标、识标、传输、查询,实现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加快数字经济建设步伐。)
(三)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大力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深挖信息化对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深层次价值,坚持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积极探索转型发展的新路径,把发展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作为实现弯道超车、换道领跑的重要途径。自2012年以来,我市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推广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工作,加快以大数据、5G、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指数46.7,排名全省第二方阵。目前,全市已实现了行政村互联网宽带和4G网络实现了全覆盖,互联网总出口带宽达到3520G,完成了5批电信普遍服务试点建设任务,惠及全市14个县(市、区)1858个行政村,实现了城乡“同网同速”,缩小了城乡数字鸿沟。从 2020 年启动 了5G 基站建设工作,截止目前,全市累计开放公共资源539处、建成5G基站3995座,5G 用户约 91.32万户,实现了各县(市、区)重点区域5G连续覆盖。同时,出台了一系列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和扶持政策,先后成立了一批互联网公司,落地了5G应用项目60余项,形成了5G+智慧煤矿、5G+智慧医疗、5G+智慧文旅等重点行业典型应用场景,发展了一批工业互联网数字化应用平台。
三、坚持创新发展,技术创新稳步提升
(一)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不断增强。首批遴选了八条产业链,确定了15户链主企业,35户链核企业全面推动重点产业链补链、延链、优链、强链。铝镁精深加工、高端制造、新材料、煤化工一批项目正在积极推进建设,积极打造我市优势产业链。
(二)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持续提升。积极构建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加大了技术、标准、政策的支持力度,创新平台建设持续加快,截至目前,我市共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户、省级行业技术中心1户、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8户、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34户,初步形成了国家、省、市三级企业技术中心的阶梯架构体系,实现了14县(市、区)技术中心的全覆盖,技术创新体系基本形成,企业的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产学研合作的基础进一步夯实。
(原平兴胜制造有限公司机器人工作站。提升了标准产品的生产效率,数字化工装夹具设计保证了工装的可操作性和准确性。)
(三)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稳步推进。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实施能耗“双控”专项行动计划,组织10户企业成功完成工业节能诊断服务。积极研发推广绿色低碳技术和绿色产品,加快企业绿色转型和节能改造。推动工业资源循环利用,2021年全市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提升至70.85%。实施绿色制造工程,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恒跃锻造和泰山石膏2户企业先后成功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跻身工信部绿色制造“国家队”。
四、坚持改革开放,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围绕落实减税降费政策、防范化解拖欠问题、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和整治违规涉企收费,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提振市场信心,激发企业活力,持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为我市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更好服务工业经济转型发展。
(一)助力太忻一体化。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求,按照市委市政府“南融东进、西引北联”和太忻经济一体化发展“2573”工作思路,协同太原重点在基础设施、产业创新、生态建设、文化旅游、公共服务等领域,实施一批重大工程项目,创新一批重大政策机制,落地一批重大事项举措,实现太忻经济一体化发展忻州区建设强势起步,为打造山西中部城市群发展北引擎贡献忻州力量、交出忻州答卷。
(二)强化服务企业。一是加强工业运行专项调度,增强生产要素协调保障。紧盯重点行业、重点区域、重点企业加强监测调度分析,及时预研预判,稳定市场预期;扎实做好煤电油运等重要生产要素应急保供工作,及时协调解决区域性、时段性要素供应紧张问题,稳定工业运行基本面。二是推行精细化管理,促进企业提质增效。引导企业加强管理、内部挖潜、降本增效,创新经营模式,大力开展精细化管理,切实提升发展质量,降低企业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三是强化服务企业,促进稳产增产。着力抓好服务企业常态化工作,畅通企业诉求反映渠道,及时向企业推送惠企政策,提升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效能,积极帮助企业协调解决问题,促进企业稳产增产。
(三)深化“放管服”改革。一是着力提高“放”的精准度。根据国家、省级“放管服”相关文件要求,我局动态调整权责清单,及时承接、取消、下放各项行政权力,实现到了权力规范化运行。二是着力提高“管”的智慧度。切实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创新政府管理方式。以“互联网+监管”为核心、“双随机、一公开”、“双公示”监管为基本手段、信用监管为支撑、重点监管为补充、包容审慎监管为辅助的新型综合监管机制。坚持“量”“质”并重,加强各类监管数据集聚分析,为事中事后监管提供数据支撑。三是着力提高“服”的便捷度。为加快推动市、县两级级将经济管理权限向开发区放足放到位,充分发挥开发区转型发展“主阵地”的优势和作用,引领全市高质量转型发展,按照省委“四为四高两同步”总体思路和要求,秉着“应赋尽赋、应领尽领、分级赋权”的原则,向开发区迫切需要且能有效承接的市级管理权限依法依规赋予,实现“区内事、区内办”,不断推动我市工业经济社会高质量转型发展。
忻州工信系统牢固树立“发展是硬道理、业绩是新担当、交账是军令状”的工作理念,聚焦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全力保障工业经济平稳健康运行,做好“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产业转型两篇大文章,聚力开创全市工业和信息化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为建设宜居宜业宜创宜游创新型田园城市作出更大的贡献,以优异的成绩向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献礼。
1、凡本网来源注明“融媒在线(域名:KBQMT.COM)”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KBQMT.COM,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融媒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融媒在线)”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