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乡村 > 正文
走上养殖新路 乡村“畜”势勃发
发表时间:2025-04-03 18:16:48来源:山西日报

盐湖区产业指导员正在给黄花峪养殖小区进行专业指导。本报记者王荔摄

冬日里,室外凉风飕飕,但在运城市盐湖区席张乡黄花峪村养殖小区里,却暖意融融。羊儿活蹦乱跳,饲养专员正忙着为羊儿准备“午餐”。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盐湖区从壮大村集体经济和发展产业入手,瞄准市场需求,扩大养殖规模,带动周边群众发展养殖,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看着一只只毛色光亮、体格健壮的羊,脱贫户李央元早在心里算好了收入账。以前养羊都是粗放式管理,也不敢多养,羊的质量也没有那么好,他一直想扩大养殖规模,可抵押物不够就不能贷款,缺乏资金的问题没法解决。

为了持续巩固拓展黄花峪村的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根据黄花峪村人多地少、土地多为丘陵的现状,乡村两级决定筹建养羊基础设施,鼓励养羊户集中养殖。截至目前,盐湖区已投资240余万元,建设16个配套齐全的高标准羊舍。李央元承包了其中一个羊舍,并迅速扩大了养殖规模。

规模扩大了,羊的质量也得跟上。在村里最大养殖户阎跃峰的棚圈里,毛色光亮、体格健壮的小羊羔格外引人注目。说起养羊的秘诀,他告诉记者:科学。

为使黄花峪村踏上一条独具特色的养殖产业发展新路,让乡亲们的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在建设之初,盐湖区从养殖基地到喂养,每一个环节,都邀请合作社、农科部门培训,把科学的配方教给养殖户,从种源、防疫、喂养的配方到最后销售都有专人服务。

说起现在的生活,阎跃峰打心里高兴,他乐呵呵地说,能发展到现在这个规模,以前想都没有想过,计划明年补栏到200只。

驻村第一书记范钰告诉记者,养殖小区每年为村集体带来8万元经济收入,带动11名村民就业,间接带动50余户养殖户。随着市场价格逐步稳定回升,产业发展越来越顺利,黄花峪村面貌日新月异,村民个个看在眼里,乐在心里。

冬日暖阳下,正在村文明实践中心门口聊天的村民们笑容满面,纷纷表示:“现在路通了,产业发展兴旺了,我们的干劲也更足了。党的二十大报告提神提气,我们坚信好日子还在后头。”

本报记者王荔

责任编辑:刘映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融媒在线(域名:KBQMT.COM)”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KBQMT.COM,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融媒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融媒在线)”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1. 字号加大
  2. 字号减小
  3.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