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灭火救援战斗2000多次、2次荣立个人二等功、7次荣立个人三等功,曾获全国消防系统“执勤岗位训练标兵”“灭火救援尖兵”称号……他就是山西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晋中开发区机械园南街消防救援站的消防员张海营。“我是一名消防员,也是一名共产党员,在人民群众最需要的时候,不畏艰险、冲锋在前,永远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张海营认真地说。
2002年12月,19岁的张海营第一次离开山东老家,加入山西消防“大家庭”,开始了入队集训。“从小就帮着父母做农活,我自认为体能很好,但从集训第一天开始,就感到了不小的压力。”张海营回忆,“消防队里可谓强手如云,当时所在新兵连的班长告诉我,要想出类拔萃,唯有刻苦训练。”
张海营默默地记住了班长的话,三个月的集训结束时,他的综合成绩名列当时新征召队员第一名。正式工作后,张海营在体能技能训练方面始终没有降低标准,不仅善于揣摩研究新的、科学的训练方法,而且还善于发现、学习其他队友的优点。“‘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队员在某一方面肯定有优势,所以很值得我去学习。”张海营说。
正是因为具备优秀的品格和过硬的素质,入伍不到两年的时间,张海营就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始终以一名优秀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一句誓言用一生践行。2010年,张海营入选山西省消防救援总队组建的首批集训队,参加同年9月在黑龙江举行的北方区比武竞赛。每一次训练张海营都会倾尽全力,即使带伤也会坚持,队友们都劝他要适度休息,但他却说:“身边的队友都在咬牙坚持训练,咱不当好表率怎么说得过去?更何况我是一名共产党员,这个时候,我必须冲锋在前。”
“他参加的竞赛项目不仅强度大,而且特别考验团队精神。如果形不成合力或者任何一个人犯规,都可能导致整个项目没有成绩。”据队友回忆,作为集训队员的“主心骨”,张海营总是主动帮着集训队干部出主意、想办法,针对训练中发现的问题,逐一找参赛队员分析原因,培养全体参赛队员的配合默契感。功夫不负有心人,张海营和队友们把建筑火灾内攻操竞赛项目的铜牌留在了山西代表队。
日复一日的训练和坚守,为的是在救援时“所向披靡”。张海营向记者讲述起职业生涯中最危险的一次救援:“当时我被派往陕西省凤县工作,一天凌晨,一辆液化石油气罐车途经212省道与宝成铁路交会处的涵洞时,因罐体碰撞涵洞导致液体泄漏、燃烧。”
张海营和队友赶到事发现场时,公路上方的铁路接触网已被烧断,宝成铁路被迫中断通行。泄漏的液体形成火带,附近一辆卡车被烧毁,约50米外的民房也被引燃。为防止持续燃烧的罐体发生爆炸,指挥员下令组建突击队,对罐体进行喷水冷却。当时担任战斗班长的张海营因参与灭火救援次数多,经验相对丰富,带领突击队员发起进攻的任务就落在了他的肩上。罐体爆炸险情消除后,张海营和队友在两支水枪的掩护下冲进屋顶垮塌的民房,徒手刨挖出3名被埋压的村民。
“一切为了人民、为了人民的一切。”这是张海营的初心所在、使命所系。每次灭火救援任务完成后他都要认真总结,固化经验、改进不足。得益于这个好习惯,21年来,张海营参与2000多次灭火救援从未发生失误。
在一次次的生死考验中,在一次次的临危受命中,张海营逐渐成长,如今他已经是晋中市消防救援支队的优秀组训教员,协助干部指导训练新的消防员。在张海营的带动、鼓励下,晋中市消防救援支队在省、市消防救援系统组织的比武竞赛中累计26次夺得团体、个人优异成绩,一批批合格消防员走上了岗位,发挥着各自的作用。对此,张海营很欣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就是要以身作则,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作为一名消防员,就是要对党忠诚、竭诚为民。”
从来就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张海营用青春坚守初心,不断奔跑在“火焰蓝”追梦路上,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的铮铮誓言。
记者闫书敏
1、凡本网来源注明“融媒在线(域名:KBQMT.COM)”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KBQMT.COM,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融媒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融媒在线)”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