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旅 > 正文
脱贫攻坚精神照耀奋斗新征程 ——评晋剧现代戏《圪梁梁上》
发表时间:2025-04-04 12:10:31来源:山西日报

晋剧现代戏《圪梁梁上》剧照

从2012年拉开了新时代脱贫攻坚序幕,直到2020年底,我国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中国共产党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锻造形成了“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伟大脱贫攻坚精神。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2021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第一年,广大干部群众在脱贫攻坚精神感召下,从伟大胜利中不断汲取前行力量,在新起点上接续奋斗,建功立业。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太原市晋剧艺术研究院创作的新编脱贫攻坚主题现代戏《圪梁梁上》走进了我们的视野。该剧以扶贫一线干部为创作原型,讲述了一名扎根云岭村的第一书记严丽,用心用情带领群众发展致富产业,摆脱贫困面貌,踏上乡村振兴新征程的故事,生动展现了脱贫攻坚的精神内核。

全剧从可歌可泣的站位点着眼,从可感可触的细微处着手,通过富有浓郁山西地方特色的唱段,情真意切,催人泪下,全剧结构极具张力,故事情节扣人心弦,人物形象真实饱满,舞台表达丰富立体,凸显了“扶真贫、真扶贫”的创作主旨。可以说,晋剧现代戏《圪梁梁上》不仅把“真实地反映时代,真实地描绘生活,真实地传递群众心声”的责任扛到了肩上,也把脱贫攻坚精神演到了观众的心坎上。

故事情节震撼人心 脱贫攻坚精神显

该剧用倒叙手法,在故事一开场就通过前后时间的对比,将云岭村3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呈现在观众面前,正如剧中唱的一样:“俺家就在圪梁梁上,冬去春来换了装。曾经是——阳婆婆上山没念想,月牙儿露头就上床。如今是——阳婆婆上山明晃晃,月牙儿爬坡亮堂堂。”

在故事情节的编排上,该剧主要通过4个较为典型的扶贫故事勾勒出云岭村第一书记严丽,全身心投入脱贫攻坚、敢于担当的感人形象,每个故事的选取都可以看出创作团队的用心。例如,在第一个故事中,严丽初到云岭村,在调研中首先遇到的是贫困户牛婶,牛婶的儿子三宝患淋巴瘤,因无钱治病而常年卧床,这反映的是因病致贫返贫的问题;第二个故事中,云岭村在危房户家庭搬迁的过程中,有的嫌住新房还需添置家具、完善设施而增加新的负担,有的怕住到新地方,因距离远影响干农活,也有的坚持“金窝银窝不如祖宗留下的穷窝”的观念而固执己见……这反映的是思想扶贫的问题;第三个故事中,原先是贫困户的赖二毛,因近年在城里开饭店赚了钱,已不符合贫困户标准的他恼羞成怒,要找村干部理论。严丽给赖二毛展望了村里的发展愿景,又介绍了村里的产业规划,并引导赖二毛利用特长,将来在村里的生态园开办“农家乐”发展电商,为村里种植业和养殖业培育产业链,当云岭村的致富带头人,这反映的是扶贫扶智的问题;第四个故事中,严丽的儿子临近中考患感冒,急需她回家陪伴时,云岭村养殖场又恰遭瘟疫。就在这孰重孰轻的反复权衡、分身无术的焦灼情况下,严丽割舍亲情,毅然回到脱贫攻坚岗位上履行自己的职责和使命,这反映的是广大党员干部克服困难、深入一线、吃苦耐劳、勇于奉献的时代精神。每一个故事的背后都有其深刻含义,都起到了加强主旨的作用。但笔者认为,4个故事在衔接上稍显生硬,过渡不够自然巧妙。此外,第四个故事虽然感人至深,但是与其他三个故事在逻辑关系上不是平行关系,人物形象的塑造、冲突矛盾的设置完全可以融入上述三个非常典型的扶贫故事中,或者另起炉灶,再设置一个反映扶贫过程中不同类型的典型故事,例如因学返贫,此处没有必要单另描绘,略显刻意。

