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校尉营社区党委书记郑秀萍(右)慰问辖区困难老人。
闫红海对网络客户下单的苹果进行称重包装。
卫香莲(左)在隰县年货节上向顾客介绍花馍。
一进腊月,春节就越来越近了,人们在腊月里是忙前忙后。在我们身边,有一群人悄悄地忙碌着,有社区的工作人员、有供应年货的电商、有家政服务人员、有送快递小哥……他们是平凡的工作者、服务者,也是最可爱的人,他们用自己的忙碌为我们送上了一份节日温暖。
社区书记:郑秀萍 我忙的是别人家的年
春节将至,备年货、买新衣、打扫家……每家的忙碌都带着浓浓的年味。太原市迎泽区校尉营社区党委书记郑秀萍的繁忙却诠释出不一样的味道。
“张师傅,现在身体怎么样?退烧药还有吗?”1月6日清早,一进社区办公室,郑秀萍就立即给感染新冠的老人打电话,夹杂着浓重鼻音的询问让人心中一暖。
这几日,因为感染生病,社区人手不足,郑秀萍一退烧就回到了工作岗位。“说身体不难受是假的,但是工作不等人,摸排、慰问、征兵、安全等一系列事情,春节前都得一一落实。”
动员辖区符合征兵条件的18岁男青年参加兵役登记、继续完善60岁以上老年人登记台账;摸排辖区困难群众情况;网格员汇报居民的咨询与情况反映……郑秀萍的小本本里记录着一长串工作要点。“大家每天都要到街巷、商户转转,看看有没有电线老化、灭火器过期的情况,快过年了,咱们一定要绷紧安全弦。”刚过9时,她已将小本上的每项工作落实到责任人。
“听我说谢谢你,因为有你……”13∶30,刚扒拉了几口饭的郑秀萍迅速拿起手机。“主任,我家楼上漏水了!我敲不开他家的门,现在不知道怎么办才好。”电话另一边91号楼的张奶奶焦急万分。仅三言两语的工夫,郑秀萍已跑到张奶奶家。只见房顶、墙壁、被子到处都是水。她一边帮张奶奶收拾,一边安排网格员设法同楼上居民取得联系。在郑秀萍的协调下,楼上赶回来的租户为张奶奶清理干净屋内积水,并向老人道歉。
“居民纠纷虽然看起来不起眼,但处理不当很可能导致新矛盾产生。只是小摩擦、小误会的,就跟他们谈心、聊天,慢慢开导;问题较严重的,就把当事双方请到社区来调解,力求‘一般矛盾不出社区’。”郑秀萍说。
作为社区的“主心骨”,郑秀萍的真情让辖区居民时刻都能感受到温暖和关爱。“大家总说,我腊月里忙的是别人家的年。咱社区工作人员不就得把这个‘大管家’当好,让居民能踏实过年嘛。呀!6时了,我得赶紧把老张的晚饭送过去。他四肢严重变形,没人帮忙可吃不上饭。”
放下手头的工作,郑秀萍又拎着晚饭急匆匆向张树刚家奔去。
电商:闫红海 让农产品飞得更高更远
“赶快再装20箱苹果,今天一并发出去,一会儿快递员就来取了,别耽误顾客收货。”1月9日,翼城县中卫乡东浮图村的一处农家院内,小闫农特的负责人闫红海正忙着和母亲、两个女儿一起给要发走的苹果套网、称重、装箱。
虽说过了腊八就是年,但守在田间地头的他反而迎来了一年里最忙碌的时节。
“瑶瑶,最后确认一下单子。”“梦瑶,往过送点网袋和箱子。”“装好的箱子再清点一遍数目。”……两个上大学的女儿被闫红海一遍遍地叫着。
闫红海是个新农人。“家里种了近40年的苹果。以前11亩果子熟了,多是等着客商上门收购,经常被挑拣压价。我就总琢磨着给自家的果子找个好销路。”4年前,闫红海见到亲戚朋友都在淘宝上买东西,千里之外的物品轻轻松松就到了本地,于是,想着把自家的苹果也通过类似的方法卖出去。有了想法,闫红海没有迟疑,立刻就向有经验的人请教。
了解基本操作后,他在微信圈发出自家苹果的照片,并介绍了品种、口味。“那会儿只是想试一试,没想到远在上海的网友王爱霞大姐当天就在对话框里联系我,‘看着苹果的品相挺好,就是不知道好不好吃’。我立马说先发给你尝尝,好吃了再付钱。”这一尝,彻底打开了闫红海苹果的销路。不少上海的订单接踵而至。
