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7月28日电(记者于文静)近年来,一些乡镇、村为解决农民参与乡村治理积极性不高等问题,以及一些事关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乡村治理难事,引入了积分制,受到基层干部群众欢迎。下一步,我国将在乡村治理中因地制宜推广运用这项举措,促进“小积分”解决“大问题”。
这是记者从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28日召开的全国乡村治理中推广运用积分制视频会议上了解到的。
中央农办副主任、农业农村部副部长韩俊表示,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也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各地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部署要求,大力加强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一些地方采用积分制推进乡村治理,取得了良好效果。
从以前村庄事务“要我参与”到如今“我要参与”,从以前有时“老实人吃亏”到现在“德者有得”,从“任务命令”到“激励引导”……各地对积分制的探索形式多样,包括“爱心超市”“道德银行”“积分储蓄站”等,都是从农民群众最关心的身边事入手,将乡村重要事务量化为积分指标,通过民主方式形成积分评价办法,对农民群众日常行为进行评价形成积分,并根据积分给予相应精神鼓励、物质奖励或行为约束。
据了解,目前不少地方在自发探索基础上进行面上推广,取得了良好效果。江苏省8个县整县推进乡村治理积分制,103个乡镇和1590个村开展积分制管理;山东省济南市全域推进“积分+扶贫”模式,覆盖1006个贫困村;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出台意见,在5个县(区)62个乡镇的180个行政村推广乡村文明实践积分卡制度。
韩俊说,要因地制宜在乡村治理中推广运用积分制,坚持党的领导,聚焦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鼓励地方探索创新,规范实施过程,突出结果运用,强化运行保障。推广中应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结合实际、循序渐进,不搞强迫命令、一刀切。在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加快移风易俗、营造文明乡风等方面加快补齐短板,通过积分制树立起“风向标”,引领农民群众积极参与乡村振兴。
1、凡本网来源注明“融媒在线(域名:KBQMT.COM)”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KBQMT.COM,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融媒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融媒在线)”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