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变强、村庄变美、农民生活变好……去年以来,在大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帮扶下,阳高县古城镇下神峪村一步一步实现“蜕变”。
下神峪村是大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定点帮扶村。在帮扶中,该校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不断创新工作思路,通过六大举措全力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着力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典型。
坚持产业先行。帮扶中,根据村里的地域气候环境等特点,主动谋划产业项目,推动加快发展乡村产业,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先后投资62万元,建成了100亩的杏林基地和110亩的林果基地,栽种了杏树、梨树、西梅树等经济林,并根据挂果周期,确立了林下套种模式;两个百亩基地,从种植到管理,累计用工200多个,实现群众家门口就业。去年以来,共发放工资26万元;到2023年两个百亩基地进入盛果期后,预计可增加村集体收入38万元。
坚持党建引领。该校驻村工作队坚持把党建工作与乡村振兴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结合“三会一课”“支部主题党日”活动等,持续推进党史学习教育;指导开展换届工作,新一届“两委”班子结构明显改善。针对村级组织活动场所设施简陋等问题,积极争取资金新建了党群服务中心,硬化了健身活动场,新建了“农民夜校”“文体活动中心”和“棋牌室”“书画室”等。去年以来,组织理论学习12次,利用“农民夜校”,开展职业技能、电子商务、惠民政策等专题培训讲座,累计培训干部群众280多人次。
培树文明新风。在深入调研基础上,规划设计村庄建设方案,打造具有传统历史文化特色的乡村典型。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村入户、“星级文明户”评选等文明创建活动,推动良好社会风尚形成。大力实施“爱心超市+积分制”的管理模式,鼓励群众通过在“好人好事、遵纪守法、传统美德、公益事业”等方面的评比中获得积分,以“积分”兑换生活用品,以小爱心撬动大文明。去年以来,村里新建了文化广场,建起了文体活动中心,办起了合唱班、舞蹈队,配套了体育健身器材、多功能音响等。
建设美丽家园。积极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大力完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激发群众建设美丽乡村的内生动力。深入开展“整治六乱、清洁家园”行动,实施“美在农家”和“美丽庭院”评比活动,聚焦房前屋后、田间地头等重点领域治理,逐步消除乱堆乱放、私搭乱建等现象。去年以来,共组织干部群众200多人次,清理背街小巷8.5公里,整治乱堆乱放22处,农户庭院整治42户,引导群众逐步养成文明生活习惯。
李文兵
1、凡本网来源注明“融媒在线(域名:KBQMT.COM)”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KBQMT.COM,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融媒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融媒在线)”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