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天爷啊,你把我家房子撞塌了!”
“哪里撞塌了?就是不小心碰了下,挖机这么大,地方这么小,谁能顾虑那么周全?况且这也是给集体办好事呢!”
“给集体办好事就能撞塌我家房子?不行,得赔!”......
不久前,泽州县犁川镇上犁川村进行自来水改造,施工队在施工时,挖掘机挖斗不小心撞在崔某的墙体上,造成墙体损伤,出现裂缝。崔某与挖掘机施工人员发生激烈争执并且拦停了施工,要求进行赔偿。
在收到网格员信息上报后,镇综治中心迅速指派“把一伙”调解室进行调解处置。调解人员兵分两路,一方面,积极劝说双方各让一步,避免激化,另一方面,加紧寻找当事人的“把兄弟”,从中斡旋,达成和解。最终,在当事人“把兄弟”的大力配合帮助下,双方就赔偿达成一致,并签订调解协议,以极小的代价圆满化解了矛盾纠纷,保证了工程按期完工。
犁川镇是泽州八大古镇之一,史称三晋屏翰。在明清时期,犁川镇是商贸重镇,南来北往的客商给古犁川带来了多元文化的碰撞交融,尤其是忠义仁勇、感恩向善的优秀传统文化深深影响了当地群众,于是人们纷纷效仿“桃园结义”,挑选吉日,自发结拜,共商共议,共行善举,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把一伙”民俗节并流传至今。“把一伙”是犁川人对忠义好友的亲切称呼,指年龄相仿,追求忠义、仁勇、感恩、孝道的群体,深受当地百姓的尊重认可。
今年以来,犁川镇积极探索新时代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机制,在整合综治、司法、派出所、驻村律师等力量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把一伙”民俗优势,成立了“把一伙”调解工作室,利用亲情友情和仁义精神,将大量矛盾纠纷化解在了萌芽状态,走出了独具特色的乡村善治之路。
“把一伙”调解的精神内核是以民为本、以义促和。以民为本:依托“把一伙”平台,在朋友相聚相谈中,了解老百姓特别是留守老人的生活需求、文化需求、社交需求,宣扬积极向上、积德行善、崇尚美好的社会风尚;以义促和:发挥“把一伙”能让老百姓聚起来、坐下来、好商量的作用,晓之以国家大义、社会公义、做人仁义,最终实现家庭和美、邻里和睦、社会和谐、党群合心的目标。
“把一伙”调解工作室采取“一调二找三协同”“三步工作法”。“一调”即针对简单矛盾纠纷,利用网格员、人民调解员等综治力量快速开展调解;“二找”即针对复杂矛盾纠纷,积极寻找当事人“把兄弟”协助调解,摸清当事人诉求,找寻化解矛盾的突破点;“三协同”即在“把兄弟”调解基础上,用好司法职能,保证调解的规范性、合法性和有效性。通过“三步工作法”,使传统的忠义、仁勇、感恩、孝道思想在矛盾纠纷化解中展现出新的力量,焕发出新的风采。今年以来,犁川镇“把一伙”调解室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十余起,真正做到了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
下一步,犁川镇将认真贯彻县委政法委“一十百”社会治理大创建活动的要求,进一步加强“把一伙”调解室规范化建设,确保发挥更大更稳定的社会作用。一要加强组织管理,将“把一伙”中德行好、威望高的“把兄弟”“把姐妹”吸收到镇、村调解组织当中,定期开展教育培训,以期发挥更大作用。二要优化衔接机制,持续完善“三步工作法”,尤其要健全“把一伙”参与调解以及与综治、司法等专门力量相配套的衔接机制,真正将“把一伙”调解室打造成有效化解矛盾、助力转型发展的“闪亮名片”。(张莉)
1、凡本网来源注明“融媒在线(域名:KBQMT.COM)”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KBQMT.COM,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融媒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融媒在线)”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