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旅 > 正文
千年交城堆绫“出山记”:从中国小城走向世界
发表时间:2025-04-04 12:01:47来源:中国新闻网
  在山西吕梁,有着1300多年历史的山西省级非遗项目交城堆绫迎来发展新机。这些将绫罗绸缎通过艺术手段堆绣,形成具有软体浮雕效果的工艺品,开始走出位于吕梁山东麓的交城,销往美国、德国、韩国、澳大利亚等地。
 
  堆绫也叫堆花、堆锦,被称为“软体浮雕、立体国画”。公开资料显示,清末战乱,众多堆绫艺人流落民间,交城堆绫则以家族的方式传承下来。2017年,交城传统堆绫艺术入选山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在交城一间工作室内,交城堆绫第六代传承人张姣丽正在培训学员。“堆绫全部是手工制作,哪怕是做一枚胸针,也要经过画、剪、刻、剔、挑、编、割、刮、缝、贴等十余道工序才能完成。”
 
  谈及交城堆绫的发展,张姣丽坦言,是母亲解爱英让交城堆绫逐步专业化,走出交城,甚至走向世界。
 
  第五代传承人解爱英自幼学习堆绫技艺,高中毕业后便从事堆绫艺术创作,并多次参与各类比赛。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一项非遗,解爱英于2007年创办工作室。
 
  张姣丽从小对交城堆绫耳濡目染。大学毕业后,她选择回到家乡与母亲一同进行堆绫艺术创作。而她的加入,为传统堆绫艺术赋予了新的灵感。
 
  “我和母亲的创作思路不同,她的作品花鸟鱼虫、仿古神话等题材较多,而我的作品多结合现代青年人喜好,将现代元素融入传统交城堆绫中。”张姣丽说,如今将堆绫技艺运用到日常生活中,设计制作了堆绫帽饰、包饰以及国风胸针、胸花等。
 
  张姣丽介绍,截至目前,交城堆绫作品有山水园林风景、花鸟鱼虫、仿古神话、古代仕女、现代个性等八大系列。近年来,她们所创作的堆绫作品共荣获40余项国家级、省市级奖项。
 
  为了让非遗不“遗”,张姣丽母女打破“家族传承”方式,2012年,她们在工作室的基础上成立公司,开始招收学员,截至目前已超百人。同时,她们还通过非遗进校园、开设公益讲座等,让更多民众了解交城堆绫,掌握堆绫技艺。
 
  “近年来,我们不断外出参加国际性展会,除了带作品,还带着材料包,让民众亲自制作,体验堆绫技艺。”张姣丽说,保护、传承并创新交城堆绫这项古老非遗技艺,是她和母亲的梦想,期待更多年轻人加入其中,让交城堆绫走向世界。
责任编辑:刘映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融媒在线(域名:KBQMT.COM)”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KBQMT.COM,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融媒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融媒在线)”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1. 字号加大
  2. 字号减小
  3. 打印