“我生意做得好,主要是靠‘回头客’。首先得以诚待人,才能做到良性循环。现在,我的固定客户已经超过了300人。他们吃了后,还会免费帮我做广告,一个人辐射带动一群人。市场越来越大。”闫红海的脸上充满自信。
几年来,48岁的闫红海开始自己运作视频号,销售的产品也从单一的苹果增加到梨、柿饼、小米、石子饼、浆水、牛肉丸子等。他在视频号里详细介绍每样土特产的来龙去脉、特点优势。这些富有翼城特色的农产品也源源不断地发往上海、江苏、福建等地。
说到未来,闫红海坦言:“这些年,我不仅给自家农产品卖出了好价钱,还帮附近的乡亲们卖了不少。以后我得继续努力,让家乡的农特产品借网络飞得更高、更远,让大家增收,日子过得更红火。”
传统工艺师:卫香莲 把花馍做成文旅产业新名片
“咱家的花馍是用果蔬汁做的,寓意好,健康可食用。”1月10日,隰县新春年货集市第一天,隰县喜上喜花馍公司经理卫香莲一会儿在摊位上摆弄货品,一会儿向过往客人介绍自家年馍。熙熙攘攘的街道上,她的“中国红”棉袄格外喜庆……
复工复产以来,街头烟火气渐浓。进入腊月,卫香莲也迎来一年中最繁忙的时候。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和面、打汁、造型、装盒、核对订单,招呼年货节摊位。“现在旺季一天的收入赶上过去打一个月工的工资了。还不说能带动十几个姐妹就业呢。今年腊月十四的时候,订单就排到年三十了。看着咱的隰县馍馍卖到全国,虽然忙,但是累并快乐着。”
因为丈夫先天视力残疾,家庭的重担压在卫香莲一人身上。下岗后她做过饭店配菜员、楼道保洁工、家电销售员,也逐渐迷上了花馍制作。2018年她参加了隰县残联组织的面塑花馍培训。2019年,她的喜上喜花馍店在接官街开业。
虽有了店面,卫香莲依旧认真钻研花馍制作技艺,在传承隰县传统面塑花型的基础上,发掘隰县传统民俗特色,创新开发了“喜上喜花馍”四大类100多个花型,产品涵盖果蔬花馍、民俗花馍、老面馍头、隰县年馍、隰州硙硙等十多个品种。参加展览、比赛获奖、中央媒体发布花馍视频,一路走来,卫香莲从村里来的“蒸馍馍的”脱胎为“临汾市工艺美术大师”。以卫香莲为手工艺领头人的山西省隰县喜上喜面塑花馍民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也被确定为“全国残疾人文化创意产业基地”、隰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隰县面塑传习基地”。
现在,卫香莲注册了“隰有好礼”商标,把作坊变成了工厂,新建了生产基地,改造了原有门店,升级了生产设备,形成了“一厂一店”生产模式,经营面积达500㎡以上,可吸纳20多人就业。改造后,企业每日生产花馍20多套,年生产“隰州硙硙”及年馍万盒以上,涵盖了高中低端全系列产品,综合年产能预计在200万元以上。
“这才刚起步,路还很长。我要把花馍做成隰县文旅产业新名片,带动姐妹们一道增收致富。”说话间,卫香莲一头扎进热气腾腾的操作间。
本栏文图由张丽媛 聂芸辉 宋榜娟 张瑞强提供
1、凡本网来源注明“融媒在线(域名:KBQMT.COM)”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KBQMT.COM,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融媒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融媒在线)”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