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名保家卫国的火箭兵到带领一方百姓增收致富的“班长”,他始终坚持强烈的责任心,在走村串户中问民情,在田间地头里兴产业。他牢记军队战斗精神和军人信仰使命,在乡村振兴中发挥“兵之智”,发扬“兵之勇”,以实际行动展现着新时代农村干部的崇高品质和退役军人的责任担当。他就是长治市襄垣县王桥镇安德村党支部书记王志飞。
王志飞是土生土长的襄垣县王桥镇安德村人,1999年12月光荣入伍,2003年3月入党,2012年4月转业。12年军旅生涯中,他刻苦训练,努力学习,圆了军校梦。毕业后,他勤奋工作、拼搏进取,先后十余次被评为优秀士兵、优秀共产党员、学雷锋标兵、装备管理先进工作者,入选装备维修高级人才库,3次荣立个人三等功。
带着这些荣誉,王志飞退役后被安置在省属国企潞安集团常村煤矿。戎装虽脱,军魂仍在。当他手捧这份农家儿女梦寐以求的“铁饭碗”时,却时常惦记着村里的大事小情,惦记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乡亲们。因此,他毅然决然辞掉国企工作,回村创业,还一度获得全县“向善向上好青年”等荣誉。心系乡亲的他于2021年10月全票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
捧一颗红心精耕基层治理“责任田”
作为一名在部队大熔炉历练过12年的军人,王志飞深知,抓好党建工作是履职尽责第一要务。他带领班子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制度,督促支部党员通过“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三晋先锋等加强对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学习。
通过系统学习党务工作知识、了解党务工作特点、掌握党务工作方法,班子的综合素质大幅提升。闲暇之余,爱看书的王志飞善于立足实际谋划支部发展新思路,对党员管理、党员活动大胆探索,围绕乡村振兴、基层治理、服务群众等工作,开展各类服务活动,始终让党旗飘扬、党徽闪光。
对群众来说,喊十句口号,不如办一件实事。三十多年前建设的自来水网老化,经常漏水停水,甚至因管道漏水造成村民房屋塌陷。上任之初的王志飞深感水网改造的迫切性,他给自己定下一个目标:必须在2022年上冻前,让全村百姓吃上放心水、稳定水。
目标一定,说干就干,村集体自筹资金60余万元,争取上级资金50万元,支部挂图作战、倒排工期,现场统筹三个施工队协同施工。王志飞带领全村党员干部奋战在水网改造一线,在保质保量的情况下,将两个月的工程一个月干完。村民看在眼里,喜在心头。
水网改造只是王志飞工作状态的一个缩影,道路整修、卫生环境治理、疫情防控、平安综治、安全生产等,桩桩件件,他都奋力做好,以实干实绩赢得群众好口碑。
基础设施日趋完善,乡风文明建设也要跟上。王志飞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打造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动力引擎,强化法治德治自治融合。在带领全村党员干部学习党史党章的同时,邀约大家共同制定了《安德村新时代村规民约管理实施细则》。通过发放宣传资料、悬挂横幅、乡村大喇叭播报以及微信群等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广泛宣传移风易俗相关内容,讲述典型案例,用榜样的力量引导村民崇德向善,自觉摒弃陈规陋习,全力营造文明乡风浓厚氛围。
在不到两年时间里,安德村在王志飞的带领下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安全稳定、整洁有序、风貌浓郁、充满活力,赢得了村民的称赞。
攥一股拼劲打造产业发展“主阵地”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支柱。打过工、做过煤矿工人、当过司机、干过厂长……这些经历拓宽了王志飞的眼界。回村后,他便一门心思扑在为村里找出路、谋发展上。
安德村的立地条件适宜苹果种植,后因时事变迁,果业式微。2013年,辞职后的王志飞流转200余亩土地,种下1万株苹果幼苗。功夫不负有心人,2022年采摘季,安德果园迎来丰收,慕名来园采摘的车能把途经安德村的道路堵得严严实实。看着村民们在家门口就有了打工好去处,王志飞终于长长舒了一口气。成为村支书后,为帮助群众创利增收,王志飞以引导农户调整产业结构,切实转变传统生产观念为抓手,跑遍全村农户,鼓励群众发展种植业、养殖业。
