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党建 > 正文
搭上西行快车,续写晋商传奇
发表时间:2025-04-03 18:25:57来源:中共灵石县委组织部
  日前,首届中国——中亚峰会圆满结束,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题为“携手建设守望相助、共同发展、普遍安全、世代友好的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的主旨讲话,拉开了中国同中亚老朋友们携手同心、面向未来、共谋发展的帷幕,一条横亘亚欧大陆的新丝绸之路即将铺就。此时此刻,“西行”的列车业已装车完毕,亟待发车,处在这条“大动脉”另一端山西,如何才能搭车西行,续写晋商传奇?
 
  开阔视野,走出“西口”方有出路。众所周知,山西素有表里山河之称,山川相隔、支离破碎地形,既为山西隔开了历史上的历次战火硝烟,同时也将她与世隔绝,山西在全国也留下了一个“封闭”的印象。山西有多“封闭”?从方言上可见一斑:在外地人听来,山西某些地方的方言与典型的北方官话差别很大,最大的感受就是“听不懂”,似乎北方话只有山西人在“搞特殊”。而且山西话不光对外地人“搞特殊”,本地人自己也喜欢“搞特殊”。晋中地区的平遥人听介休话尚能听懂,听灵石话也似无障碍,但再往南进入临汾市霍州境内,听霍州人说话就无异于听外语了,原因无他,隔了几座山而已,就这几座山,就让山西人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语。这种地理上的特征,确实在过去和现在都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山西人的视野,而视野上的狭窄,也进一步阻断了山西的发展之路。前段时间网络流传一篇文章《山西,为什么急了?》,山西确实该急了,因为再不急就将再次错过发展的一列快车。但光着急是不行的,必须找出路,这个出路不能局限在本省境内,还是要出去找。很明显,在大西高铁纵贯南北、出省入省朝发夕至的当下,地理上的隔绝显然已经逐步被打破了,但思想上的封印还不同程度的存在,特别是在广大干部身上。因此,开阔视野,干部要带个头,走西口,要让思想先“出关”。山西的干部不妨带头打破思想封印,主动出去开阔视野。出去具体看什么,一看“南边”有多繁华,找找“心理落差”;二看招商引资有何妙招,想想发展思路;三看营商环境有多大差距,补补“历史欠账”。前段时间有某村干部去淄博取经,回乡后也在村里搞了一个“小淄博”,吸引了临近县份的游客前往,这就是一种尝试,这样的尝试应该多一些,同时工作也应该进一步抓实,出去不是为了游山玩水、走马观花,而是要去“求取真经”。
 
  抓住机遇,敢于“断奶”才有出息。虽然因为地理的原因,山西人落得一个“封闭”的印象,但从历史上看,“封闭”似乎是对山西人的一种刻板认识。山西人不是没有想过走出去,也不是不会抓住机遇。自明朝中期至民国四百年间发生的大规模人口迁徙活动——走西口,它从侧面印证了,山西人在土壤贫瘠、连年大旱的情况下,也是能逼不得已走出门的。但许多山西人走西口这一壮举,终究还是突出了一个“逼不得已”,而不是一种自发的、主动的追求财富和幸福的举动,也即是说,只要风调雨顺,老天爷赏饭吃,山西人有“脸朝黄土背朝天”的机会,好多人还是不愿意走出去,可见山西人虽不能称得上绝对的“封闭”,但也不显得有多么开放。实事求是的看,不少山西人包括山西的一些干部都安于现状,从心理上总是不愿“断奶”,而且这种对戒断反应的恐惧从古一直延续至今。人们一提到山西总是说“成也煤炭,败也煤炭”,山西似乎也总是打不破这种“资源诅咒”,每到煤炭行情不好的时候就痛下决心想着转型,然而行情一旦好起来,就把转型忘得九霄云外了。因此,走西口的精神需要传承,但更要在此基础上发扬光大,抓住机遇不要总是等到“被逼无奈”,而是要敢闯敢干,主动“断奶”,善于走出心理舒适区去迎接新的挑战。2023年开年的前两个月,山西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物贸易进出口额达到77.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8.3%,机电产品、钢材、医药材及药品、农产品出口均大幅增长,传统的煤炭产品非但没有成为出口的主角,反而从印尼进口了47.4万吨、价值3亿元的煤炭,这说明山西已经在下决心“断奶”方面是有切实行动的。前两个月的尝试也证明,借丝路故道,搭上这条西行快车,找中亚“老朋友们”叙叙旧,是一条可行的发展之路,倘若窝在家里闭门造车,山西人将永远是“没出息的小朋友”。既然迈出了这一步,就要坚定决心不再走回头路。
 
