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旅 > 正文
“唐音元韵——晋祠·永陵乐伎音乐文化联展”亮相龙城
发表时间:2025-04-04 12:14:50来源:山西晚报

清风拂柳,大地回春。3月26日,由太原市文物局、成都市文物局主办,太原市文物保护研究院、太原市晋祠博物馆、成都永陵博物馆承办的“唐音元韵——晋祠·永陵乐伎音乐文化联展”正式开展,四十余件文物,尽显宫廷乐舞的盛大规模及壮阔场景。

本次展览最大的亮点,就是晋祠博物馆元代乐伎像和永陵“二十四伎乐”的相互联动,以音乐为载体,不同地区的文物汇聚一堂互相辉映,堪称双璧。据相关工作人员介绍,2023年正值永陵考古发掘80周年,晋祠博物馆特邀永陵“二十四伎乐”穿越千年而来,携手承载着元代皇家曲艺遗韵的晋祠元代乐伎,为大家呈现一场“音乐盛宴”。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一首“赠花卿”写尽彼时成都的繁弦急管,饱含杜甫的无尽赞叹,亦是千年前这座古代东方音乐之都的真实写照。五代十国时期,王建占据成都称帝,史称前蜀。王建的陵墓即为永陵,也是我国目前所知的唯一建筑于地面之上和第一个经过正式考古发掘的帝王陵墓。在所有出土文物中,王建棺床东、西、南三面石壁上雕刻的“二十四伎乐”最为引人注目。这些乐伎分别演奏种类不同的乐器,人物造型优美,神态逼真,是全国少有、考古出土完整的唐朝宫廷乐队形象,对研究唐及五代时期宫廷乐队的建制、音乐史、乐器史等都有很高价值。

放眼晋祠博物馆内的唐叔祠,陈列着一组14尊珍贵的元代乐伎像,比例适度、身形丰满、面庞圆润,完整展示了元代乐队建制,浓缩了元代戏曲最丰富多彩的一幕,是反映当时音乐文化最高艺术成就的实物典范。

本次展览设置有“清商相和”“乐府新声”“古乐传承”“元曲遗韵”四个单元,根据永陵石刻浮雕“二十四伎乐”仿制的唐代古琴、琵琶、横笛、箫、排箫、箜篌、鼓等乐器重返人间,展现一幅唐代宫廷燕乐的华丽盛宴图。(记者 孙轶琼)

责任编辑:刘映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融媒在线(域名:KBQMT.COM)”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KBQMT.COM,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融媒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融媒在线)”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1. 字号加大
  2. 字号减小
  3.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