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访谈 > 正文
半部法学治天下
发表时间:2025-04-03 18:27:15来源:融媒在线

法立于上则俗成于下。

——苏辙

宋朝名相赵普说:“半部《论语》治天下。”无独有偶,近代著名学者章太炎称“半部《韩非子》治天下。”两个“半部说”彰显了时代的精神,也证明我国法治思想源远流长。

“法”离我们远吗?答案如公道一般,自在你我心中,在韩非子流世的十多篇著论中,论述了道德理三者自身及其相互的关系,“道”是自然界及其总规律,自然万物的特殊规律是“理”,自然界万物所得于“道”而成为自己的内在性质——“德”,此谓,“德”从道中来,“道”从“德中现,法家代表韩非子着重论述道与德,体现出“道德”与法两者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关系,在小学教育时,我们早已对前者了然于心,至于后者,少年仍在探索,法学已不在彼岸,早已在此岸前方。

少年为何要学法?我们本就应当自信!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指出:“少年强,则国强。”泱泱华夏,法学大国,少年知法,懂法,用法是心底的自信,是肩头的责任,是祖国的未来。最可怕的战争没有硝烟,最无耻的行径是文化入侵,但保有一颗带着文化自信的赤子之心,正是外抗强敌的有利武器,少年学法体现的正是我国知法懂法的全民性,不为夸张的说,今日少年手中的法典,是未来天下的“一把尺”。

历史长河延续至今,“法”依旧是当今天下社会主弦健主的重要乐符,二十四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法治思想,在眼界之外,多的是法学治天下的例子,现在,让我们以小见大,回到现实世界…

2020年我省现代双语发生一起恶性伤人事件,具体的案件记载中如实极道:“大唐现代双语初三部刘某于晚自习使用美工刀刺伤阎某,后播打120阎某被送至医院,因出血过多,不治身亡。”这是所有的报道,我们从采访中得知,两位同学早已有矛盾,最终的不幸是必然的吗?我想,并不是,从我的角度,我惋叹于生命的脆弱,同时,发出疑问,这是必然的吗?

许多学校于事发之后为预防同类事件检查管制刀具,但我想“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如果老师愿意更关心他们,如果父母原生家庭愿意开导孩子,会不会,生命不那么薄如蝉翼,明天快于意外,他们还有光明的未来。

根据《中华人民共合国刑法》第17条规定“已满16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故易伤人致人重伤或死亡、强奸、枪劫,败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初步判断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这是事件的结果。

让我们退一步,如果在校园霸凌发生时我们能和两位少年谈一谈,我会用我学到的《未成年人保护法》痛斥施暴者,法律规定“尊重未成年人人格尊严。”做不到年少有为,不要因为年少无知去伤害他人。

我会对普天之下的父母念出家庭保护第十六条(二):“关注未成年人心理情感需求”如果可以预见未来,会避免很多悲剧,但如果和乌托邦一样,西方有一句谚语,生或者死,半句是,选择权正在你我手中。

我渴望,未来用半部法学走尽天下,立规矩,守方圆,因过去没有如果,我只想拥抱未来,为下一个刘某带来如果。

我在开篇讲法立于上则俗成于下,我说尽了少年应学法,法当立于上,但我以为,俗成于下,是法不可分割的另一面,法立于朝,俗成于市,我们是否应该尝试俗成于下,将法治与道德之间的界限,交织的更紧密,两者一个是公道,一个是人心,我在许多霸凌事件下看到这样的评论:“再给他一次机会吧,他还是孩子。”人非圣贤熟能无过,近代学者赵军于人民日报出版的《未成年人犯罪相关因素定量研究》表明未成年人犯罪与家庭因素;学校因素;不良交往;不良资讯之间有必然的定量因素关联,书中反思到,未成年人犯罪形势严峻,绝不是偶然的,社会环境因素的变化和影响是最重要的外部原因。一个孩子,人之初,何分善恶,不过是世界为他添了一笔笔颜色。

我幼年跟着母亲,她是一名律师,我看她手边的一本书——《洞穴奇案》,书中提出了一个我至今无解的问题“一伙人遇难,食物消耗殆尽,所有人都很虚弱,一名伤员奄奄一息时被其他伤员分食,戏剧性的是,最后撕咬着同伴血肉的人得救了,而那个奄奄一息的生命,永远的留在了那不见天日的洞穴中,可是因为那样一条濒临死亡生命,更多的生命得救了,孰对?孰错?难有一把尺量得清人心,将死的生命不如有希望获救的人吗?可是生命之所以是生命,是因为,生命是最高尚的,同时生命是无贵贱长幼之分的。

公道和人心,哪个在上一层呢?有些对错,无解。我们没有办法得出π尽头的答案,但我想,无限去趋近那个答案,那个不知道有没有结果,有没有尽头,有没有对错的答案,正是我们生来的意义。就如同弗洛伊德讲的,当一个人去问生命的意义时他就已经病了,因为生命就是这样无厘头,但我们不断前进,如同西西弗斯总在推一块会掉下去的石头,人类总在找一个没有结果的答案。法学如此,世间万物的道理皆是如此,不知道前方的路是什么样的,那就让我们且停且行,我宁愿相信,多的是峰回路转,有时候阅读理解的答案就在问题里,所以,或许,公道就自在人心。

我讲半部法学治天下,是心愿为法学事业添砖加瓦,但半部之外的半部,是仁义,是道德,是俗成于下的人心,我想学法是为了规矩方圆,更是为了公道自在人心。

赵显治

责任编辑:刘映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融媒在线(域名:KBQMT.COM)”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KBQMT.COM,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融媒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融媒在线)”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1. 字号加大
  2. 字号减小
  3.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