  苦练内功,拿出真情求得转机。近日,山西省委书记蓝佛安在全省招商引资大会上直奔主题:“今天不说为什么要做招商引资,也不说招商引资的重大意义和总体要求,就说怎么做招商引资工作。”他围绕“招什么”“怎么招”“如何留”等问题,结合各地实践,直接向全省干部传授方法论。省委书记亲自讲怎么招商,既反映了山西省对招商引资的重视,也从侧面反映了,山西的营商环境已经到了不得不改变的时候。在网络上一搜,关于家乡的各种负面评价多到山西人自己看了都脸红,但又无法反驳,因为相当一部分说的都是事实。甚至必要的时候,山西人自己也毫不避讳地骂两句。山西何至于此?根本原因还是“内功”修的不够。须知要想招到商引到资,关键还是看一个地区的底蕴怎么样。如何练内功?怎么练内功?不妨从权力的“进退留转”开始抓起。首先干部从认识层面上就要积极转变,牢固树立权为民所用的观念,一心去研究如何让权力服务于市场、服务于经济发展,努力让权力观的转变反映在具体的政策层面:对市场有帮助的、不能“缺位”的权力,那就要留下,并且加强对该权力的监督;对市场没有帮助,甚至会形成干扰的权力,那么就请它退出去,或者转变它的职能。此外,无论是招商引资还是招才引智,肯定是要拿出真金白银和真心实意的,而且真心实意最终是要落实到真金白银上,从税收的减免、配套设施的搭建、资金的直接支持,方方面面都要拿出真金白银。但是,世界上最悲催的事是什么?那就是钱花了,事却没有办成。世上不乏慷慨之人,但千金散尽能赢得人心的却少之又少。有的人一抖腰包全是真金白银,但就是因为态度傲慢,撒钱犹如向乞丐施舍,反让人心生怨恨;或者花钱引进人才,钱是没少花,但就因为一碗水没端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而使人才心理产生落差,结果就是花同样多甚至比别人更多的钱,别人办成的事自己却办不成。所以钱要花在对的地方,更要花的公平合理合法。除了进一步完善决策机制,特别是招标竞标机制要突出公平、透明以外,还需要干部去掌握工作的艺术。抗战时,延安的日子很穷,归国华侨陈嘉庚访问延安,毛主席只能拿出豆角、西红柿招待陈嘉庚,唯一的美味是一味鸡汤,鸡还是房东大娘送来的。面对这样简朴的招待,陈嘉庚却落泪了,回到重庆后直截了当地在记者会上宣告:中国的希望在延安。为什么会这样?因为陈嘉庚所见所闻,知道延安是穷困的,但延安拿出了真心待客的诚意。可见“拿出真心”是一切工作艺术的核心要点,真心是任何真金白银都难以替代的。山西要发展,首要就是干部要在招商引资方面勤于动脑,做工作就讲求一个以真心换真心,只有真心实意、实实在在地勤载梧桐树,方能引凤落枝。
 
  开放不止步,“搭车”绘新图。从引车卖浆、泪洒西口,到汇通天下、富甲一方,奋斗的道路是艰辛的、曲折的,但前途是光明的、开阔的。历史已经给出了新的机遇,作为“一带一路”大商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山西此时不奋起直追,更待何时?
责任编辑:刘映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融媒在线(域名:KBQMT.COM)”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KBQMT.COM,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融媒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融媒在线)”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1. 字号加大
  2. 字号减小
  3.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