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地方 > 正文
长治积极探索乡村地名管理服务新路径
发表时间:2025-04-04 00:42:30来源:山西日报

“无论是直接去村里的景点,还是到民宿酒店,大家都能通过互联网地图导航精准定位,非常方便。”10月9日,平顺县虹霓村党支部书记王国宝高兴地向记者介绍,“乡村地名地址标注‘上图’后,今年来旅游的外地游客更多了。”得益于长治市积极开展的乡村标准地名地址信息采集更新服务,虹霓村在导航中的信息更精准、更丰富,极大地方便了游客。

标准地名和标准地址是群众生产生活离不开的基础信息。作为国家标准地名地址库管理创建示范市,去年以来,长治以全国试点工作为牵引,先后出台《长治市乡村地名命名更名流程》《长治市乡村标准地址编码方法》等规范性文件,从建章立制、规范管理到挖掘保护、拓展服务等方面创新实践,建立起“部门+辖区+专业团队”乡村地名信息采编专班、乡村地名信息员队伍,推动乡村地名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推进,努力探索加强乡村地名管理服务新路径。

在乡村地名建设工作中,长治市按照尊重历史、科学设置、统一规范、方便群众的原则,严把乡村街路巷等地名命名、乡村标准地址门牌编码方法、乡村各类地名标志标牌制作、乡村标准地名地址互联网标注“四个关口”,做到“有地有名”“有名有标”“有门有址”。全市共命名街路巷120条,更名8条;试点县区312块乡村街路巷牌、2436个行政村村牌、12580块门(户)牌规范设置。特色地名和标准地址全面采集录入国家地名信息库,完成规范的乡村标准地址11万余条。

聚焦乡村百姓出行导航、快递物流不便等现实问题,在完成乡村地名采集入库的同时,长治市推动乡村地名在互联网地图标注“上图”,特别是将县区古建筑、古村落、古街巷等地名文化故事和乡村特色产品、民宿酒店等信息上传互联网,有力地促进了群众出行导航、快递下乡、山货出城等。在此基础上,新增了线上标注地名1186条,主要包括帮扶车间、产业基地、乡村民宿和休闲康养等。

着眼挖掘整理红色地名文化和传统村落、旅游特色村、产业特色村,今年长治开展了市级首批地名文化遗产和红色地名保护名录评选活动,围绕红色历史进行地名挖掘保护,增设“百团路”“抗大街”“伫马太行广场”“红星杨广场”等独具特色的红色文化地名,并按程序命名一批“创业街”“乐业路”“兴旺街”等,方便市场主体入驻,便利城乡要素双向流动。(李家鸣 潘银丽)

责任编辑:刘映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融媒在线(域名:KBQMT.COM)”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KBQMT.COM,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融媒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融媒在线)”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1. 字号加大
  2. 字号减小
  3.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