农村兴有赖于人才兴。王志飞调研村情,问计于贤、问计于民、问计于市,大力实施人才“回流”计划。“人回村”乡贤回村计划,通过政策引领、环境改造,打通乡贤回村通道,充分发挥其维护乡村稳定、发展乡村产业的新时代乡贤作用;“行回村”薪火传承人计划,组织本村在外大学生和其他人才通过线上方式,支援村集体和村民完成一些“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心回村”乡愁新农人计划,用市场机制和营销力量,吸引周边大企业、城镇居民和特殊技能人才等,来安德村“认养一棵果树”“结下一份亲”“做一天新农人”,有效集聚起社会助农的强大能量,让花果安德火起来,让安德共享农庄品牌更响亮。
怀一腔赤忱夯实为民服务“压舱石”
作为一名退役军人兼支部书记,完成村里日常工作之余,面对重大事情时,王志飞更是尽心尽责毫不懈怠。新冠疫情防控期间,王志飞始终坚守一线,带头在党员先锋岗、支部防控岗值班值守、督导检查、夜查,广泛动员村民、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全员参与联防联控,形成防控合力,确保百姓生命健康安全。退役军人服务站建立之初,为让退役军人真正有“兵”至如归的感觉,王志飞走村串户,高效率高质量完成了信息采集和悬挂光荣牌工作,并制定困难退役军人帮扶计划,提供一对一的重点帮扶服务。他严格落实“六必访”“八必问”要求,及时跟踪完善各类台账,全面掌握服务对象需求。2022年,为及时帮助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办理优待证,王志飞每天穿行于村县市,义务接送行动不便的优待人员和伤残老兵前往服务点采集数据,无微不至的服务让大家连连称叹。
王志飞常说:“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多做一件善事,就多一份福报。”当兵期间,得知部队驻地邵阳市谷州镇兰子小学的陈谜同学因贫困面临辍学时,他就省吃俭用,从每个月仅75元的津贴中拿出50元资助贫困学生,十余年从未间断。退役后,本村大学生郭晨瑞的父亲因交通事故去世,学费没了着落。王志飞毫不犹豫资助9000元,帮其顺利完成学业。为鼓励本村孩子求学上进,他以个人名义设立奖学金,12名优秀大学生受奖21000元;为资助更多困难群众,他设立扶助金,23户困难家庭受助10000余元;疫情防控期间,个人捐款5000元,为襄垣县红十字会捐助抗疫物资;自掏腰包16000元为本村组建锣鼓队,配全所需器材,让村民群众乐开了花……这样的事情,王志飞还做了很多。
王志飞还积极组织协调本村退役军人、热心群众组成“红色帮扶志愿队”,开展春耕助农、森林防火、扶老爱幼、法律宣传、公益募捐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得知留守老人生病、偶发意外事件时,“红色帮扶志愿队”第一时间出现,妥善安置,让在外子女不必担心;得知光荣院入住老人曾经戎马倥偬、久经沙场时,“红色帮扶志愿队”积极为其选购生活物资,逐一嘘寒问暖、送去关爱;得知邻县发生森林起火事件,“红色帮扶志愿队”紧急筹备500袋水果,送到救援现场,为救援补给物资、赢得时间……
一名党员,一面旗帜。身在部队,保家卫国;回到地方,一心为民。王志飞从一个永远听党指挥、作风优良的忠诚战士,成长为替党分忧、引领致富的探路先锋。他始终以军人姿态,十年如一日,将青春和汗水倾注在安德村的每一寸土地,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退役军人回乡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用对党和人民的赤诚奏响了一曲“退役不褪色、奋进新征程”的时代劲歌。(朱晓鸥窦鑫)
1、凡本网来源注明“融媒在线(域名:KBQMT.COM)”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KBQMT.COM,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融媒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融媒在线)”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