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地方 > 正文
奋“晋”十年·阳泉篇丨全力以赴稳工业 赋能育新促转型
发表时间:2025-04-20 13:13:25来源:阳泉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党的十八大以来,阳泉市工信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调研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安排,全力实施工业赋能育新战略,稳工业、强服务、促转型,不断推动全市工业信息化工作迈向新台阶。

一、筑牢基本盘,工业经济整体跃升

(一)工业经济总量明显扩大

十年来,全市工业经济总量稳步提升,工业在全市经济中的主导地位更加突出。全市工业增加值由2012年的318.5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430.7亿元。2021年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47.0%,增速达10.1%;规上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34.3%,增速达12.1%。工业经济增长速度稳步向好,主导地位更加突出。

(二)产业结构体系不断优化

产业结构加速调整优化,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升。电力行业现有发电装机679.9万千瓦,较2012年(240万千瓦)增加439.9万千瓦,形成了火电和风力、光伏等新能源发电齐发展的产业格局;建材行业立足自然资源优势,优化产业布局,耐火、负极材料、陶瓷、陶粒砂等行业形成集聚效应;冶金行业构建了煤电铝材的完整产业链条;装备制造业伴随着煤炭采掘业的发展而逐渐壮大,产品全面覆盖煤炭采掘各个环节;新能源电池、碳基材料、光伏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初具规模,形成多元支撑的现代工业体系。

(三)市场主体质量稳步提升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136户增加到303户,数量实现翻番。市场主体不断育强,年营业收入十亿元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1户,较2012年(8户)净增3户;亿元以上工业企业达到95户,较2012年(64户)净增31户。

二、打好发展牌,赋能育新成效显著

(一)传统产业加速改造提升

加快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纵向深耕传统产业链条,全力打造传统产业发展新格局。装备制造产业围绕“配件—系统总成—综采设备—智慧矿山应用”链,积极解决产业链配件和整机配套,推动产业链做优做强做大。铝产业围绕“铝土矿—氧化铝—电解铝(再生铝)—铝材深加工”产业链,形成从矿产开采到资源回收利用的全产业链条。煤化工产业推动乙二醇向可降解塑料等下游延伸。打造“电厂—粉煤灰(脱硫石膏、炉渣)—高性能建材”、“煤炭—煤矸石—建材”循环经济产业链,提升工业固废利用水平。

(二)新兴产业持续发展壮大

推动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实施一批新兴产业重点项目,引进和发展六氟磷酸锂、正极材料、负极材料产业,打造平定新能源电池小镇,构建动力电池产业链条。先后引进蓝宝石、煤层气制金刚石、光伏装备、飞轮储能、电化学储能、气凝胶等项目,战新产业蓬勃发展。工业产业结构逐渐由传统的煤炭、电力、建材、装备制造、冶金向新材料、新能源、新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变。

(图为日昌晶新材料公司生产车间及蓝宝石产品)

(三)企业创新体系逐步完善

坚持以企业技术中心建设为抓手,持续加快创新平台建设,深化产学研合作,积极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不断提升全市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全市培育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户,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5户,市级企业技术中心40户,省级工信领域产学研新型研发机构2户,省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3户。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实现全覆盖,成为我市企业创新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主力。

三、全力促转型,发展动能加速集聚

(一)产业链条建圈强链

按照产业“具有区域优势、关联性强、发展前景好”等标准确定了新能源电池、新型有色金属、新型碳基材料、绿色建材、新型半导体、新型装备、光伏装备、数字经济、储能等阳泉市首批九大重点产业链;按照企业“市场竞争力强、行业影响力大、社会责任感强”等标准确定了12户链主企业,20户链核企业。出台了《阳泉市重点产业链及产业链链长工作机制实施方案》,成立了由市领导挂帅推进的工作专班,制作了工作手册,建立月报制度。围绕产业链链主企业,不断延链补链,新型半导体产业链先后引进了康博特钨钼合金项目、氧化镓项目,新能源电池产业链引进了中烨、中烜、祥瑞储能等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项目、电解液添加剂PVDF等项目,为全市工业高质量发展按下“加速键”、注入“新动能”。

