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正文
能不能把“4点半”变成“5点半”?
发表时间:2025-04-04 11:59:07来源: 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5月12日电 题:能不能把“4点半”变成“5点半”?

  新华社记者尹思源

  这两天,沈阳的“4点半妈妈团”温暖了很多人。在过去的11年里,自发成立的“妈妈团”主动担负起帮邻居们接孩子的重任,规模从4人发展到45人,周边学校的老师也加入进来,办起了免费的围棋班、书法班……“妈妈团”为不少家长解决了接孩子难题,也让人感受到了友善的力量。

  但仔细想来,“4点半难题”却是一件颇为无奈的事情——孩子放了学,家长却还没下班。能不能把“4点半”变成“5点半”?近年来,这一问题曾被多次提出。“老师们已经很累了”“老师们也要生活”……老师们的诉求不无道理,但这一矛盾真的无解吗?

  其实,工作压力大的老师大多是班主任和几个重要学科的任课老师,学校不妨尝试,让“生病的体育老师”和“有事的音乐老师”等在放学后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让学生在增强体质、增长见识的同时也能让班主任和各位重要学科的任课老师得到放松。

  当然,把“4点半”变成“5点半”,要以学生为中心,不能搞一刀切。中小学生是否接受课后服务,要由学生和家长自愿选择。不能为了方便管理就强制学生统一参加,更不能以课后服务的名义乱收费,否则就背离了提供课后服务的初衷。

  最重要的是,相关部门要逐步完善经费保障机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财政补贴等方式,在不增加家庭负担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对参与课后服务的学校、单位和教师给予精神上和物质上的激励。

  只有这样,“4点半难题”才能得到有效解决,到学校接孩子的也会变成真正的“妈妈团”。

责任编辑:刘映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融媒在线(域名:KBQMT.COM)”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KBQMT.COM,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融媒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融媒在线)”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1. 字号加大
  2. 字号减小
  3.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