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访谈 > 正文
全国人大代表马瑞燕:为农代言 为民发声
发表时间:2025-04-03 18:23:56来源:山西日报

“这几天学生即将开学,还有几个科技项目在调研、论证,今天又是一整天的会,忙到现在,实在抱歉啊……”2月17日,接到全国人大代表、山西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院长马瑞燕回复约访的电话已是晚上11时,忙碌是她生活的常态。

“我记得2013年刚当选全国人大代表的时候,内心既激动又担心。作为一名地方院校的一线普通教师,走进人民大会堂,责任重大。”时隔多年,连任两届全国人大代表的马瑞燕提起当时的情景,仍然记忆犹新。她说,人大代表不仅代表着责任,更代表着信任和使命。

“如何当好一名合格的人大代表?”带着这份思考,马瑞燕开启了自己十年的履职生涯。

为了履行职务更有力度、建言献策更有深度,马瑞燕在从事科研教学工作的同时,总是把“能代表基层百姓呼吁什么、结合自身专业领域能为国家做点什么”的履职理念融入平常。农村学生为什么辍学?农产品为什么不敢吃?……这些“点”现象,是“面”上的问题吗?是需要国家知道和解决的问题吗?马瑞燕向身边的师生、村民、相关单位部门,甚至全国的院士、专家征集意见,在深入调研、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建议议案的主题,一些议案建议直到过年、正月还在反复修改完善,有时直至全国“两会”召开,甚至是提交日才能定稿。

“科研人写议案和建议要用事实说话,用数据证明,需要反复琢磨才能将调研反映出的问题,以最科学的方式展示出来。”马瑞燕告诉记者,在多年履职的生涯里,倡导和呼吁最多的就是农科教领域。

从涉农专业学生教育经费提高、奖助学金倾斜到学费减免、公费农科生,从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到农村学校质量提升,马瑞燕始终都在为加强涉农人才培养、为乡村振兴专业人才储备建言献策。她坦言,自己的事业与人大代表的履职工作已形成了有机的互动。“在履职当中我接触到了社会的方方面面,听到了更多的民生诉求,这使得我在科研方面、在教学方面有了更精准更全面的把握。”马瑞燕说。

十年的履职生涯,马瑞燕共提交议案、建议50项,参加2次全国人大执法检查,5次列席常委会,3次参加委员长座谈会2次发言。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的议案以及《关于支持山西农谷建设,打造以功能农业为引领的特色农产品示范区的建议》《关于支持山西农谷国家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建设的几点建议》等建议已立法修法、落地见效。

“我很高兴的是,基层一线人员能通过人大代表履职推动国家相关方面的立法、修法、意见的推出与完善,推动这个领域的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马瑞燕说。

记者手记

初心使命与责任担当

马瑞燕是国家教学名师和国家农业产业体系的岗位科学家,是学生们口中的“马老师”,也是连任两届的全国人大代表。

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十年来,她坚持深入农村调研了解群众诉求,坚持在农业和高等教学一线躬身实践,积极为加强涉农人才培养、储备乡村振兴专业人才建言献策,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铮铮誓言。

提及履职十年来的感触,马瑞燕说得最多的是“为农代言、为民发声,使命光荣、责任重大”。这句话道出了马瑞燕的履职心声,也体现了她勇担责任的情怀,以及对初心使命的坚守。

本报记者张谦

责任编辑:刘映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融媒在线(域名:KBQMT.COM)”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KBQMT.COM,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融媒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融媒在线)”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1. 字号加大
  2. 字号减小
  3.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