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访谈 > 正文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关键技能带头人,晋西集团高级工程师、特级技师忽东风:创新不止 传承不息
发表时间:2025-04-02 19:26:18来源:山西日报

5月4日,晋西集团机械加工分厂车间,机声隆隆中,忽东风开始了一天的工作,调试新设备、研究新方案、传授新技术……一上午忙忙碌碌,穿行在车间各个工位,他的微信步数已近万步。

17年前,还在上学的忽东风就在全国数控大赛山西赛区崭露头角,晋西集团将他作为人才引进培养;17年间,他不负众望,将满腔热情投入到工作中,攻克了上百个技术难题,逐步从一名零件加工工人成长为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关键技能带头人,晋西集团高级工程师、特级技师。

今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忽东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他说:“我个人能力十分有限,能取得成绩离不开团队的支持。今后会继续努力钻研业务,在数控加工方向继续走下去。”

忽东风十分珍惜每一次学习锻炼机会,刚参加工作时,他经常主动协助其他技术环节的同事工作,并抱着知足、感恩的态度,把工作做得尽善尽美。凭着刻苦钻研的劲头及娴熟的技术,他迅速在同龄人中脱颖而出,从零件加工工人成长为技术骨干。工作中,他不断推动工艺创新,先后解决了薄壁件变形、深孔加工等多项技术难题,参与国家重点试验项目8项,工艺改进创新50余项,新产品研制300余种,自制工装、夹具及解决技术难题上百种。

为实现技能人才的倍增效应,2020年,由山西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命名的“忽东风技能大师工作室”揭牌。工作室主要负责集团公司重要产品零部件的机加、数控编程等任务,对推进产品升级和技术改进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工作室虽然是以我名字命名的,但我们的团队成员个个都是技术精英,经验十分丰富。”忽东风说,除了当好攻克技术难题的“尖兵连”、解决现场难题的“轻骑兵”,培养技能人才也是工作室的重要职责。这些年在忽东风的传、帮、带下,新员工快速成长,由他辅导的武清华、刘冉冉等多个员工在全国刀具应用技术大赛中相继获得奖项。

为更好地进行技术传承,每次攻克一个技术难题后,忽东风都会及时总结工作经验,提炼新技术方法,汇编成实践案例和培训教材。由他编制的《忽东风薄壁筒类零件操作法》获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第四届创新大赛“特色操作法”,《棱边倒圆切削操作法》《宏程序螺纹切削及用螺纹车刀去头操作法》等被运用到企业生产中,降低了劳动强度,提升了工作效率,提高了产品质量。

随着产品技术不断升级,忽东风在工作之余抓紧学习最新技术。去年,实际生产中需要中间尺度范围为0.1—10毫米的金属材料异型孔、槽结构,而常用的机床只能进行直线加工,无法在异型零件内壁精准加工多个窄槽,用高精密的数控机床进行重型切削加工则会影响机床精度。虽经多次试验,产品合格率却一直难以提升。

忽东风视产品质量为生命,他多方查阅资料,通过不断调整数控机床刨槽加工参数,对刨削加工过程刀具路线优化等,终于大大提高了异型窄槽零件的加工效率以及零件精度。如今,由他总结的《异型窄槽数控刨削加工操作法》已在生产中推广应用。据初步估算,仅此一项每年就可为企业节省成本400万元左右。

在机械加工领域,钛合金密度低,质量轻,但难于切削,属于行业加工难点。去年年初,他通过学习高速切削加工技术和多次反复试验,突破了这一技术难点。目前这一操作法已经在机械行业推广。

不断创新,屡获殊荣。这些年忽东风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亮眼的成绩:中央企业技术能手、全国青年岗位能手、“三晋英才”支持计划拔尖骨干人才、山西省企业“创新达人”……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常有徒弟问忽东风这个问题。他总是说:“作为新时代的技术工人,我们有非常好的学习环境和创新环境,只要牢记强军报国使命,找准个人定位、勤学苦练、深入钻研,就一定能在生产一线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记者姚毅

责任编辑:刘映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融媒在线(域名:KBQMT.COM)”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KBQMT.COM,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融媒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融媒在线)”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1. 字号加大
  2. 字号减小
  3.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