(图为阳泉市召开全市重点产业链链长制工作电视电话会议)

(二)两化融合持续深化

提前布局数字经济,推动企业信息化改造进程,逐步提升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信息基础设施承载能力显著增强,“千兆光网”持续推进,全市出口带宽达1530G;完成4批154个行政村电信普遍服务试点建设任务,实现4G网络全覆盖,重点场所5G网络通达率达92.1%。百度云计算(阳泉)中心建成投运,目前运行服务器24万台。阳泉市获得“宽带中国”示范城市称号。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持续深入。全市培育全国两化融合示范企业1家,两化融合贯标企业7家,省级智能制造示范企业3家。工业互联网平台快速发展,耐火行业特色工业互联网平台建成,“5G+智慧煤矿”、“智慧矿山+自动驾驶”等一批全国领先的应用不断呈现,国家智能物联网应用基地试点建设持续推进,为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图为智创城7号展厅)

(三)绿色发展步伐加快

立足“双碳”目标,大力倡导可持续发展理念,促进企业节能降碳改造,全面推进工业企业绿色化转型。开展工业企业节能诊断服务,全面分析企业主要工序工艺、重点用能系统、关键技术装备、能源管理体系等方面的节能潜力。积极开展绿色制造体系建设,打造绿色制造先进典型,培育国家级绿色工厂2家,国家级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1家。全力推动煤炭产业节能降碳改造,先进产能煤矿数量增加到21家,先进产能提升到4660万吨,先进产能占比达到83.31%,新能源装机规模提升至172.69万千瓦时。

四、提升服务力,全力助企纾困解难

(一)积极申报奖励扶持

积极为工业转型项目争取省级技改资金,促进企业创新发展。推荐企业申报数字经济融合应用示范项目、国家绿色数据中心、数字基础设施示范项目、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年度创新专项奖励等奖励资金;推荐西小坪耐火申报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参照省级技改资金管理办法设立市级工业发展专项资金,制定《阳泉市工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充分发挥资金引领带动作用,助力企业发展壮大。

(二)充分享受优惠政策

组织5批次及两批次特殊类战略性新兴产业电力市场化交易用电企业共计34户申报备案,降低企业电价成本2亿元。积极贯彻落实支持工业经济发展相关政策,成立落实“工业70条”工作专班,利用多种媒体广泛开展宣传,提高政策知晓度。建立联络机制和月报制度,推动相关部门将各项惠企政策落实到位。

(三)强化服务助企纾困

以“当好企业服务员”为目标,开展“千名干部入企服务”活动,主动送政策、送服务,办实事、解难题,努力破解企业发展瓶颈,激活企业发展活力。同时,我们统筹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强化运行调度,建立市级重点产业链供应链企业“白名单”制度。积极与交通、应急、高速卡口等部门协调,为重点工业企业办理通行证,保障企业生产原材料供应、产品正常运输。

(四)全力保障医疗物资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市级医药物资储备资金从“零”增长到1589万元;医药物资储备库存从“零”到现在口罩、药品、消杀用品等几十万件,核酸检测耗材可保障70万人进行核酸检测,做到了“用时有备,及时保障”。市级医药物资储备累计供应全市各类医药物资上千万件,不仅满足了全市居民日常医药物资需求,还顺利保障了援沪、援吉等援外医疗队员物资需要,为全市疫情防控物资需求提供坚强保障。

喜迎二十大,奋进新征程。阳泉市工信系统将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抢抓机遇谋发展,聚焦难点强服务,精准发力求实效,落实政策激活力,全力推动工业经济稳定运行、提质增效,为省市全方位高质量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顺利召开!

责任编辑:刘映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融媒在线(域名:KBQMT.COM)”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KBQMT.COM,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融媒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融媒在线)”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1. 字号加大
  2. 字号减小
  3.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