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推动科教融汇,让学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学习,推动高水平科技创新与高层次人才培养结合,已逐渐成为我省高校新的教学方式、育人模式。
中北大学仪器与电子学院拥有我省目前仅有的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之一——省部共建动态测试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这一国家重点实验室,该学院为本科生量身打造了“课内实验—课外学科竞赛—开放式科学研究项目”阶梯式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搭建了技术先进、设施全面的科技创新平台——创新精英研究院,并通过“普及—提高—拔尖—反哺”的人才培养方式,实现对新生培养的全覆盖。
“本科期间,我就通过董宪姝老师的矿物加工管理课程,学到了很多专业前沿热点知识,学院提供的良好平台和机会更让我提前接触到了学术和课题,从而激发了我对科研的浓厚兴趣。”太原理工大学博士生李帆对本科期间的科研启蒙至今记忆犹新。他提到的董宪姝老师现为该校矿业工程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是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李帆本科就在太原理工大学矿业工程学院就读,近年来,该学院积极开展科教融汇改革实践,构建了“多学科交叉知识体系、多维度耦合实践体系、多层次递进平台体系”三维一体育人体系,积极推进与企业的深度合作育人,鼓励企业专家进课堂、先进科研成果进课堂,把科研创新资源、社会合作资源转化为优质的教育资源,为高层次人才培养提供了先进的平台支撑,如获批省级现代产业学院——智慧矿业学院,建立太原理工大学——华为5G+数字化人才产教融合基地,建设1500平方米的创新创业基地、矿业机器人基地、虚拟仿真中心、VR中心以及国内唯一的校内4000米地热深井等科教基地。
推动科教融汇,关键在于打破边界,实现科学资源与教育资源、研究资源与教学资源的有机融合,教学与科研“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在与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的合署改革中,山西农业大学将校院的人力资源、实验室、实验基地以及仪器设备等各类资源进行整合,探索建构了农科教、产学研一体化协同育人的新模式。他们还与神农集团共建食用菌学院、与大地集团共建农田产业学院、与省自然资源厅共建双碳学院等,在各地市的9个直属研究所建设本科生实习实训基地……推动教育资源与科研资源紧密整合、科研资源转化为育人资源、行业特色转化为学科专业特色,走出了一条地方农业院校和科研院所、科技与教育融合发展的新路子。
打破科教“两张皮”,让高校优质丰富的科学研究资源转化为人才培养优势,山西大同大学云冈学学院的老师们也在积极开展实践。他们发挥科研优势,尝试将科研项目与课程相结合、引入到课堂,将科研成果体现在特色课程建设上。2022年,该学院为本科生开设了13门云冈学特色课程,如云冈民族融合专题、魏晋南北朝民族史等;2016年至2019年,学院教师结合自身专业,指导撰写大同地方特色本科毕业论文27篇,科教融汇示范效应显著。该学院还坚持边研究、边改革、边实践、边建设,积极推广科教融汇成果,引导优秀学生加入科研队伍。在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多项赛事中,该学院学生屡获奖项,培育了较为浓厚的科研兴趣。
推动科教融汇,我省高校坚定信心,全力以赴。2022年,省教育厅认定山西大学量子科技学院、太原理工大学能源互联网学院、中北大学仪器与智能学院为省级未来技术学院。首批认定的这3个省级未来技术学院,分别依托3所高校的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而建立,实现本—硕—博贯通式培养,成为我省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教学科研新高地。不仅如此,山西大学“英才计划”顺利实施,我省许多高校与山西大学一样,敞开大门,开放实验室,越来越多的中学生在高水平科研人员引导下,触摸前沿科技,体验科研过程,感受科技力量,激发科研兴趣,在心里种下热爱科学、逐梦科研的种子。
记者李林霞
1、凡本网来源注明“融媒在线(域名:KBQMT.COM)”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KBQMT.COM,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融媒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融媒在线)”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