人物塑造鼓舞人心 扶贫干部形象鲜

该剧人物鲜活、饱满,塑造了许多立体、真实、多样的人物形象。例如,通过在雷鸣电闪、大雨滂沱之夜,严丽拉着牛婶的儿子三宝下山求医,严丽对孙大笨的动之以情,对赖二毛的晓之以理,以及在家庭与扶贫一线的艰难抉择中最终选择了后者,让我们看到了一位怀着一颗赤诚之心,追寻父辈足迹,舍小家为大家,既有智慧又有情感、既坚毅又耐心、既有担当又牵挂家庭的扶贫干部形象。除严丽外,还有像命苦却坚强的牛婶、“赖汉”光棍孙大笨、得理不饶人的赖二毛、一心为云岭村发展却不得法的村主任,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我们忽略了一个推动全剧故事走向,引领全剧深化主旨的人物——山根爷爷,虽然山根爷爷出场的频次不是很高,但是每一次出场都对该剧的起承转合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当村民以及第一书记严丽每次陷入困境时,我们都可以见到他的身影,可以说山根爷爷是云岭村几十年的见证者、记录者,也是村民们思想的引领者。云岭村作为红色山村,也保留着红色传统,而山根爷爷就是那面旗帜,这面旗帜也曾指引着严丽的爷爷和父辈为人民的利益奉献出自己的一切。这一棒现在交到了严丽手上,作为第一书记的严丽,不仅要完成脱贫攻坚的任务,更要带领大家实现乡村振兴,以及不仅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绿色发展方向。山根爷爷这一形象的巧妙设置,用现在流行的话说就是一颗彩蛋,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深化了全剧的主旨。

艺术表达深入人心 乡村振兴初心现

《圪梁梁上》作为晋剧现代戏,在语言表达上呈现出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特征,将舞台语言的艺术表达运用得淋漓尽致。该剧虽然全由青年演员挑大梁,无论是声台形表还是唱念做打样样出彩,无论是服化道还是音乐编曲都恰到好处。例如,在第一个故事中,严丽用平板车拉三宝去医院这一段,就将道路的泥泞、大雨的冲击、内心的着急通过戏曲台步和身段表演刻画得入木三分,既活用了戏曲的程式化动作,又展现了扎实的功底,引人入胜。再如,在服装的选择上也可见主创团队的“别有用心”。在严丽一出场时,穿了一件大红色的外衣,旨在作为第一书记的她,带着一片赤诚之心,要带领云岭村走上脱贫致富的新路;之后走访云岭村时换上了休闲的装束,显示出放下思想包袱、轻装上阵的心态;之后发展乡村产业时,严丽换上了绿色的外套,以示坚持绿色发展的生态理念;接着,在工作与家庭难以抉择的第四场,严丽一身蓝色西装出场,彰显出作为第一书记的理性和克制;最后,在严丽离开云岭村时,她又换回了最初来云岭村的红色外套,凸显共产党员不忘初心的理想信念。虽然服装的配色对于一部现代戏来说可能不是重点,但我们从主人公每场服装变化的细节中依旧能够体会到创作团队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的匠人精神,这也与“精准务实”的脱贫攻坚精神相契合。

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我们坚信,伟大的脱贫攻坚精神,将激励广大干部群众向着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接力奋进,谱写新征程最美华章。我们也相信越来越多的文艺工作者会将目光投向新时代的火热实践,感受时代风气的变化,触摸时代脉搏的跃动,与时代发展同步伐,承担起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的使命,相信会有更多像《圪梁梁上》的精彩剧目与时代同行、为人民抒情。现代晋剧《圪梁梁上》的创作实践证明,文艺只有植根现实生活、紧跟时代潮流,才能发展繁荣;只有顺应人民意愿、反映人民关切,才能充满活力,历久弥新。

李刚

责任编辑:刘映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融媒在线(域名:KBQMT.COM)”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KBQMT.COM,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融媒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融媒在线)”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1. 字号加大
  2. 字号减小
  3.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