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重集团新能源产业园区齿传分公司,通过给每一个渗碳炉外的火焰加上一个“铁皮罩子”,一年就能节约成本57万元。更重要的是,车间生产更安全,也更环保了。因为这一创新举措,热处理余热回收项目团队喜获公司奖励6万元。
这种“铁皮罩子”被职工们亲切地称作“铁皮宝宝”。它拥有超能力,不仅耐火烧,而且还能省钱。看似普通的铁皮,实际藏着“黑科技”。
7月25日,齿传分公司生产车间,机器轰鸣、行车穿梭,为用户生产制造的齿轮银光闪闪、光洁鲜亮,5个或10个为一组,层层叠叠、码放齐整,分批分次进入井式渗碳炉炉膛内进行热处理。这个过程,是为了给齿轮表面加入碳元素,让齿轮表面更坚硬、韧性更好。
有元素进去,就会有元素释出。在渗碳的过程中,甲醇与天然气进入炉内,在高温作用下发生一系列化学反应,会产生一氧化碳、氢气等残余气体。而余气处理的办法就是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这是最直接、最便捷的处理方式。设备、产品、人、明火共存一个车间,此种现象在国内同行业十分普遍。
创新,就是要打破常规!“公司不断深化改革,针对科技创新等相关活动,制定了专项奖励政策,进一步激发了职工在改革创新、降本增效上的热情,参与生产和管理的积极性更高了!”齿传分公司综合党群室内设机构负责人杨宇涛说。
经过多次交流讨论,以魏锋为负责人的热处理工部项目组,在制定火焰处理方案时碰撞出“火花”:通过给每一处火焰安装一个“铁皮罩子”,把火焰罩在里面,不仅避免了车间明火问题,消除了安全隐患,改善了作业环境,而且还能把燃烧的热量进行收集利用,从而降低了采暖和用电费用。
然而,事非经过不知难。经过前期调研,项目组发现没有一家同行企业有井式渗碳炉余热回收方面的成熟经验,偶有几家小企业也因为安装困难半途而废。没有先例参考,没有经验借鉴,魏锋带领团队拿着前期精心测算的数据,反而更加信心满满、斗志昂扬,“做成了就是第一!”他们坚信,实现火焰热量收集不仅行得通,而且充足的热量能够将水加热,在冬季采暖等方面大有可为。
事实上,这个“铁皮宝宝”之所以能耐得住烈焰烘烤,是因为里面安装了耐热钢材料,这种材料能够经受住800℃高温的考验,成为名副其实的“金钟罩”。此外,“铁皮宝宝”还能上演冷水变热水的戏码,通过内部冷热交换机的运行,实现冷热快速置换。
超能力的实现,不只是因为安装了耐热钢材料。安在什么位置,如何安装,怎么才能受热更均匀……这一系列的基础问题,经项目团队反复商讨,一次次修改、推翻又从头再来。几个月来,项目组成员东奔西走,和设计人员边沟通、边设计、边整改、边实施。根据生产实际情况,最终制定了一套详尽的安装方案。经过3个月的实际运行检验,这项技术改革最终取得成功,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
小创新凝聚大智慧,小举措也可以发挥大能量。一团火焰带给企业职工思考,也正是这样的改革创新助推企业快速发展。“敢想敢干、坚持到底,创新并不难!”谈到完成整个项目的感受时,魏锋脱口而出。
记者刘瑞强 张耀天
1、凡本网来源注明“融媒在线(域名:KBQMT.COM)”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KBQMT.COM,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融媒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融媒在线)”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